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8月16日 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由湖南株洲三三一厂试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M-11活塞发动机

1954年8月16日,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国营三三一厂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华民族不能独立制造飞机的历史。

10月25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为三三一厂全体职工亲笔签署勉励信,指出“8月28日报告阅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批爱姆——十一型航空发动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全体职工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的任务。”

这台M-11航空发动机是5缸、星形、气冷活塞式发动机。额定功率为1490马力、额定转速是1760转/分,起飞功率160马力,巡航最大转速2000转/分,整台发动机重量达到了180千克。

安装M-11发动机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

1950年10月1日,中国首批兴建的6大航空工厂之一的三三一厂(即现在的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在株洲南郊的一个山谷里奠基。这里原是国民党政府开办的兵工厂。中央决定将这个鲜为人知的简陋厂改建为我国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厂,列入“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调配30名地县级干部、14名苏联专家、842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原在华东、西南、华北和中南等地工作的300多名老师傅和技术人员,到这里艰苦创业。

中苏科研人员在试车台前合影

1954年4月1日,第二机械工业部下达命令:试制爱姆十一飞机发动机,限制180天完成。为了如期如质完成任务,该厂建立了总工程师领导下的“四师一长”(总设计师、总工艺师、总冶金师、总检验师,生产厂长)生产技术指挥中心,省委书记周小舟亲自到厂解决难题。100种“缺口”器材亦在苏联航空工业部的帮助下如期装运到厂。1954年7月下旬,整个工作进入关键时刻,全体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7月26日,全部零件加工完毕。7月29日,首批总装的3台发动机完工。8月12日,检验试车结束。8月16日,国家鉴定委员会发出《试车鉴定书》——连续运转275小时45分钟。未出异常现象,符台技术要求。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仿制?改进?改型到今天可以独立设计制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发展道路。

(浏览 14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