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1935年4月26日,毛泽覃同志牺牲。
一、牺牲时间与地点
1935年4月26日,毛泽覃在江西省瑞金县(今瑞金市)红林山区的黄鳝口大山中作战时,为掩护游击队员突围,独自断后壮烈牺牲,时年29岁。
二、牺牲背景与过程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毛泽覃奉命留守中央苏区,担任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率部开展游击战争。
- 战斗经过: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率20余名游击队员在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次日凌晨,他指挥战士突围,自己留守后方阻击敌人,最终因寡不敌众牺牲。
- 遗体与影响:敌人从其遗体中搜出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及党证,随后将其遗体运至瑞金县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曾对此事进行污蔑性报道。
三、革命贡献与历史评价
- 早期革命经历:毛泽覃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水口山工人运动、参与南昌起义,是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
- 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曾称他“胆量比我还大”,并强调“泽覃同志的牺牲体现了革命精神不朽”。
- 历史地位:毛泽覃是毛泽东家族中第三位牺牲的亲人(前两位为杨开慧、毛泽民),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四、后续影响
其子毛楚雄继承遗志参加革命,1946年在国共谈判期间被国民党活埋,年仅19岁。毛泽覃的牺牲精神成为家族革命传统的象征,其事迹被广泛记载于党史文献中。
(浏览 9 次, 今日访问 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