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陆海空联合演习

29年前,1996年3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陆海空联合演习。

演习概况

1996年3月15日,新华社受权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1996年3月18日至3月25日,在北纬25度50分、东经119度50分,北纬25度32分、东经120度24分,北纬24度54分、东经119度56分和北纬25度12分、东经119度26分四点连线内的海域和空域,进行陆海空联合演习。1996年3月18 – 25日,南京战区在台湾海峡成功地组织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

演习场景

渡海登岛作战

渡海登岛演习海域风雨交加,浪高涌大。由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艇、登陆舰艇和民用船只组成的登陆编队,在空军、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舰炮、导弹强大火力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军”的拦阻行动。扫雷舰、猎潜艇奋勇当先,破除水际滩头障碍;水陆两栖坦克突击群跃出登陆舰,多梯队编波冲上滩头;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等组成的登陆艇波和搭乘民船的民兵、预备役部队编队,连续抵滩冲击;海军陆战队乘坐气垫船和冲锋舟,像一支支利箭射向登陆点;神勇的空降兵和陆军特种兵,在“敌军”纵深阵地伞降、机降着陆,实现了指挥员多点登陆、立体突破、分割围歼、夺占和连接登陆场的战役意图。

岛上山地进攻作战

岛上山地进攻作战演习地域山峦起伏。完成登陆后的主攻部队在空军、陆军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火力掩护下,采取并肩突击、两翼卷击、乘隙穿插和越点攻击等机动灵活的战术手段,集中兵力火力向“敌军”发起猛攻。战机呼啸,战炮轰鸣,使“敌军”前沿笼罩在火海硝烟之中,为主攻部队向“敌”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担负主攻任务的部队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红军部队,功勋卓著,威名远扬。

演习意义

展示军队实力和决心

演习的成功,显示了中国三军部队优良的军政素质、高昂的战斗意志,表明中国军队完全有决心有办法有能力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观看演习,转达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对参加演习的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全体指战员的亲切问候。

检验训练改革和战法研究成果

这次演习进一步检验了训练改革和战法研究成果,使三军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近几年来,中国三军部队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依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努力探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三军联合作战的特点和规律,部队战斗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震慑“台独”势力

这次演习不仅有力地震慑了“台独”分子,也向国际社会显示了中国政府和军队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能力,成为反独促统斗争中的浓重一笔。

当时装备情况

当时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与一些军事强国存在差距。陆军方面,没有96和99系列三代坦克,步兵战车少量仿BMP1的86和轮式的92式,装甲输送车更多,自行火炮少,多数为牵引火炮,陆航实力较差;海军最先进的只有1艘052型驱逐舰,而且排水量不到5000吨,只有点防空能力,与美日的宙斯盾舰有差距,091和092核潜艇水下噪音大;空军只有二十几架简配苏 – 27,其余有歼7和歼8,甚至有第一代歼6,没有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大型运输机。但即便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军人们展现出的决心和意志令人感动。

(浏览 19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