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祭灶日,民间有祭祖、祭灶的习俗,也是扫尘、吃灶糖、写春联的日子。提前一周进入过年氛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
文 | 新 生
薄薄的晨曦匀匀地铺展在东方天空,一轮圆盘从龙凤山上冉冉升起,猛然看似满月玉镜,玉盘上又略带淡淡的绯红,一点儿也不刺眼,像个气球飘浮在天空。渐渐地,渐渐地,玉盘边沿画上了一圈灼目的光环,一闪一闪的,保不定是斗战胜佛金箍棒的杰作!头顶上方,湛蓝色的天没云没雾更无讨人嫌的霾。
此时,天空空明澄澈,紫气东来;大地恬静淡然,祥和温馨。林州日出,又哪里逊色五岳独尊的泰山呢?
一人,两人,数人,一辆,两辆,数辆,人和车、车与人,瞬间把一棵棵树木甩的老远,往后看,竟像我之凤凰展翅,翩翩起舞;蓦然回首,“绽放”的丛林又扑面而来,恰似孔雀开屏,熠熠生辉。
周六,自我支配的日子,恰巧又碰上天气美美哒,老是宅宅的我,今天不知那根神经突然开窍,让我挤进了这支友人及其家属组合的自驾团队,“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向合涧镇石板沟进发。
驾车有驾车的乐趣,坐车有坐车的快活,我这只坐不驾的,不用问路、记路、担心躲人躲车等等之类的,自是优哉游哉,心旷神怡。
九点三十分左右,便来到了茶饭庄村,放好车,整理好行装,大家就开始登山。山路坎坷,山风颯颯,冬日的寒冷丝毫没有冻结寻趣之幽思,冰封探幽之豪情,你听:
这是被称为郭“驴长”的扯出老嗓呼喝起来,驴友团的”兵”们便“朗朗扯、光扯”的应和,音域中老音、中音、童音、粗音、尖音、摇滚音、甚至狂音、破锣音等等都爆棚而出,石板沟的群山也为之兴奋地加入进来,雷先生的爱人适时把背着的音响放出,一路上,大家又说又笑又唱,就连平时寡言腼腆的人儿也打了激素似的一反常态,放浪形骸,迸发激情,狂欢的人流向山上涌动。
石板沟是个初期开发的景区,在林州不算大名鼎鼎,但其风景的原生态保存得最为完美,人工雕琢痕迹少了,自然之美就多了。据旅游专家说,景区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原始美;画家说,天然去雕饰是入画首选;美食家说,天然无污染、绿色的最佳。
喏,我脚下踩着羊粪了,圆圆的黑球球一溜一溜的,有时一窝一窝的,真逗,它把我记忆的盒子打开了,呼啸而来的一幕幕在脑海翻腾,少年的我跟着羊群爬山拾羊粪、等羊群卧地(羊群卧地起来后会有一窝一窝羊粪)的渴望神情仿佛飘忽于眼前,黑蛋蛋,那可是好东西,一点儿不臭耶!咩!咩——!思绪间,羊叫声传来,耳旁一阵簌簌地响,一群黑山羊在山林中攀爬,前面老张老魏几个人围着放羊人侃谈。
“那一、两千吧,也有两千几的。——怎么你不信?俺这小羊羔都三、四百呢!”
“那你撵着这群东西,岂不是抓着十来万的钞票满山撒花呀!”
“哈哈哈哈……”羊倌,不,应该称为总裁或CEO——自豪的笑声荡漾在山间。
羊倌,曾经卑微的称呼、卑微的职业、卑微的阶层,这是旧社会给地主压迫剥削的苦人儿么?我在细细品味“两重天”的含义。
大人爬山辛苦,我这男子汉却黛玉身的那叫够呛,特别是走捎近路的陡坡,直叫你大汗淋漓喘不上气儿来,不得不一屁股坐下来歇息,脑子“嗡”地一声空白,是有点儿晕,好在心里不糊涂,忙用棍子支撑住身体,而后赵先生他们两三个年轻人围着我问寒问暖,作为断后的中坚,他们是我们老弱病残的靠山。
小孩儿呢?是这支驴友团队的开心果,一般由爸爸妈妈带着。有个叫小璇儿的小姑娘,四五岁的样子,长得很精致,像个洋娃娃,忒可爱,也坚强,坚持自己走路,可大人都抢着抱住她走,爸爸李先生却爱让她骑在脖子上背着。小珊儿呢,六七岁的“小伙子”,深沉,帅,蛮有大人样儿,虽然和妈妈曲女士跟在小璇儿后边,却好像故意与这洋娃娃般的小妹妹拉开距离似的,这种“封建情结”,让精灵鬼的张阿姨忍俊不禁,跑上前去,拉住小珊儿的手:
“小珊珊,咱是男子汉,要保护小妹妹哦,拉住璇璇的手往前走呃!”
小珊儿脸色有些不自然,小璇儿嬉笑着回过头并伸出紫芽姜般的小手,“小哥哥,嗯!”
这回,小珊儿到坦然了,伸出手拉着洋娃娃,张阿姨忙跑前几步,用手机把这可爱的镜头攫取下来,迅速在旅行团的微信圈儿晒出,照片下批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还不算,又叫珊儿她妈和曲女士两家并排走,两个小宝贝拉手在中间,很快这张“全家福”也和上一张一样蹿红了朋友圈。
张阿姨的又导、又摄、又微发,不亦乐乎,却不算最忙的人,那个戴着长檐旅行帽、脖子上挎个专业相机、整天笑眯眯着眼的雷先生最忙,大家叫他“雷名记”,“名记者”啊,那可不是银样镴枪头,你看他上蹿下跳、跑前跑后、站蹲坐卧,像个猴儿,全是为了把握时机,将最好的风景物事拍摄下来,让我们作为永久记忆慰藉心灵,也算一款“心灵鸡汤”吧。
其实说起拍摄,时下也不算捉龙蛋的活儿,咱手机用起来賊方便,而且图文并茂。郭女士十来岁的公子站在毛茸茸的蓑草路上演练起拳脚,像踏在云间,这张照的释文是,“我是悟空,来前面披荆斩棘,给你们开路!”
人们在陡峭峻拔、状似山门的“南天门”石梯上攀登,释文是“步步登高”。几个女子举着木棍张开双臂在石梯上下一字排开,释文是“天山派玉女剑法”。
举旗走在前头的“小钻风”则是“巡山喽!”山上农家小院里,两个着红衣的女子站在四垛金黄灿灿的玉米棒前拉风——“看!美眉往这儿一站,秋天的韵味更浓,玉米配两个大红辣椒”。
牛女士右臂挎着荆条篮,左手摸着挂墙上的柿嘟噜——“今天摘得柿子快晒好了,呵呵,到时我老牛可要好好享用一番!”
还有个叫翠儿的姑娘,竟身怀丐帮“降龙十八掌”的功夫,双手发功,嘿地一声把一壮汉推向空中,眼看着向山崖下摔去。——这种拍摄,只要“受功者”站在崖上的地里躬身跃起,相机放低,便会拍出这个效果。
还是这个地儿,七八个美女排成一行,那个白白净净、活泼天真的女郎双手合十跪在前边,后边依次长高,张开双臂,就有了“千手观音”的杰作,可搞笑的是,跟在最后边的小珊儿在按快门的当儿突然跑出,于是“千手观音”镜头的释文改写成——“露个脸不容易呀,你看为露脸,童子跑出来了!哈哈!”
我和老婆也合个影吧,便有了“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默默念着这行字,夫妻相视嫣然,身上觉得暖暖的,心里觉得甜甜的。
到了雪光村,必到雪光寺。这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整个景区的历史地标。雪光村是石板沟13个自然村的一个,在这么高的山上建一个村落,又在如许海拔的山坳藏有悠久历史的古刹必定有个名堂,这给了观光客们不容置疑的理由。寺门不大,但进到里边一看也不算小,善男信女们忙着烧香礼拜,纯观光者边听介绍边游览。我的兴趣在古碑,探究的是该寺的人文历史,欣赏的是书法篆刻,可扫兴的是四五通碑没一通不残缺,其中两通还没竖起来,撂在墙角落,反倒这几年为寺庙捐款者的功德碑却立在显眼处,虽然被人冷落,它自己倒也不以为然。看不清古碑,只好拂袖,谁知在大门口的碑刻上发现了故人唐兴顺先生写的散文《太行雪光》,吟诵陶醉于其中。
寺门之西,信步而行,墙拐角旮旯,赫然有座碾盘,碾盘上还有新碾的玉米碎粒,童年和奶奶气喘吁吁推碾的镜头便推拉到眼前,恍如昨日。一向沉稳睿智、不事张扬的刘先生两口子也兴致盎然,推起碾杆转磨道,手痒的我自然也在这片净土上跟风得乐 。岁月不只是如歌,也如泣如诉,令人不胜叹息。
就像仙侠小说的大能具有过去时空功能一般,触目眼帘的最原始漏粉条的场景裁截下来,游人与农家男女一齐参与了劳动,不,是欢乐一家亲吧!
可能是心结使然,我和刘先生等四个人进入了一户农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翁热热歇歇接待了我们。虽然是柴门小户,老人并没有一丝不爽,和我们攀谈的兴致极高。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侃得蛮带劲。
他为我们解开了雪光寺冲破庙前庙后不能盖农家房子藩篱的原因。他说,寺庙早先只有郭姓一家人守庙,几代的生息繁衍,分成了几家,守庙人越来越多,就形成雪光村了,村即是庙,庙即是村,你说守庙的人住在庙里看庙,佛爷和各路神灵会有意见,能不护佑?这就叫百无禁忌。他还说俺这雪光寺灵验着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村里有八个人参加了刘邓大军,在残酷的战争中都忽隆回来了,不但没牺牲一个人,就是一个伤疤也没有。虽然我不完全相信老人说的,但这八个人凯旋回来是不争的事实。
老人又拉开了话匣子:“俺这雪光寺历史悠久,是早年一位著名的风水先生看准的地儿,你看这寺圆圈,山山相连,沟沟相抱,这叫十山九回头,笼龙凤之气,罩仙佛祥瑞,不信你细细瞅瞅。”
我们转了360度,果不其然,山与山的尾部都相拥相抱,亲亲爱爱,铲千寻之峭岸,潈万流之大壑,再配上每架山每条沟千奇百态、诡怪天功的造型,柱棍的我不觉轻吟起辛弃疾的《盘园》:
一花一草,一觞一咏,风流杖履,野马尘埃,扶摇下视,苍然如许。
真叫你沉醉其中,流连忘还,更感这里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非同小可。
见我们点头认可,老人更是神采飞扬,他说,“为什么这寺叫千年古刹?那可是咱国最早的佛教建筑,据说它同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同时期建造的,都是被皇家拥趸钦定、青睐有加。为慕其名,几个皇帝都想来拜佛观光,可都因为路途遥远,山路艰难而辍步。到了有一朝的一位皇帝,一心礼佛,不信这个邪,坚决要来,大臣们苦谏无果。皇上也经过艰难跋涉到了林州,谁知在茶饭庄不思饮食,气息奄奄,一病不起,大有晏驾之虞。在这前不临村,后不着店,御医又束手无策的时候,消息传到雪花寺,老主持捻须笑道:‘阿弥陀佛!这倒不难,让寺厨好好熬一锅绿豆小米粥,及时送下去喂服便了。’御医傍晚伺候皇上服下,到子时便缓缓悠悠醒来,皇帝问了详情,长喊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啊!’就叫侍寝护卫搀扶起来,跪倒在地,朝着雪光寺方向叩拜不迭。到了寺庙后,皇帝大加封赏,賜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此后雪光寺声名远播,灵异非常,后来皇帝病困的地方有了人烟,渐渐形成一个村,一碗茶一餐饭救了圣上的金贵命,人们就把这个村起名“茶饭庄”。至于事后监院僧询问原因,老主持道:“皇上春天出巡,夏天莅临吾邑,长途跋涉,又遇天干气燥,暑气蒸腾,水土不服,焉能不病?至于龙体无恙,实乃皇上洪福,不可道也!”
听罢斯言,我们都哈哈笑了,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古碑那样残缺,是经历的年代太久远之故。尽管如此,我还是对白、少、雪三寺同时钦定建造时间有怀疑,我们这雪光寺真的会与当时白马寺、少林寺齐名么?等到之后回来翻阅古籍,才知道白马寺是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创建,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创建,仅两寺就相隔427年时光,更遑论三寺!我不觉偷偷地笑了,就当作贾雨村言,只要身心愉悦,又何必当真呢。
告辞了老人,我们回到集结地用餐。我们这组人的餐饭是在保温桶里的现成饭,大家有坐有蹲地在路边吃得津津有味。有人调侃道:“吃货们的姿势各不相同,蹲在路边的一排,让我想起了下雨天屋檐下蹲着的小麻雀。”老实说,吃饭更有意思的不是我们,而是野炊们。你看他们支起锅,烧起柴,放下面板,和面、擀皮、包饺子,还有的操刀削面,喝,这场景、这架势,真是让人眼馋让人赞!
吃饱喝足后,“雷名记”爱人的音响开动,宋祖英《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声旋律欢快地在山中荡漾,青年男女,舞步翩翩,老人稚童,巧笑嬉嬉,尽情张扬,洒脱无忌。山头的日头像捉迷藏似的向西瞬移,这是山村特有的自然现象,山阴之下,鄙人顿时觉得“罗巾不耐五更寒”了,然而这群欢乐达人,“醉”里不知身是客,贪欢的劲头丝毫无减,随着阳光而动。此情此景,使我想到先圣、伟人描述心中理想的“大同”之世,而这片小天地,是否亦是大同世界的一粒晶莹的水珠?
不错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一周中的繁忙、紧张、压力、伤感、不愉,全一股脑儿抛到爪洼国去了,就是善念、兴奋、张力、责任、荣光,也会在这好日子里浸濡,发芽,成n倍的茁壮。团结友善、活泼开朗,是我们生活的自助餐,添加剂,身心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是工作、学习的充电宝、助推器。活泼泼的青春靠自己打理才能靓丽、永驻,美满满的童话永远靠自己书写才能不朽、永恒。
新 生 本名魏俊彦,林州市河顺村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红色文化史料的研究和写作,编著出版有《血荐轩辕》《林州热土领袖情》等10多部文学、历史著作。爱好诵读、曲艺和书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散 文】 放飞石板沟 | 新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