1927年4月12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98年前,1927年4月12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一、事件背景

  1. 大革命高潮与矛盾激化
    北伐战争顺利推进,工农运动高涨,但国民党右派集团(以蒋介石为代表)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意图背叛革命。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于4月初秘密策划“清党”,与汪精卫密谋发动政变。

二、事件经过

  1. 突袭与镇压
    • 4月12日凌晨:蒋介石收买的青帮武装分子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驻地,工人奋起抵抗。
    • 4月13日:上海总工会组织10万工人游行至宝山路时,遭国民党军队屠杀,死伤惨重。
    • 后续镇压:三天内300余人被杀,500余人被捕,5000余人失踪。
  2. “清党”行动
    蒋介石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借口,解除工人武装,并在全国范围内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三、历史影响

  1. 大革命失败的转折点
    事件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高潮转向失败,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 国民党右派掌权
    蒋介石通过政变成为国民党最高领袖,国民党左派遭排斥或镇压。清党一年后,国民党党员人数从121万锐减至22万。
  3. 共产党战略调整
    共产党遭受重大损失,陈独秀等领导人被撤职。此后,中共转向武装斗争,如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并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四、后续关联事件

  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
  2. 马日事变(1927年5月21日):湖南反动军官许克祥屠杀共产党人,进一步扩大白色恐怖。

五、总结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事件,直接导致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确立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深刻调整。如需进一步了解关联事件(如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等),可参考来源。

(浏览 17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