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3日 中央红军长征强夺金沙江皎平渡口

90年前,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长征强夺金沙江皎平渡口。

一、作战背景

  1. 战略紧迫性
    红军长征至金沙江时,面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围堵的危机。若未能渡江,可能被逼入川滇交界的深山峡谷,导致全军覆灭。
    决策依据:扎西会议(1935年2月)确定西进云南的战略,四渡赤水成功调动敌军后,红军得以集中力量抢渡金沙江。
  2. 敌军封锁
    蒋介石于4月28日下令“毁船封江”,江边船只被全部掠至北岸,红军面临无船可用的困境。

二、强夺渡口的作战过程

  1. 干部团先遣行动
    • 伪装突袭:刘伯承指挥军委干部团先遣营伪装成国民党部队,以昼夜行军100余公里的速度,于5月2日午夜抢占皎平渡南岸。
    • 控制渡口:在当地农民张朝寿协助下,找到1条旧船并摸黑渡江,消灭对岸守军,控制厘金局和渡口。
    • 扩大战果:5月3日,干部团主力击溃川军刘元瑭部,确保渡口北岸安全。
  2. 船只与船工动员
    • 船只来源:先遣队从江中打捞1条破船并堵漏,后又找到5条船,共7只小船用于摆渡。
    • 船工支持:动员36名船工昼夜摆渡,7天7夜完成3万余红军主力过江。

三、掩护与后续行动

  1. 红五军团断后
    在禄劝县石板河阻击追兵,与敌激战多日,掩护主力渡江。
  2. 红九军团牵制
    佯攻昆明后绕道东川,于5月9日从树节渡口渡江,迟滞敌军追击。

四、历史意义

  1. 跳出包围圈
    红军成功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实现战略转移的关键胜利。
  2. 会理休整与战略调整
    渡江后,红军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巩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并筹划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3. 红色教育遗产
    皎平渡遗址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纪念馆等设施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五、争议与细节补充

  • 船只数量差异:部分史料记载为7条船(含1条破船修补后使用),另有说法为6条船,可能因船只损坏或统计口径不同。
  • 渡江时间:主力渡江持续至5月9日,但干部团5月3日已控制渡口,为大部队争取了关键时间。
(浏览 12 次, 今日访问 1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