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阅世 历史学副教授,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942年,由于国际局势的骤然变化、日军扩大侵华攻势等重重原因,导致我国抗日战争愈发艰难,然而即便面临日军疯狂的攻势,我军依旧有条不紊的誓死力争未有丝毫退意。
这场艰难的保家卫国之战仍在持续,而一则故事却在此时作为开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我军先辈,彼时3人被日军追杀绝处逢生,还端掉敌指挥所,后来他们战功卓越1上将1少将1正部级。
一、敌人来袭
1942年4月,时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旅长、冀南军区副司令的王宏坤在冀南军区下属第六分区指挥工作,同时视察了属于第六分区管辖驻扎在外的多个部队。
24日,当王宏坤视察第六分区新7旅19团过后,在此停留了一个晚上,并计划翌日前往第五分区继续视察工作。
待到25日将近黄昏之时,趁着天色即将黯淡,王宏坤一众六七人带着文件与武器悄然上路,同行者亦包括时任第五分区政委的杨树根、曾任第五分区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李尔重。
由于彼时局势险峻随时可能与敌人遭遇,一行人皆换上了便衣,尽可能伪装成普通人民,以避免引起敌人耳目的关注。
为此,王宏坤亦换下了此前一直穿的黄色军装,换上了一身部队此前缴获的银灰色绸面灰衣。
在夜幕的掩护之下,他们从枣强县出发长途跋涉30多公里历经数个小时,终于安全抵达龙华镇南边的堡店村。
由于一路上小心谨慎,沿途并未遭遇到敌人,也未有敌人追踪的迹象,因此他们决定暂时在此地歇脚,等到明天再继续赶路。
堡店村零零散散只有不到十户人家,他们就近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妇人,一番接洽过后老妇人同意他们暂时在家中留宿一夜。
此时已然凌晨一点多,众人得到老妇人的安置后相继入睡,不过出于谨慎起见皆和衣而眠,以防夜间发生突发状况后能够立即作出反应。
与此同时,众人皆已入睡而王宏坤却顶着满目疲乏,似乎漫无目的询问起老妇人近来的状况。
“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动静?”
“唉,小鬼子四处捣乱,到哪都是鸡飞狗跳惨不忍睹,听说这两天就要往我们这来了……”
“那八路军呢?这一带有没有八路军?”
“有,听说前两天才在东边镇上开过会……”
看似普普通通的一番交谈,却是王宏坤常年南征北战以来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无论抵达何处都要进行一番情报搜集工作防患于未然。
而正是这一番询问,令王宏坤的心头浮现出一抹挥之不去的警觉与危机感。
王宏坤素来记忆力非比寻常,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平日里皆是如此,他所负责的地区之内哪一块是敌人的势力范围,哪一块我军能够产生影响或互相支援等等重要信息,他皆是了然于胸。
正因如此一番思忖过后,王宏坤意识到他们此时所处的乃是敌人势力范围之内,而老妇人的话无疑验证了这个事实。
与此同时从老妇人口中得知,敌人或将在近日发起扫荡,其间虽然并不确定,但是对于生性谨慎的王宏坤而言,自然不会冒这个险。
而老妇人的另一句话当中透露出东边镇上有八路军活动的痕迹,由此王宏坤迅速联想到了一只队伍,并且是一只可以作为援兵的队伍。
早在一年之前王宏坤便发现敌人的封锁线有所疏漏,而口子便在老妇人口中东边的镇上,因而他曾下达命令由19团的一个连队在当地利用空隙进行活动。
一念及此,王宏坤再也坐不住了,当即找到了一位随行人员,要求他速去东边的前马镇找到那只连队寻求支援。
接到命令之后,随行人员当即出发赶往前马镇,而王宏坤这才缓缓躺下闭上了眼睛。
或许对于筋疲力尽的王宏坤而言时间只是闭眼睁眼的事情,似乎眼睛刚刚闭上没有多久,王宏坤复又猛地坐起身来睁开眼睛,惊醒他的正是敌人的枪声。
不仅仅是王宏坤,李尔重、杨树根等所有同行人员一并在睡梦当中被惊醒,众人迅速聚集到了一起。
“敌人来袭!”
二、绝处逢生且有所获
值此千钧一发之际,显而易见不能够有任何慌乱,却是乱越容易出问题,因而王宏坤将他已经派人去前马镇寻求援兵的消息告知众人,但是唯有王宏坤自己知晓,援兵一时半会只怕是赶不过来的。
此时天色依旧朦朦胧胧,王宏坤从敌人的枪炮声当中判断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首先敌人似乎是针对他们而来,掷弹筒精确的在他们附近爆炸,同时敌人开火的方向亦集中于北方、西方两个方向,应当是龙华镇与杨木的敌人赶来了。
此时坐以待毙注定是不可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东方前马镇奔逃,那边不仅没有敌人而且是那只连队驻扎地所在。
因而在王宏坤从容不迫的指挥之下,随行的警卫排迅速以机枪向贴近的敌人进行一番火力压制后,众人一并向东方撤退。
一番疲于奔命之后,众人终于抵达前马镇附近并且遇到了赶来增援的连队,而敌人的追击亦并未就此结束,以我军现有兵力若是予以还击显然是没有胜算的,因此依旧需要继续撤退去往安全的地方。
此时,无论北方、西方皆有强敌环,可以撤退的方向只能够从东方、南方选择,而往东方去是一条铁路,同时也是王宏坤计划赶往第五军区的路线,然而此时的王宏坤认为,敌人必然有所准备在此处留有伏兵。
一番思虑之后,王宏坤认为向南方撤退应当是唯一的选择,因此他立即下达命令,让所有人朝着南方的那片坟林当中撤退。
命令下达的同时敌人已经追击而来,且卡在撤退路上的必经之处,不过在那只连队以及警卫排的火力压制下,为王宏坤等人取得了撤退的时机,抓住机会众人迅速撤退。
而为了掩护王宏坤等人的撤退,那只连队与警卫排只能够被迫与敌人纠缠在一起,另寻时机撤退,而敌人似乎对于交火并不感兴趣,注意力依旧集中在撤退的王宏坤等人身上,因而只得兵分两路,一边继续交火,另一边设法追击王宏坤等人。
在同行人员之中包含着一位女性,即杨树根的未婚妻张凤琴,由于长途奔袭导致她再无力继续南逃,因而王宏坤与李尔重一合计,决定将她暂时留下来。
所谓留下来并不意味着抛弃,而是恰好旁边有一处接近干涸的池塘,有着大片茂密的荷叶与芦苇,将张凤琴藏身其中再合适不过。
与此同时当张凤琴藏好之后,王宏坤与李尔重复又引开了追击而来的敌人,继续朝着南方撤退而去。
此后依旧是一番你追我赶,不过转瞬间众人跑到了一片相对开阔的土地上,脚下是刚犁过的松软泥地很难跑快,由此敌我之间的距离在快速拉近。
由于进入敌人的射击范围之内,一番枪林弹雨在所难免,与此同时王宏坤的银色衣服由于反光的缘故格外显眼,以至于他成为了敌人火力集中的对象,面对这一番状况,王宏坤除了常年习以为常的蛇形走位之外别无选择。
不得不说奇迹的是,一番躲躲闪闪王宏坤并未中弹,人虽然毫发无损,但事后才发现衣服上留下了五六个弹孔。
终于在敌人的穷追不舍之下,王宏坤等人赶到了敌人挖的封锁沟附近,或是眼见于此敌人希望抓活口,因此不再开枪而是装上了刺刀缓缓逼近。
此时王宏坤才发现,原来紧跟他们的警卫部队不是那个连队也并非他的警卫排,而是赶来支援的民兵队伍。
即便是民兵队伍,王宏坤依旧从容不迫的安排众人趴在地埂处予以还击,并下达命令若敌人再度接近便跳进封锁沟。
然而却值此时,并不遥远的北方突然枪声大作,以至于追击而来的敌军误以为我军援军已至,迅速四散而逃。
然而实质上并非如此,那只连队与警卫排在掩护王宏坤等人安全离去之后,找到机会从北方突围而去,然而却听闻南方枪声大作,判定敌人依旧在追击王宏坤等人。
因此决定杀个回马枪回击敌人后方部队,以图再度吸引敌人注意力,然而当他们冲进前马镇之后却取得了极大的收获。
原来敌人为了追击王宏坤倾巢而出,只留下了日军部分将领在此设立了指挥所,因此他们顺势攻破了敌人的指挥所,导致所有敌人失去指挥如无头苍蝇一般彻底散去。
事后,王宏坤等人复又折返回去找到了杨树根的妻子张凤琴。
至此王宏坤等人彻底险死还生,而又因端掉敌人的指挥所而取得了极其重大的战斗成果,对于敌人而言实属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后这一历史时间始终铭记在众人的脑海之中,如晚年之时的王宏坤向子女讲述过往之时,依旧对此一事念念不忘。
而后来的杨树根与张凤琴夫妇在回忆起此事,依旧对于当年之事心怀感念,若非王宏坤当时从容不迫的指挥后果不堪设想。
而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王宏坤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杨树根被授予少将军衔、李尔重则官至正部级。
他们后来的成就虽与此事并无必然之关联,但此事无疑是三位革命先辈之间弥足珍贵的一份羁绊,更是共同之间一份值得铭记的生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