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众人为参谋长介绍对象:一个漂亮一个老实,你要哪一个?

历史详说官

前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三天,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的李达收到了老战友、老部下李雪峰的一封信

“我的老司令员,这次来信是为了谈谈你的婚姻大事。你年纪不少了,身边应该有个女同志互相照顾了。我给你透个信,延安中央党校将有一批学员分赴太行根据地和军区工作,这里面有个女同志叫张乃一,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她在婚姻上很有主意,不少给她求爱或是介绍的同志都被她拒绝了。现在,她32岁了,还没有对象,所以在延安有‘马其诺防线’之称,我看她跟你挺合适的……”

张乃一、李达
张乃一、李达

“马其诺防线”

李雪峰之所以要千里迢迢给李达寄这么一封信,主要也是李达的婚事太让人操心。

他已经40岁了,却孑然一身,大家都希望他能遇到个合适的姑娘,尽快有个归宿。

李达这个当事人又何尝不急呢,看完这封信后,他嘴角不自觉扬起微笑,看起来很是期待。

坐在旁边的邓小平注意到了,他从李达手里拿过信,读完后顺势递给刘伯承。

刘伯承很欣慰:“难为李雪峰同志还记挂着你,我看他说的这位很适合你嘛,你已经40岁了,应该考虑这事了,也怪我和政委平时对你的关心不够……”

邓小平接话:“过去关心不够那现在补上嘛,李达,限你在一个月内攻下这个‘马其诺防线’!”

跟李达说完,邓小平转向刘伯承,跟他商量起来:“司令员,不如我们把张乃一调到军区来吧。”

刘伯承点头同意:“要得”。

就这样,张乃一被调到了晋冀鲁豫军区。

李达、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
李达、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

说到这,可以好好介绍一下这个被称为“马其诺防线”的张乃一。1913年11月,她出生在河南,因为家里条件不错,父母还开明,张乃一7岁就去读了私塾。

4年后,张乃一考入郾城县立高小,成了班上唯一从平民家庭走出来的女学生。

除她之外,其他女孩都是官宦人家出身,自认身份高贵,经常挖苦张乃一,最过分的是,她们会找借口把张乃一赶出校园不让她上课。

凭着一股子坚韧,张乃一硬是咬牙完成了学业。从这时开始,她好像懵懵懂懂地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张乃一高小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开封的女子中学。

这一年,她13岁,要独自离家去远方读书了,家人担心得不行,可张乃一一滴泪都没流,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也渴望自己变得强大。

张乃一
张乃一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张乃一读书读到第二年,父亲病逝了。在兄长的要求下,张乃一回家住了两年。

其实,哥哥们不让张乃一返校,主要还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束缚,即便张乃一再聪明再能干,他们始终觉得她只是一个女孩。

所以,倔强的张乃一给三个哥哥写了一封请愿信:

“当今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个人若是不思进取不念书,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就必然会成为一块可怜又可悲的弱肉……妹妹无别愿,只求兄长们念手足之情,放我到开封求学。”

看到信后,大哥无奈地叹口气:“唉,六妹是个有头脑的人,也是块读书做事的材料,只可惜是个妹妹,要是个弟弟就好了。”

即便思想上有差异,三个哥哥最终还是将张乃一送回了学校,毕竟他们打从心底,是爱这个妹妹的,他们也只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回到学校后,张乃一开始关注妇女解放的相关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大哥找来学校,说要给张乃一介绍个对象。

张乃一拒绝:“我要等社会主义实现再结婚,不然我不结婚!

跟之前一样,大哥并没有为难张乃一,他只是叹着气回到家乡,放手让自己的妹妹去追求理想。

1936年,张乃一以高分考入河南大学教育系。一入学,她便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很快,她的表现便引起了河南秘密党组织的注意,省委书记刘子久亲自找她谈了一次话,之后,他邀请她入党。

1937年2月,张乃一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地完成所有任务。然而,在某一天,因叛徒出卖,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遭到敌人破坏,张乃一被迫撤离到杞县大同中学潜伏下来。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直到“七七事变”爆发后,张乃一才奉命回到郾城。在家乡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张乃一辗转至西华,参加抗敌救国训练班。

训练班结束后,张乃一同30多名教学员一起奔赴延安。

到达延安后,张乃一被安排住进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后又跟贺龙的妻子薛明住在一起,她们还一同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举办的训练班。

有一回,陈云来做报告,他举了很多例子,表明妇女要自尊、自立、自强,要有事业心,不要只想着嫁人。

张乃一深有同感。当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身为有尊严的中华儿女,张乃一立下誓言:

“不打败日本侵略者,抗战不胜利,绝不结婚!”

陈赓
陈赓

她是个说到做到的人,1943年,张乃一30岁了,此时的她已经是高级党校仅有的几位女教员之一,个人能力不用多说。

加上延安本就男少女多,所以,优秀的张乃一非常受欢迎,可她偏偏一次都没有动过心。

那时候,陈赓特别热衷于帮人牵红线,有一次,他碰上张乃一,见四周没人,就用英文说:“Icanin-troduceto you(我可以帮你介绍对象)”。

陈赓之所以用英语说,就是怕中文太直白,张乃一不愿意接受,她清高孤傲的性格在延安是人尽皆知。

所以,一向大大咧咧的陈赓想给她介绍个对象,还得绕着圈子来段英文。结果显而易见,大学毕业、英文极好的张乃一装作听不懂的样子走开了。

久而久之,张乃一有了个“马其诺防线(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的称号

朝夕相处定良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三天,李雪峰写信向李达介绍了张乃一。

邓小平和刘伯承看过信后表示支持,与此同时,张乃一跟随400多名学员一起前往太行山根据地。

巧的是,刘伯承的妻子汪荣华也在队伍中,所以,汪荣华一路给张乃一讲了不少关于李达的事,而且一张口就是:“咱们李参谋长可是好人啊!”

在故事中,汪荣华还提到了一个人,叫齐珂,她是李达的前妻,他们于一年前离婚。

“那时候,129师发棉衣,因为发给我的不太合身,我就去找李达换棉衣。李达跟我说,师里有规定,棉衣不能换,发什么穿什么。

听说是师里的规定,我就拿着原来那件走了。刚走到门口,看见齐珂抱着棉衣来找李达,我猜她也是来换棉衣的,就想看看李达换不换给自己老婆。

我悄悄躲在门外听,听到李达说是师里的规定,一律不换。齐珂大概是不甘心,跟李达磨了好一会儿,把李达给弄生气了。

他大声说,‘你不要以为自己是我老婆,就总想搞特殊,我实话告诉你,刚才刘师长的老婆来换棉衣,我都没换,更何况是你!’”

听完故事后,张乃一不禁感慨,这李达确实是个少有的好人,可这么好的人,齐珂还要跟他离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汪荣华、刘伯承
汪荣华、刘伯承

不久后,张乃一一行到达太行山根据地的首府河北涉县,等待分配工作。这时,晋察冀中央局委员平杰三把消息告诉了李达。

他不知道李雪峰给李达介绍的是张乃一,便问了句:“从延安来的女同志当中,只有两位没结婚,其中一位长得漂亮,举止也风流,另一位模样中等,但人很老实,你要哪一个?”

李达毫不犹豫:“我要老实的。”

于是,在某一天,张乃一接到了中央局组织部长王众吾打来的电话,说要带她去配眼镜。

张乃一很高兴,她有点近视,早就因看不清东西而苦恼了。等了不一会,有个马夫模样的人来接她,张乃一没多问,跟着走了。

结果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对方没把她带去眼镜店,反而是带到了晋冀鲁豫司令部

李达和邓小平、刘伯承等在一起
李达和邓小平、刘伯承等在一起

张乃一刚准备说走错路了,时任太行区党委第三书记的王维刚走了过来,他二话不说,把张乃一领进了屋。

屋里坐满了人,王维刚一一为她介绍:“这位是刘伯承司令员,这位是邓小平政委”,轮到李达的时候,他故意放慢语调,“这位是——李达——参谋长。”

一个是因为王维刚过分明显的强调,另一个是因为她才听了李达的故事,张乃一多看了李达几眼。

不过,此时此刻,张乃一还是纳闷居多,自己不是来配眼镜的嘛,怎么被带到这来了?

就在这时,邓小平告诉她:“组织上决定调你到军区来工作,至于调你到什么部门,李参谋长会安排的,当然,也包括配眼镜的事。”

李达、张乃一
李达、张乃一

就这样,张乃一迷迷糊糊地被李达带进一间小屋。这是张乃一住宿的地方,是李达精心准备的。

之后的几天,张乃一天天都会见到李达,吃饭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候在,只有睡觉的时候不在。

李达会问起延安,张乃一也会聊起前线,这分别是对方更熟悉的地方,他们如数家珍,话变得特别多,尤其是李达,讲到兴起,还给不懂军事的张乃一画了张地图。

他们还说起了各自的家庭、经历,往往一聊就是几个小时,相当投机

终于有一天,李达主动向张乃一提起了自己的家庭变故,还说希望找一位女同志成为伴侣。

一听这话,张乃一默不作声,低下了头。李达看了看她,试探地问道:“延安的男同志那么多,你怎么一直都没结婚成家呢?”

张乃一猛地抬起头:“你不知道我有个称呼叫‘马其诺防线’?”

李达当然听说过,他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

“你曾说抗战不胜利就不成家,现在日本鬼子已经投降了,抗战胜利了。再说,‘马其诺防线’也不是攻不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不就被攻下来了吗?我看,你现在可以考虑这个问题了。”

张乃一被李达的直率弄了个大红脸,她沉吟少时,说出了心里话:

“我今年32岁了,是可以考虑成家了,可我也得好好考察考察,找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可以让我信赖的人!”

李达点点头:“你说得对,婚姻大事应该好好考虑考虑。”

李达、张乃一全家福
李达、张乃一全家福

接下来的两天,李达没有来找张乃一,她心乱如麻,担心李达向那些追求者一样退缩。

结果在第二天的晚上,李达来了,一进门,他就红着脸说:“乃一,我认真考虑过了,我想跟你结婚!”

张乃一对他的告白并未感到意外,仿佛这句话是期待已久,可她还是觉得当下结婚有些太过仓促:“我们才认识20多天,是不是再增加些了解才好……”

李达满脸真挚:

“这20天,我们不是天天在一起互相了解吗?我已经很了解你了,你是个非常好的女同志,正是我心中的理想伴侣,关于我的情况,你还想要了解什么,提出来,我全部告诉你!”

看着李达“认真”的神情,张乃一“噗嗤”一下笑出声。她心里满是柔软,她知道自己已经找到这个值得信赖的人了。

于是,她点点头:“好,我同意了,我们结婚吧。”

1945年12月14日,李达和张乃一举行了婚礼

为什么选择这一天?李达告诉张乃一,这一天是他参加宁都起义的日子,是他变成红军战士的日子,是他新生的日子,他想在这一天结婚,给这个日子增添更多的意义。

(浏览 6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