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3日解放军报第二期内容

北京瞧办主任

1956年刚开始发行的《解放军报》是隔天发行的。这期是1月3日发行,共计四版。

关于军人礼节的问题解答

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

一、部属的军衔如果高于首长的军衔,在非服务时间是按军衔敬礼,还是按首长和部属的关系敬礼?

答:根据内务条令第十五条规定的原则:“部属及下级应先向首长或上级敬礼”,所以军衔高的如果隶属于军衔低的首长,不论服务或非服务时间,都应该先向首长敬礼。学校中的学员对教员和分队首长也应该按照这个原则敬礼。

二、军人戴手套的时候,是否应该先把手套脱下再敬礼?

答:可以不脱下手套。但是如果戴的是五指不分开的手套,应该将手套脱下再敬礼,握手的时候,也应该先脱下手套。

三、内务条令第二十条规定“在司令部或机关部门中,对常接触的首长,只于每天第一次见面时敬礼。”军人在军营内是否也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敬礼?

答:内务条令第二十条的规定,适用于在司令部或机关部门中同室办公或虽然不是同室办公但是每日接触频繁的直属首长,其他情况都不适用。

四、纠察队人员在执勤时遇到首长或上级是否敬礼?

答:应该敬礼,并且应该成为遵守军队纪律、着装规定和军人风纪规定的模范。

五、军人到国家或地方行政机关接洽公务,是否按军人礼节敬礼?

答:军人到任何场合,只要穿着军服,就应该执行军人风纪的规定。因此,军人到国家或地方行政机关接洽公务,也要按军人礼节敬礼。

六、内务条令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在场军人不论在队列中或队列外,都应该不待口令即行立正;军官戴军帽的,应施行举手礼。这里面所说的在场范围如何?行举手礼面向什么方向?另外路过的军人听到奏国歌,是否也应该立正和敬礼?

答:所谓“在场”,是指当时参加仪式的,或是在举行仪式的区域内活动和通过的军人。在举行仪式的场地围墙外或礼堂外行经,以及在其他室内工作的军人,不必立正和敬礼。

行举手礼,应该面向国旗或所迎接的人员,如果看不到国旗和所迎接的人员,只要立正就可以,不必行举手礼。

听到广播电台播发国歌,不必立正敬礼,但是在国庆节例外。

七、条令中规定军官行举手礼,如果队列中都是军官,是否都行举手礼?机关人员和学校中的学员有军官也有军士,如果在一起,是否仍按条令规定军官行举手礼?

答:如果队列中都是军官,就按部队(分队)礼节敬礼。在机关和学校中如果军官和军士混合列队,也按部队(分队)礼节敬礼。

四个单位的军官

开会批判李新立的错误

炮兵某部軍士教導营、某部队司分部政治部中級班小租、防空杂誌社和某炮兵学校等四个单位的軍官們,先后分别举行了座谈会,批判李新立的錯誤思想。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李新立的錯误思想和行为,一致感到十分气愤。大家認为:李新立的錯是严重的,錯误的性质也十分明显。指导员杨连轩同志说:“李新立家庭对于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存在抵触。李新立身为共产党员,不但不好好教育家人,反而盲目听信他弟弟散布的谣言,污蔑党的政策,辱骂地方干部。这是立场问题。孙晓举同志认为,李新立的错误行为,必然给政府工作增加困难,影响地方干部的工作信心,这正是敌人所欢迎的。

大家反映,部队里还有一些和李新立相类似的人,他们不相信党的政策,只相信来自农村和家庭的反映,只相信家信。他们看不到党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以及给予全国人民的利益,却轻信家庭反映,和家庭站在一边,对党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不满。例如杨连长就曾对食油计划供应不满。战士班勤生同志接到家信说家中没有粮食吃,就给政府去信责问。后来,当地政府来了两封信,才知道他家每年都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救济,生活并不差,只是思想落后,希望救济越多越好。

大家还感到,从李新立的错误中可以得到不少教训。连长郑义同志说:“这件事情教育我们必须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嗅觉,如果不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文化教员刘德成同志也认识到,对于家庭反映的情况应当辨别真假,不能偏听偏信。助理员秦明晏同志回想过去自己也听到过类似李新立思想的反映,但是当时并没有从本质上去看这些问题,只觉得这些具体问题没法解决,这次才认识到一定要用阶级观点来分析问题。麒振华同志检讨自己说:“过去有些落后农民对统购统销政策不满,发牢骚,说干部把政策搞坏了。自己不但没有解释,反而赞成他们到区里去告干部的状。今天想来,这是很危险的思想,发展下去也可能像李新立那样犯错误。党报公布李新立的错误教育了我,挽救了我。”大家一致认为,在部队里开展对李新立思想的批判,是很必要的。并且,一致要求李新立所在的组织应该及时作出严肃的处理,并且要把处理情况告诉当地政府,挽回不良影响,增进军队和政府的团结。大家还希望李新立本人应该作深刻的检讨。

1956年那时候预测未来的原子交通工具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