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1966年5月18日,邓拓同志逝世。
一、基本信息
- 姓名: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邓云特等。
- 籍贯: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 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诗人、杂文家、书画收藏家。
二、生平经历
- 早年教育
1929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高中,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治法律系,后转入河南大学经济系。求学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参与左翼文化活动。 - 革命与办报生涯
-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赴晋察冀边区,任《晋察冀日报》(原《抗敌报》)社长兼总编辑,在游击战争中坚持办报,被誉为“一手握笔,一手拿枪”的新闻战士。
- 1944年主持编辑首部《毛泽东选集》,系统宣传毛泽东思想。
-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北京市委宣传部长等职。
- 文革遭遇
因《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杂文被错误批判,1966年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文字狱的早期受害者。
三、主要贡献与成就
- 新闻事业
- 开创“游击办报”模式,在极端环境下保障《晋察冀日报》持续出版,为抗战宣传作出重要贡献。
- 倡导“全党办报”方针,推动新闻报道方法革新。
- 文学与学术
- 杂文创作:代表作《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古鉴今,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开创“知识小品”新风。
- 历史研究:著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聚焦社会史与学术批判。
- 诗词与书画:留有《邓拓诗词选》,收藏珍贵书画如苏东坡《潇湘竹石图》。
- 思想启蒙
主张“杂家”意识,强调知行合一,批判本本主义。其文章常借历史典故针砭时弊,如《事事关心》呼吁知识分子关注现实。
四、故居与纪念
- 邓拓故居:位于福州鼓楼区,又名“第一山房”,为清末民初建筑,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及纪念馆,陈列生平事迹与著作。
- 评价:邵燕祥赞其“毕生为了人民,始终坚持真理”;被视为“左翼文化先驱”与“现代杂文开拓者”。
五、经典语录
-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燕山夜话》)
- “真正的革命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骨头硬,二是心肠热。”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