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21日 马日事变

98年前,1927年5月21日,马日事变。

一、事件经过

  1. 直接导火索
    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在湖南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他率叛军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革命机关,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关押的土豪劣绅,并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仅事变当晚就有100余人遇害,此后一个月内长沙及周边地区超过1万人被杀害。
  2. 名称由来
    因当时电报以韵目代日,21日的韵目为“马”字,故称“马日事变”。

二、背景与原因

  1. 国共合作破裂的延续
    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加速右转。马日事变是国民党右派公开与蒋介石合流、全面反共的信号。
  2. 中共应对失误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受右倾机会主义影响,对国民党右派抱有幻想,未能及时组织有效反击,导致湖南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受重创。

三、影响与意义

  1. 革命形势转折
    事件标志着湖南大革命运动由高潮转入低潮,成为中共从“城市中心论”转向农村武装斗争的重要警示。
  2. 推动武装起义
    直接促使中共调整策略,后续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秋收起义(1927年9月)等,开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3. 舆论操控与白色恐怖
    国民党反动派通过伪造“工农围攻军队”等谣言嫁祸共产党,加剧全国范围的血腥镇压。

四、后续历史评价

  • 中共的反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农民武装的重要性,间接呼应了马日事变的教训。
  • 史学研究:该事件被视作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揭示了依靠国民党左派和忽视军事准备的局限性。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