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官兵先后有20000多名被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第一八○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吴成德,是所有志愿军被俘官兵中职务最高的一位。当年一八○师被打散后,吴成德和部队在敌后坚持14个月后被俘,回国审查结束后被开除党籍、开除军籍,安置在辽宁省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任副场长,1982年3月恢复党籍,恢复老红军待遇,其坎坷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局的发展使朝鲜境内的战火很快蔓延到鸭绿江边。当年10月中旬,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跨过鸭绿江。吴成德所在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第一八○师正好在第五次战役打响之前进入朝鲜,由于时间紧迫,一八○师只进行了较为仓促的准备便投入1951年4月22日打响的第五次战役。
5月中旬,由于后勤供给一时跟不上,我军正在进攻的一线部队不得不停下等待补充,使战场形势发生了对我方极为不利的变化。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决定结束战役,主力部队转移至三八线以北休整。5月21日,吴成德所在第一八○师接到上级命令,停止进攻,准备向北转移,并且担任掩护主力后撤的任务,上级要求他们在阻击地域至少阻敌3至5天。
5月24日,第一八○师接到军部命令撤至汉江以北,此时两路敌军从一八○师的前方与侧后方的空隙中突然钻出,对该师形成夹击之势。26日,一八○师陷入敌军重围。六十军军长韦杰命令第一八○师固守待援,但很快又令该师实施突围。
在春川附近的一个山沟里,一八○师党委召开了紧急党委会。每一个与会者都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他们的四周都是敌人,敌人正在收缩包围圈,该师已经被压缩在一个十分狭长的地带里。
不时传来的枪炮声和阵阵响起的敌人飞机与坦克引擎的轰鸣声,说明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了。经过激战,山上的荒草和树木早已被弹火烧尽,阵地表面被敌人的炮弹和炸弹如犁过一般翻起了约一米厚的松土,阵地上随处可见牺牲的志愿军官兵的遗体,部队已经断粮三四天,弹药也所剩无几,人员伤亡急剧增加。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第一八○师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该师早以能征善战而为人称道。在运城、临汾战役中,该师以善于攻城而闻名全军。挺进西北,挥师四川,他们留下了赫赫战绩。但是今天他们所遇到的则是该部队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现实:一八○师下辖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重炮营,1个山炮营,除了牺牲的人员外,此时的1万名官兵被敌军层层包围。
会议由师代政委吴成德主持,会场的气氛十分沉闷,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可能成为救世主。吴成德几次发问:“大家看咋办?”
分散突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也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战场的一般规律而言,兵力集中,战斗力相对较强,但在当时面对兵力和装备以及地势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包围情况下,如果进行一两个方向上的集中突围,只能导致更大的伤亡。多点出击,分散突围是一个下策中的上策。因此,这个提议很快就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衲读):一个志愿军战俘的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