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1937年8月2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八路军正式成立的日子,三个师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战。
1. 历史背景
- 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但“八路军”名称沿用更广)。
- 改编细节: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共约4.6万人。
2. 军事意义
- 敌后战场开辟:八路军成立后三个师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战。参与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等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游击战核心力量:以灵活战术建立敌后根据地,牵制日军兵力,成为抗战中后期华北战场的主力。
3. 政治影响
- 统一战线典范:八路军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实际由中共独立领导,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格局。
- 群众动员:通过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为中共在抗战中壮大力量奠定基础。
4. 后续发展
- 抗战期间,八路军从初期3个师发展到近百万人,根据地覆盖华北广大地区,为解放战争积累了军事和政治资源。
补充信息
- 同一天(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进一步明确抗战方针。
- 八路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共军事力量正式纳入全国抗战体系,其历史地位在当代中国史和抗战史中备受重视。
(浏览 11 次, 今日访问 1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