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七十周年),日前,上甘岭战役参战部队12军后代以“致敬我们英雄的父辈——上甘岭战役的无名英雄”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
本次活动由原第12野战军军长成冲霄的女儿成亚平策划组织。此次活动召集了上甘岭战役参战部队12军、15军后代,以及志愿军总部、志愿军三兵团、二野的后代。
原志愿军总部参谋长李达上将之女李彤妍(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会长)签到。
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中将(中野六纵原副司令员兼16旅首任旅长)女儿韦娜莎签到。
原志愿军15军45师政委聂济峰将军之女聂昭华签到。
12军老战士滕久有的后代从外地定了两个大花篮送到会场。
会议组织者董莉(原12军侦察处处长董声岐之女)介绍各位来宾。
成亚平向与会者介绍来宾
成亚平(左)与连夜从广州赶来参会的战友唐燕(父唐永舜,上甘岭战役时任12军34师106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她们两人都是喝着“三千里江山”的水孕育了生命,1954年春随父母亲从朝鲜回国后出生的。她们都是15岁参军,并且在高校工作了几十年。
此次,唐燕带来了一篇满含深情的发言稿《父亲,我想对你说》,她写道:
“上甘岭这个名字,打小就在我们心中是一座浸润着父辈的鲜血和说不完英雄故事的圣山!七十年了,上甘岭43天的炮火还在我们心中燃烧!
今天我们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这里向父辈报告,您们潜移默化给我们的家国情怀的火焰不会熄灭,正直光明磊落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会代代传承……”
与会人员向英雄的父辈和志愿军英烈们默哀1分钟。
12军的三代(博士、高校教师)向1951年5月20日牺牲于朝鲜第五次战役的第34师101团政委臧克力烈士的遗腹子敬献鲜花。
臧克力烈士遗照
成亚平向与会者满怀深情地讲述了父亲在太行山129师的老战友臧克力烈士身先士卒,血洒疆场的经过和妻子崔峰阿姨(1939年参军)独自养育了三个烈士留下的四个烈士遗孤的感人事迹,以及72年来家人所承受的痛苦和付出,期盼至今躺在异国他乡已70多年的烈士遗骸能早日归来。(央视军事频道近日播出的抗美援朝专题片《中华好儿女》第1集《诀择》讲述了烈士的事迹)
李彤妍会长代表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致辞。
上甘岭战役五圣山指挥所总指挥李德生上将之子李南征少将首先发言。从军50多年的李南征将军不仅形似而且神态也很像他的父亲。他以翔实的史料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中肯客观的评价了各参战部队的作用,厘清了社会上对上甘岭战役的一些误传和误判。
关于12军和15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作用,李南征将军说:志愿军总部在战后总结时曾指出,15军在战役发起后,迅速适时将兵力兵器集中于敌人进攻方向,英勇顽强的抗击,挫败了敌人进攻的锋芒,决定了胜利的基础;
12军在关键时刻投入交战,经过积极顽强的守备和反击,反复争夺,恢复和巩固了阵地,是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
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关键!
李南征回忆道:在我的记忆里,从我懂事开始,父亲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上甘岭,仗是怎么打的,他一个字都没讲过。直到1964年我15岁在苏北淮阴,当时是12军要办军史馆,布展时父亲带我去看,我才第一次知道12军打过上甘岭,父亲还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记得父亲当时看了布展以后说:“没有反映出上甘岭的气势”,就这么一个评价。我在会外唯一一次听到讲上甘岭,还是听秦基伟老前辈说的,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
李南征说:在我印象中12军好像就没有举行过纪念上甘岭战役的活动,今天我们后代在这补上了这一课,非常有意义,也了却了父辈的遗憾和心愿。
时任志愿军12军31师政委刘瑄将军之女刘方(原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发言。
她说:作为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后代,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们。
在上甘岭战役中12军31师涌现出“王成式的英雄人物”——特等功臣:王万成、朱有光烈士;“孤胆英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胡修道;
还有活着回来,但几十年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甘于平凡和奉献的蔡兴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蒋诚(一等功臣)、蒋永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等。
我父亲生前多次沉痛的告诉我,他的四位警卫员先后都牺牲在朝鲜战场……父亲每次提及都很伤感,说;“他们都还是十几岁的四川小鬼”。今天我们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决不能忘记牺牲的英烈们,同时要教育下一代永远怀念他们!
时任志愿军15军45师政委聂济峰将军之女聂昭华(中)代表15军后代发言。她说:上甘岭是一座丰碑,是中国军人不畏艰难,团结奋战,血战到底的精神高地!今天,我们两军后代在这里重温经典,致敬英雄,告慰英烈,缅怀父辈,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她说:1952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5军和12军团结协作,同生共死,并肩杀敌的光辉典范。光荣属于每一个参加战役的干部战士,属于在战斗中流血牺牲的烈士和英雄们!”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上甘岭参战部队每一位将士最高的褒奖!
在上甘岭战役最艰难的时刻,李德生伯伯带队奉命奔赴前线,为15军“雪中送炭”。12军31师91团作为“12军的代表队”,临危受命,英勇顽强,灵活善战,受到秦基伟军长的高度评价,老一辈同一战壕战友情比山高比海深。
以往,我对父辈亲历的这场战争认识较肤浅,近年当我完成《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一书后,彻底颠覆了我以前对上甘岭战役的认知和感悟。晚年自己能脚踏实地步入这座由历史和英雄共构的军史殿堂,传承英雄的故事,完全出于油然而生的对英雄的景仰和爱戴。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故事永远不会褪去它应有的色彩。作为上甘岭战役参战部队将士的后代,我们要珍惜、爱护父辈的荣誉,弘扬和传承上甘岭精神,将上甘岭的英雄故事唱到地老天荒。
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的长孙刘宁(父刘建少将)特意从挂职的宁夏赶回来参会并发言。
志愿军15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易才学之孙易毅(志愿军后代联谊中心副秘书长)专程从上海赶来参会并发言。
与会的青年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师刘盈皎博士说:各位前辈的发言为我们年轻一代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使我们重温了举世闻名、惊心动魄的上甘岭战役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可以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就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尤其是聆听了成亚平老师开场前富有感染力的讲话,她对历史事实信手捻来,对烈士及亲属满怀情感,让我深受教育,内心受到了一次红色精神的洗礼。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和平年代,很难体会“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也慢慢开始淡忘那段用以换来我们幸福生活的浴血奋战史……
惟有传承才能凝聚力量,惟有铭记才能不忘初心。与会的各位正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上甘岭精神的优秀代表。我们向英烈致敬,也要向继承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教导我们不忘过去,饮水思源的各位前辈致敬。
李南征(左)、刘方(右)、宗朝争(中,时任志愿军12军副参谋长宗书阁之子)在交流军史。
宗朝争在发言中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仍然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在上甘岭战役最艰难的日子,李德生副军长临危受命,接过15军浴血奋战的阵地,力挽狂澜,稳定了战局,迫使侵略者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今天我们相聚在上甘岭的军旗下,缘于我们的父辈在这场立国之战中并肩战斗,冲锋陷阵,血洒疆场。
父亲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这场正义之战,1953年我出生后父亲给我取名“朝争”——生于朝鲜战争;给弟弟取名“朝平”——生于朝鲜和平。我们的父辈历来低调做人,从不居功自傲。上小学时我就看过电影《上甘岭》,但并不知道父亲也参加过上甘岭,长大后知道12军也打了上甘岭,但并不知道父亲还参与了指挥。
直到去年10月中旬,看了央视四频道播出的五集纪录片《血战上甘岭》,才知道在战役最危机的时候,父亲始终在军指挥所协助曾绍山军长指挥部队。三兵团首长决定31师91团接替45师135团597.9高地的命令,就是由我父亲用电话向31师下达作战命令的,他当时就坐在子弹箱上守着电话,随时向曾军长报告情况,传达命令……回国后,父亲还参与了志愿军抗美援朝总结报告的撰写工作。
他说:12军、15军都是英雄辈出的部队,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国家的和平安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七十年了,虽历经多次整编,这二支英雄的部队依然保留在我军的建制里,为实现强军之梦、强国之梦再铸辉煌!
时任12军政治部副主任唐平铸之子唐向明向与会者介绍自朝鲜回国后父亲及家人的情况。他此次带来了独唱《寸心》(电视剧《大决战》主题曲),并担任大合唱《英雄赞歌》、《祖国不会忘记》歌曲的领唱。
自由交流阶段气氛十分活跃,右1为31师首任师长、空降兵15军首任军长赵兰田将军儿子赵海平。
她们的父亲当年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她们也是情同姐妹的发小、同学、战友、校友。五人中有四个是属马的同龄人,左1是专门从徐州赶来的91团后代(上甘岭战役时任9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赵金来叔叔的女儿赵力)。
参加会务的九零后年轻人听了各位前辈的发言,说非常感动,深受教育,同时也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成亚平的女儿诵读了70多年前姥爷成冲霄(时任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101团团长)写于炮火纷飞朝鲜前线的一封战地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国、人民和亲人浓浓的爱和思念。她说:“姥爷‘戎马一生,两袖清风’,他生前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物质财产,但他留下的十几封战地家书和十几枚勋章、纪念章,是留给我们后代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座谈会上投影仪始终循环播放12军15军的英烈和父辈们的老照片。会前98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刘天昌叔叔(时任志愿军12军31师91团3营副教导员)和90岁的韩耀玲阿姨(原31师文工团员、时任9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赵金来的夫人)分别发来了祝贺视频。后代们看着屏幕上熟悉的影像和珍贵的老照片,共同怀念父辈,致敬英雄!
友军代表李建(原1军处长、后任总后某部少将)特提交了书面发言稿。他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我们英雄的父辈,向他们致敬,不是为了从父辈的荣誉中寻求慰藉,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的一种炫耀,更不是为了躺在父辈的功劳薄上,为不去奋斗寻找借口。而是为了高举父辈的旗帜,传承父辈的血脉,发扬父辈的精神,确保父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成亚平作了《致敬无名英雄》的总结性发言。她说:从小我有幸生活在陆军12军31师(1968年底改为36师,现为东部战区71集团军71特战旅)这支拥有红军连队最多的英雄部队里,但我却从不知道我家邻居的叔叔阿姨们,我发小的爸爸妈妈们大都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英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们这些孩子们提过,更没有在我们面前炫耀吹嘘过……
因此,我打心眼里深深佩服12军的前辈们,他们一贯淡泊名利、低调为人;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从不争功抢功,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作为上甘岭战役参战部队的后代,我们为父辈的功勋而骄傲,为从小生长在英雄辈出的部队而自豪!
今天我们两军后代能坐在这里齐聚一堂,重温父辈的战火青春,重叙我们的发小情、战友情,完全得益于父辈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的大无畏精神!没有父辈当年的流血、牺牲和奉献,就没有我们七十年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就没有我们多彩的童年、励志的青年、奋进的中年、安逸的晚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如今我们的父辈大都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生前为之奋斗,无比眷恋的这片土地。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勋和业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后代的心里,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作为英雄部队的后代,我们惟有在有生之年铭记他们的教诲,追寻他们的足迹,传承他们的业绩,书写他们的历史,才是我们对父辈最好的纪念和回报!
随后成亚平演奏了一首经典曲目《我的祖国》,把它献给天堂的父母以及所有的志愿军将士们。
原铁道兵文工团员王小雷受邀献上独舞《再唱山歌给党听》。
最后大家在钢琴老师的伴奏下一起合唱《英雄赞歌》,歌声激情高亢,旋律大气磅礴。后代们用歌声向英雄的父辈表达思念和崇敬之情,您们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后代的心里,您们的功勋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和共和国的旗帜上!
此外,原志愿军三兵团政委杜义德中将的儿子杜伟,原志愿军12军政委李震将军的女儿李豆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血战上甘岭》总导演沈芳,15军后代张旅天(时任15军参谋长张蕴钰之子),崔寒韦(时任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之子),以及在外地的12军后代张亚宁(时任35师105团政委张志远之子),任群(时任35师104团团长任保俗之女),蒋晓洪(时任34师副师长蒋国钧之女),也分别于会前发来了贺辞和感言。
曾担任过“朱德警卫团”(即93团、108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政委的张亚宁代表杭州的12军后代说:欣闻“致敬我们英雄的父辈——上甘岭战役的无名英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做为参战部队的后代,谨向参会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深深的祝福,向参加上甘岭战役的12军、15军的前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上甘岭战役惊天地泣鬼神!
12军、15军的英雄前辈以钢铁般的意志,视死如归的气概,灵活机动的战术,创造了中外战争史的奇迹,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为埋葬联合国军的棺材砸下了最后一颗钉子!
和平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享受着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宁与幸福,更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像父辈一样奋斗一生,继承和发扬永不磨灭的“上甘岭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年华和力量。遥祝此次纪念活动圆满成功!
12军老政委李震将军的女儿李豆豆因身体原因不能参会,她对此次纪念活动非常关心,多次发信息感谢活动的组织者,她说:“我代表父母的遗愿及全家兄弟姐妹的心意感谢你们这些12军的好后代,感谢你们为此次活动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你们做了一件我没有能力做的大事,使12军在朝鲜牺牲的几千名烈士的英灵得到慰籍,为12军的英雄战绩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还原了历史,还原了上甘岭战役的真实战况。你们举办的这次活动,缅怀歌颂的始终以12军基层的干部战士为宗旨,高度赞扬了那些冲锋陷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和无数不知姓名牺牲的无名英雄。先烈若地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
在此,特别感谢为本次活动提供赞助的12军后代:滕豫平、刘超宁;15军后代易毅;感谢张放、宗朝争、邹亚莎(博士)为本次活动拍摄视频和照片;感谢北京圣典成人钢琴俱乐部西直门校区为纪念活动提供了场地和音乐伴奏。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撰稿:成亚平(清水无香)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山穹剑):相聚在上甘岭的军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