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是抗日战争末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声明,标志着中国全面反攻阶段的开始。

一、历史背景
- 国际形势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日本败亡进程。同期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摧毁日本关东军。 - 国内局势
日本败局已定,但中国战场仍存在局部抵抗。国民党军队主力偏居西南,而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已形成战略包围态势。
二、声明核心内容
- 反攻号召
毛泽东明确要求”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强调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应”猛烈扩大解放区”。 - 政治主张
提出”配合苏联及其他盟国作战”,同时警惕”蒋介石发动内战危险”,隐含战后政治斗争预判。
三、战略意义
- 军事层面
直接指导了华北、华中解放区的全面反攻,至日本投降前,中共军队收复150余座县城,控制华北主要交通线。 - 政治博弈
通过军事行动强化了中共在战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为后续解放战争奠定了根据地基础。
四、后续影响
- 战争进程
与苏联红军形成东西夹击,加速了日本关东军溃败。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历史评价
该声明被视作中共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作用的体现,但国民党方面长期淡化其实际军事贡献。
补充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该声明发表次日(8月10日),朱德即向各解放区部队下达具体反攻命令,形成”政治宣言+军事部署”的完整行动体系。现代史学界认为,这一系列动作深刻影响了战后国共力量对比。
(浏览 9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