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5日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这座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80年前,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后发展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标志着党的新闻广播事业迈出重要一步。


历史背景与意义

  1. 抗战胜利后的宣传需求
    开播时间紧接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正值国共谈判(重庆谈判前夕)。广播成为传递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独裁、动员群众的重要工具。
  2. 技术条件
    使用改装的美军旧发报机,发射功率仅300瓦,覆盖范围有限,但通过口语化播音和重复播报,有效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

发展阶段与影响

  • 初期内容:以新闻、社论为主,如《解放日报》文章、战报等,语言通俗,针对解放区和国统区听众。
  • 战略转移:1947年国民党进攻延安,电台转移至陕北瓦窑堡,更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坚持“声音永不中断”。
  • 全国性媒体奠基:1949年迁入北平,后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核心,奠定新中国广播体系基础。

补充知识

  • 呼号与频率:初期呼号XNCR,波长40米(7500千赫),每日播音2小时。
  • 国际反响:被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称为“延安的呼声”。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