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月,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对上海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
4月下旬,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被突破后,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以8个军25个师20万人据守上海市区,及沿浏河、太仓、蓖山、青浦、嘉善和平湖一线地区,企图凭借坚固工事,组织顽抗,掩护其战略撤退,并准备大肆破坏城市,挑起国际事端,促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其部署是;以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军约20个师,配属坦克、装甲车百辆守备黄浦江以西,置主力于吴淞、月浦、大场地区;以第12、第37军共5个师守备黄浦江以东,置主力于高桥,以确保市区及吴淞口海上通道,另以海军第1军区和驻上海空军协同守备。上海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重要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北之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点,是上海对外海上交通的咽喉;高大建筑多而坚固;市郊地形平坦,村庄稠密,公路河渠纵横。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冶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淮海前线总前委指示,决心集中第9兵团、第10兵团共8个军攻取上海。首先从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断国民党军海上退路,尔后视中共中央华东局接管上海准备工作进行情况,再向市区发起总攻。具体部署是:由第10兵团指挥第26军、第28军、第29军、第33军及特种兵纵队一部,首先以主力攻占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尔后由西北方向与第9兵团会攻市区;第9兵团指挥第20军、第27军、第30军、第31军及特种纵队一部,首先攻占浦东地区,协同第10兵团封锁吴淞口,尔后由东、南、西三面与第10兵团会攻上海市区;并要求尽量歼守军于上海外围,对市区作战力求不使用重武器,以尽量减少城市损失。
(浏览 354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