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28日 井冈山会师

97年前,1928年4月28日,井冈山会师。

一、基本信息

  • 时间:1928年4月28日
  • 地点:江西省宁冈县砻市(现属井冈山市)
  • 主要人物:毛泽东、朱德、陈毅
  • 会师部队
    •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约1000人)
    • 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农军(约8000人)

二、背景与过程

  1. 毛泽东部队的准备
    •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 1928年2月,通过新城战斗初步巩固根据地。
  2. 朱德部队的转移
    •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发动湘南起义,建立湘南苏维埃政府。
    • 3月底,因敌军“协剿”被迫撤离湘南,向井冈山转移。
  3. 会师过程
    • 毛泽东派何长工、毛泽覃等人联络朱德部队。
    • 朱德部队在毛泽东掩护下突破敌军封锁,于4月28日抵达砻市,与毛泽东部队胜利会师。

三、会师后的合编与组织

  • 合编时间:1928年5月4日,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红军第四军)。
  • 领导架构
    • 军长:朱德
    • 党代表:毛泽东
    • 政治部主任:陈毅
  • 兵力规模:约1万余人,编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指挥。

四、历史意义

  1. 壮大革命力量
    • 集中湘赣边界精华武装力量,使红军成为当时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革命军队。
    • 保存大批军事与政治骨干,为后续革命培养人才。
  2. 巩固根据地
    • 推动井冈山根据地发展,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
    • 为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经验,奠定全国革命基础。
  3. 军事与政治影响
    • 总结游击战术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 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政治建军原则。
  4. 象征意义
    • 标志中国工农红军正式诞生,朱毛合作开启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征程。
    •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成为革命精神支柱。

五、后续影响

  • 1928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壮大力量。
  • 井冈山会师模式被推广至全国,推动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浏览 7 次, 今日访问 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