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22日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成

67年前,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成,是新中国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建立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一、历史背景与奠基

  1. 决策与奠基
    •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修建纪念碑的决议。
    • 当天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及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奠基仪式,毛泽东亲自铲土并宣读碑文。
  2. 建设历程
    •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至1958年4月22日竣工,历时近6年。
    • 碑心石取自青岛浮山,原石重达320吨,经多次打磨后减至约60吨,运输和加工过程凝聚了全国工匠的智慧。

二、纪念碑结构与象征

  1. 碑文与题词
    • 毛泽东亲笔题写正面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碑文由毛泽东撰写、周恩来手书,分三个历史阶段纪念英雄:
      • “三年以来”:1946年解放战争;
      • “三十年以来”: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 浮雕主题
    • 碑身东面起依次排列八块汉白玉浮雕,按历史顺序展现重大事件: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覆盖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

三、揭幕与意义

  1. 揭幕仪式
    • 1958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首都50万群众参与揭幕典礼,毛泽东题词的碑身首次亮相。
    • 周恩来代表致辞,全体人员默哀致敬,各界代表敬献花圈。
  2. 历史地位
    •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纪念碑不仅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也通过浮雕和碑文构建了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视觉叙事。

(浏览 10 次, 今日访问 1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