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30日 冼星海同志逝世

79年前,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同志逝世。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当这激扬的旋律响起,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无数抗日志士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的烽火中,它如惊涛骇浪般震人心魄,激励无数中国人“挺起了脊梁”,其作曲者为冼星海。

冼星海出生于1905年,那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自幼年开始和母亲相依为命,懂事以后满眼目睹的都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人的欺凌和压榨,他出生于苦难,也在苦难中奋进。

14岁,冼星海因为热爱音乐考进了岭南大学附中,在著名教育家钟荣光先生的帮助下,他在华侨班免费读书,在之后的求学时间里一直是半工半读。

21岁,冼星海在北京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牢牢打下理论基础。3年后,他不满足于只在国内求学,遂克服种种困难踏上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道路。

来到浪漫之都巴黎,他总与这个城市有一些不般配,为了挣生活费,冼星海在酒吧里为客人拉过小提琴,在饭馆里给人端过盘子,甚至还清扫过厕所……但是只要手里的活干完,他就立刻躲在厨房的小角落里练习小提琴。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冼星海硬是凭借一曲女高音独唱《风》引起轰动,这让法国界的音乐大师注意到了他。由此,冼星海被引荐到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30岁的冼星海毕业,巴黎音乐学院十分欣赏他的音乐造诣,又一次向他抛来橄榄枝,邀请他留校任教。然而,他拒绝了。

冼星海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祖国,他曾经给母亲写信说,等到学成以后,便回去报效国家。然而等到他终于踏上了故乡的热土,却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如此贫穷落后,老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军的侵略铁蹄在我国土肆意践踏。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冼星海一心只为抗日,再次辞别了母亲来到抗日宣传的前沿阵地——武汉,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工作。

1938年年底,他到达延安并任教于鲁迅音乐学院,就在他自己的一间小土窑里,他创作了革命歌曲近百首。1939年3月的一天,光未然兴奋地喊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为大家朗诵新鲜出炉的《黄河大合唱》,一旁的冼星海一句一句听得愈发心潮澎湃,朗诵结束后,他拿起词稿说:“我有把握把他谱好!”

从此冼星海的生活便不分黑夜,白糖和烟成为他的灵感发动器。6天6夜过后,一部诗和乐的伟大著作诞生,闻者无不叹服。从此《黄河大合唱》成为抗日宣传名曲,周恩来称赞,冼星海在为抗战发出怒吼!

1940年,冼星海被委以重任,去苏联考察,为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然而却因苏德战争爆发回国受阻。1945年10月30日,他因病逝世于莫斯科,年仅40岁。听闻消息后,毛主席亲笔写下挽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38年后,冼星海的骨灰从莫斯科运回国内,安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浏览 21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