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前,1969年3月2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开始、
事件背景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69年3月,是中苏关系紧张时期的一次重要边境冲突。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历来为中国领土。自六十年代初期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苏边界开始多事,苏联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在中苏边界上挑起事端。
中苏关系恶化
自1964年以来,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对中国边防部队进行了多次挑衅。这些事件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爆发。

珍宝岛的战略意义
珍宝岛不仅是中苏边境的一个重要地点,其战略位置对于两国都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控制珍宝岛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控制乌苏里江的水路交通,对于军事和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事件经过
第一次冲突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并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成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第二次冲突
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第三次冲突
3月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叉的一辆T-62型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战斗过程
战斗细节
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的先进坦克、装甲战车,毫不畏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灵活的战术,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主要武器和装备


中国方面:主要装备有56式40毫米火箭筒和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5。
苏联方面:调了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过来,该步兵团的坦克、火炮等武器交付给参与珍宝岛战役的苏军使用,总兵力为300人,超过50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一些直升机和大量火炮5。
战斗结果
中国方面的胜利

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中国边防部队成功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多次进攻,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苏联方面的损失

苏联方面在战斗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包括多名士兵伤亡和被击坏的坦克,最终未能实现其侵略目的。
后续影响
中苏关系的影响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加剧了中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此后,中苏边境冲突开始和缓,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并未完全消除。
国际社会的反应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新闻事件。各国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动表示支持和理解4。

总结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这场战斗不仅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