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27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发起人包括文艺界各方面代表97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说:“我们应该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象前线将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争取胜利。”

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大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组缃、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文协成立会上,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文协曾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多次访问慰劳各地战场,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下乡和入伍。文协在全国组织了数十个分会及通讯处。先后成立分会的地方有:广州、成都、昆明、桂林、香港、襄樊、延安、晋东南、贵阳、曲江、上海等地,组织遍于全国各地。文协成立后,文艺各部门的统一战线团体也相继出现。作家、艺术家空前广泛地团结对敌,使抗战初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武汉失守以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协分会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支持下得到较大发展,国民党统治区文协的工作却随着政治逆流的袭来,遇到重重阻力。抗战后期,文协支持和推进了国民党统治区文艺界反压迫、争民主的革命运动。1945年,文协第6届年会规定5月4日为文艺节。在艰难的条件下,文协以各种方式进行活动:每年召开纪念鲁迅的集会,为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的寿辰或创作成就聚会祝贺,开展救济贫病作家、营救被捕的进步作家等工作,“文协”始终是文艺界团结抗日的旗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文协”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1946年5月终刊,先后出版71期,是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对于开展抗日文艺活动、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家等,都发挥了作用。

(浏览 77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