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经青年分会副会长李放的精心策划,协调相关部门,邀请了八路军研究会青年分会部分会员和革命后代组成寻访团,重走八一路,奔赴江西南昌、抚州等地,进行了一次祭拜革命先烈,瞻仰革命故居,感受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色之旅。
10月29日中午寻访团到达南昌,下午便参观了八一纪念馆。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寻访团的团员们再次重温了那开天辟地的决定性时刻。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等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的前身原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并于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纪念馆中的雕塑
目前纪念馆陈列陈展各类图片、图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艺术品51件;陈展内容主要有:新馆大楼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光辉历程以及旧址复原陈列等。2018年1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11月,入选第十六届江西省文明单位候选名单。
在纪念馆参观
在纪念馆参观
在纪念馆参观
在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
纪念馆中的油画
在八一纪念馆前展示团员们此行的初衷
纪念馆院中八一南昌起义雕塑
在一代英豪纪念雕像前合影
参观纪念馆后,寻访团一行人便驱车前往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腹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抚州。
抚州
第二天,寻访团首先来到了以红色文化长廊为基调的抚州市委党校参观。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团员们瞻仰了在此生活、工作过的革命前辈的照片,重温了五次反“围剿”战役的艰苦过程,再次感受到了在党的领导下红军将士们面对困难与牺牲的勇气和毅力、顽强的斗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坚不可摧的崇高信仰的力量的存在。
出生在抚州临川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和舒同
在抚州战斗和工作过的开国元勋们
广昌保卫战
建黎泰战役
认真聆听讲解
认真聆听讲解
接下来,寻访团来到了“李井泉故居”。李井泉(1909年11月1日—1989年4月24日),是出生于江西临川人的我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八路军研究会青年分会副会长李放的祖父。
李井泉故居
李井泉故居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镇艾巷村,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为赣派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硬山小瓦屋顶,由庭院、主屋部分组成。故居负责人认真为团员们讲解了李井泉前辈的事迹。
李井泉雕像
李井泉,1909年11月1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在青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26年在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1927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出席过在南昌召开的农民协会大会。“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后,他积极动员农民帮助起义部队搞运输工作。起义部队南下时,他毅然加入了这支队伍,在第四军二十五师政治部任宣传员。当年9月,他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后,留在大埔、丰顺、梅县一带做地方工作。先后在丰顺县黄金铺区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共青团东江特委秘书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强意志。
李井泉之孙李放讲述祖父的革命生涯
李放作为李井泉前辈的后人,也从家人的角度,为团员们讲述了他心中的长辈。
团员们在李井泉故居雕像前合影
下午,一行人又来到了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也是与莎士比亚同一时期的中国戏剧大师。
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的雕像
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
牡丹亭人物造型
听讲解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1992年兴建了汤显祖纪念馆,199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全馆占地面积180亩,由四梦村、娱乐村、度假村组成。四梦村内有清远楼、三生桥、四梦广场、瑶台、壁照、半亭、毓霭池、破茧山房、毛泽东手书碑、黄粱饭店等20多处景点,它们不仅将汤显祖四部剧著——《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中的场景结合园林特点艺术地予以展现,同时还将汤显祖生平、“临川四梦”对后世的影响及汤显祖在世界剧坛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世人进行展示。其中汤翁高尚的人格,公道正直的官品,辉煌的艺术成就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整个纪念馆内文化内涵极深,2020年3月,入选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王安石纪念馆
寻访团趁着参观汤显祖纪念馆的文化气息,又来到了王安石纪念馆。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的诗词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赣东大道1085号,占地1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6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800平方米,属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是一座仿宋园林式建筑群,辟有“明月轩”“踯躅园”“辛夷园”“荆公亭”“半山堂”等景致;主楼(熙丰楼)为两层陈列厅,分五部分展示王安石生平事迹;现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馆藏文物共140件(套),文物的类别有书法字画、古籍图书、钱币、石匾等,其中三级文物28件(套)。
纪念馆中王安石雕像
在庭院中的王安石雕像前合影
第三天,寻访团来到了东乡区红星镇,参观王震将军旧居和陈列馆。王震将军的孙女,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兼三五九旅分会会长王京京也在寻访团中。
王震公园
坐落在王震公园中的王震将军纪念雕像
在王震纪念雕像前合影
王震纪念馆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红星垦殖场。1969年10月中旬,王震将军和家人一起来到抚州东乡县红星垦殖场蹲点,直到1971年9月回京。在红星垦殖场蹲点的日子里,将军为发展抚州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为发展建设红星垦殖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不朽贡献。他把红星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经常说“红星是我的家,因为我是红星的一名职工”。为了教育和启迪后人,东乡县人民政府在红星企业集团原王震旧居(含原王震办公室、会议室)所在地,设立“王震将军陈列室”。陈列室收集整理了王震将军在红星及全国有关地方的部分重点文史资料,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王震纪念馆听讲解
在王震纪念馆听讲解
王震将军1908年4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北盛仓乡马跪桥村一个佃户家庭。少年时代,有感于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萌发反抗压迫的思想。1922年到长沙从军,后当铁路工人,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观王震旧居
王震将军孙女王京京在王震旧居中聆听讲述
与东乡区红星镇的同志座谈
在东乡,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的舒同,也是这里著名的人物。下午,寻访团又参观了舒同博物馆。
舒同博物馆
舒同铜像
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1905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五四运动”影响下, 1920年6月,和进步同学成立“ 金兰同学社”。1921年8月, 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李井泉同学等发起组织“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观
舒同自幼酷爱书法,八九岁时便因善书闻名乡里,被誉为神童。参加革命后,他笔戈并举,用书法宣传真理。原全国文联主席曹禺先生盛赞舒同是“一代宗师,吾党之荣”;当代另一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则亲笔题词:“千秋翰墨一舒同”。由于他的字充满了时代气息,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革故鼎新,自成一体,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舒体”。
舒同书法作品
舒同博物馆原名舒同书法院,1997年举办首届舒同书法艺术节时正式更名为舒同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10亩。馆内藏有100余幅舒同书法真迹、大批书画名家赠送的书画精品和反映舒同“人生书法两辉煌”的历史文物、珍贵照片,是当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基地,也是对外开放、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
舒同之孙舒晚向博物馆捐赠自己的书法作品
晚饭后,团员们还调研了古城团村战斗纪念馆。
第四天,寻访团来到了黎川县湖坊乡红军广场,调研中共闽赣省委旧址。1933年5月,中共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湖坊乡成立,闽赣省是中央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赣东北根据地的通道和纽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顾作霖、邵式平等曾在此办公、居住。八路军青年分会副会长萧雨青的爷爷萧劲光曾在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旧址建于明清后期,面积达3000多㎡,共有大小房室20余间,内设有革命文物和图片陈列,可供参观。2016年12月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寻访团下午前往乐安县并对此地的红军标语博物馆进行了调研和参观。
红军广场
寻访团成员在湖坊乡红军广场合影
广场周边景象
闽赣省军区政治部旧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闽赣地区武装斗争的军事机构。1933年6月,建(宁)黎(川)泰(宁)警备司令部改组为闽赣军区。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畴西任总指挥,李德胜任参谋长,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
寻访团一行人还参观了红七军团旧址。讲解员详细为我们讲述了红七军团的历史。1933年2月初,中央局向苏区人民发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号召,动员苏区的地方武装力量——模范营、模范少先队等集体加入红军中去。中央局的号召得到黎川县人民热烈拥护和响应,扩红运动席卷全县,其中最具影响的事件是红七军团在黎川成立。
闽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3年6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在红一方面军内成立红七军团,发出《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独立军团的通令》,并将组建红七军团的主要任务交给闽赣省。在中共闽赣省委和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下,红七军团组建进展顺利。1933年7月5日,在黎川县城篁竹街李树坪召开红七军团成立大会,闽赣省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兼任红七军团军团长、政委,下辖19师、20师、21师三个师,19师师长周建屏,20师师长粟裕,21师师长黄立贵。10月28日,中央军委再次作出扩编红七军团的决定,正式任命寻淮洲、萧劲光分别为军团长和政委。12月24日,红七军团集中在福建泰宁整编,将红34师由红五军团划归红七军团。
大家在认真学唱红七军团团歌
离开了红七军团旧址,寻访团来到了中共闽赣省旧址参观。中共闽赣省江西省黎川县境内旧址位于江西黎川县湖坊乡“龚家大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使闽赣苏区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同时打通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5月10日,按照周恩来的提议,经党中央批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苏区北部防线的战略要地黎川湖坊成立,正式建立以黎川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东北防线区域,中央指派顾作霖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萧劲光被任命为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毛泽东、顾作霖、邵式平等在此办公居住。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一些重大战斗发生于这个地区。
参观
学习
萧雨青发现了当年有自己的图片
在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合影
第五天,寻访团一行人首先游览了乐安流坑樟树林。在古村不远处,还有平均围径最大、观赏价值最高的樟树林。樟树林有天然氧吧之称。沿乌江绵延10余里的樟树林,与流坑村相依相伴,主要为香樟,夹杂少许青枫,总计有1万多棵,树龄大多在200~1000年之间,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棵,800年以上的有1400多棵,树龄最长的一棵围径6米多,树龄超过了1000年。漫步林中,草木幽深,樟香袭人。信步往樟林深处走去,成群的白鹭在树林、河滩以及田野之间翩然起舞,还有画眉、杜鹃等鸟种在其间婉转鸣唱。
已有约1200年的古樟树
黎滩河
寻访团还参观了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具有独特人文历史风貌的流坑村。乐安流坑古村五代时开始建村,故而被誉为“千古第一村”。流坑村是为祀奉流坑董氏的开基祖董合所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董合因其第八代孙、状元董德元官至参知政事,并代天子祭南郊礼成而特旨追赠为大司徒,故祠的全称为“宋赠大司徒董公大宗祠”。董氏祠堂几经重建,历史悠久,家训严格,历经数百年沧桑,名人无数。革命前辈董必武就来自董氏家族。董必武之孙董绍新及夫人来此也非常感慨。
通往祠堂的路
祠堂中的天井
第六天上午,寻访团按照安排,全体抵达抚州档案馆进行了赠书仪式。
罗新欣代表八路军研究会赠送书刊
王京京赠书
董绍新赠书
李放赠书
舒晚赠书
李逸竹赠书
伊力亚赠书
赠书仪式后的合影
赠书仪式完毕,寻访团来到了历史悠久、著名的抚州一中。抚州一中,原名临川中学,源于11世纪中期的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创办的兴鲁书院,现在已成为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是抚州市临川教育集团龙头学校,素有“才子摇篮”之称。寻访团一行人在抚州一中,受到了校领导及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寻访团还与抚州一中的部分师生一同分享了八路军研究会青年分会会长沙峰讲述他的姥爷左权将军的故事。
沙峰讲故事
抚州一中部分师生与寻访团成员共同听沙峰讲述左权将军的故事
在抚州一中的合影
当晚,我们结束了6天的行程返回北京。此次寻访参观学习,行程满满,内容充实,让我们温故知新。
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祖国的颜色,也是我们心中最亮的底色。这些众多的红色遗存,昭示着江西这片热土流淌的红色基因厚重而绵长,是一座巨大的红色文化精神富矿,中国共产党人和数万将士曾在此浴血奋战,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很难想象,没有这些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哪有今天这盛世!没有那些坚定信仰的人的流血牺牲,哪有今日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无比自豪!
抚州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成为江西红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江西是革命的圣地,南昌是我军的涅槃,抚州是革命的摇篮。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历史奔涌向前,精神代代相传。古老的人文历史与近代的革命史相互融合,古老的人文历史是我们的底蕴,伟大的革命史是我们永远不忘的初心!此次学习,在处处可见革命遗址前,我们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八路军研究会青年分会供稿、供图)
(编辑整理:罗新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八路军研究会):重走八一路 红色抚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