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
1. 背景与目的
- 时间与背景:1940年8月至12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华北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通过铁路、公路和碉堡分割抗日力量。
- 战略目标:打破日军的封锁,提振全国抗战士气,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2. 战役规模与指挥
- 参战兵力:八路军105个团(约40万兵力),由彭德怀、左权等指挥。
- 名称由来:因实际参战部队远超预期的20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3. 主要作战阶段
- 第一阶段(8月20日-9月10日):
- 交通破袭战:破坏正太铁路、同蒲铁路等日军交通线,摧毁桥梁、隧道、车站等设施。
- 第二阶段(9月22日-10月上旬):
- 攻坚战:拔除日军深入根据地的据点,如榆社、辽县等。
- 第三阶段(10月6日-12月5日):
- 反“扫荡”作战:应对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掩护主力转移。
4. 战果与意义
- 直接战果:
- 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摧毁据点近3000个。
- 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挫败日军“囚笼政策”。
- 战略意义:
- 打破日军对华北的控制,增强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 彰显中共敌后战场作用,扩大八路军影响力。
- 促使日军调整侵华策略,推迟南进计划。
5. 争议与评价
- 争议点:
- 部分学者认为过早暴露八路军实力,导致后续日军加紧扫荡。
- 战役后期因日军报复,根据地遭受较大损失。
- 历史定位:
- 中国官方高度评价其为“主动出击的典范”,是抗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
补充信息
- 国际反响:战役消息传到国外,引起盟国关注,部分外媒报道称“中国军队在华北发动了惊人的反击”。
- 纪念活动:现今山西阳泉等地设有百团大战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浏览 6 次, 今日访问 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