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寻找董爱珠是在2019年9月4日的宝贝回家网站上:寻找1924年出生,1946年牺牲,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陇海战役,董爱珠烈士遗骸。
失踪经过:1946年8月10日解放兰封火车站攻坚战中牺牲!那场战役叫陇海战役。父亲牺牲时年仅20岁,“父亲原来部队号为晋冀鲁豫六纵父亲任十七旅五十团作战参谋。”牺牲后部队号改为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十二军父亲任三十五师任作战参谋!埋葬在兰封县(今兰考县)城西北河堤边上,当时还立一木碑上写烈士董爱珠(董艾珠)立碑人乔延晋。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就查找了一些有关解放兰封的一些资料,并开始关注董爱珠烈士。
后来看到董爱珠烈士女董天祥2021年3月10日写的寻找父亲遗骸的启示:
我的烈士父亲董爱珠(又名董艾珠),1925年9月1日出生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上口村一户农民家庭。1937年小学毕业后,随其父亲(我的爷爷董兴旺)到桐峪三民校生活;1939年,父亲考入晋东南路东干校这是太行区党委领导下的一所培训抗日干部的学校,1940年初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联办)1941年太行中学更名为太行一中。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实行精兵简政,太行抗战学院、太行一中、太行二中、太行三中合并为太行联中。太行一中改名为太行联中一队。
1945年2月他和三百余名同学一起毕业。被分配到太行军政机关工作。即随部队奔赴战场。1945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初,陇海战役开始,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作战参谋的他,同部队一道积极投入战斗。8月10日兰封火车站攻坚战空前激烈,不幸身负重伤,年仅二十岁的父亲董爱珠壮烈牺牲!
我们全家人75年来多方寻找,然而我父亲和他的战友遗骸(尸骨)仍没有下落。我们全家人迫切希望大家的帮助,让我的烈士父亲和他的战友早日魂归故里,入土为安,拜托各位了!
今年8月,我们兰考老乡陈先义先生发表文章《建军节,寻找“太行奶娘”在解放兰考时牺牲的亲人》再次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查找了好多有关董爱珠烈士历史资料,从中了解到:
董爱珠(又名董艾珠),1925年9月1日出生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上口村一户农民家庭。兄妹6人,他是家里的长子,下面4个弟弟1个妹妹。他从小积极上进,读小学时曾任儿童团团长,带领同学们在路上站岗、放哨、查路条。
董爱珠的父亲董兴旺在抗战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在平民校、三民校、桐峪临参会任厨师,后为八路军首长做饭,搞后勤,照顾伤病员。母亲赵引弟是太行奶娘的原型。在日寇大扫荡之际,为了躲避日寇的扫荡,只身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八路军首长的孩子),逃入深山,来不及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带走,丢在家中,惨遭日寇杀害。至此常年劳累加上悲伤过度,年仅39岁去世。正是成长在这样一个同情革命,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贫苦农民家庭里,董爱珠早早就接受了革命教育。
1937年,董爱珠小学毕业后,随其父亲董兴旺到桐峪三民校生活;当时校长黄明看他非常聪慧,很是喜欢,便决定让他留校半工半读。1939年,董爱珠考入晋东南路东干校,这是一所太行区党委领导下的培训抗日干部的学校。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设有大队、中队,除学习文化课外,还设有军事课程,既学习射击、投弹,又学习军事知识。从此董爱珠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此时己是学校各项活动的带头人。在校期间,董爱珠显示出了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同学们编写了《烤疥小曲》、《灯笼裤与花马甲》、《快乐歌》等优秀诗歌,以诙谐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在艰苦的环境下,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鼓舞了同学们的革命斗志。学校放假,他就积极参加八路军总部有关工作,利用他人小不易被敌人发现的优势,给八路军送情报,总部的左权将军等首长亲切地称他为红小鬼。由于他的聪敏好学、吃苦耐劳,被老师和校领导看重。虽为学生却被当教职工对待。每逢放假,董爱珠就主动找到在上口村驻扎的刘伯承师长、赖若愚、武光汤、郑思远等领导谈学习体会,汇报思想。百团大战期间,董爱珠受命带领宣传队到各地宣传百团大战的胜利消息,和老师一起到敌占区和武乡、榆社为学校招生。
1942年5月,第二次反“扫荡”。因董爱珠战斗经验丰富,常与老师带队将同学们转移至安全地带。遇上严重危险的情况,董爱珠不仅要帮老师先将学生带领至安全地带,还要再设法带领同学们一同转移。
1943年年关反“扫荡”。董爱珠一队,路经涉县、黎城、壶关、平顺几个县,向陵川方向转移,穿山越岭,道路崎岖。一部分小学生十二、三岁,从未走过这么远这么难走的路。行军才两天,脚上就磨出了水泡,一走就踩破流水,甚至磨出了血。脚泡踩破不可怕,讨厌的是泡水流干后,很快又长满了水,而且泡比原来更大了,大家称它是“回头泡”。董爱珠想起了他与八路军并肩战斗时,学到的知识,给大家念了句《治泡歌》,问题全解决了。
他的同学回忆说:董爱珠日常生活经验丰富,只要有他在,同学们就不怕任何困难。1945年2月太行联中举行毕业典礼,边区政府教育厅李一清厅长等领导到会讲话,肖鲁同志作了整风思想教育的回顾。典礼后,300余名学生分配到太行各分区军政机关工作,其中有50余人先调抗大六分校轮训后,再分配到军队工作。董爱珠就是其中一员,1945年2月至1945年8月入抗大六分校太行大队参训学习。
董爱珠1942年2月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共产主义童青小组。该组织和党组织一样,是不公开的,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严格的组织生活。1945年7月,董爱珠经郑思远(原国务院副秘书长)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分配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任作战参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越过长治城外堡垒线,进抵城郊,准备收复长治。日军在撤退前企图炸毁石圪节煤矿,八路军太行第四区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谦受命负责解放石圪节,董爱珠刚分配到部队,就立马投入到独立解放石圪节煤窑的战斗中,1945年8月18日夜,董爱珠和他的战友们一举全歼守敌日伪军54名,活捉2名,黎明时分结束了战斗,石圪节煤矿回到了人民手中。
上为配合谈判重庆谈判,1945年9月10日,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上党地区(今晋东南)打响上党战役,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从此拉开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董爱珠在这场战役中参加了战斗。敌人在城墙东南角炮楼拼死抵抗,城上弹如雨下,在炮弹、手榴弹爆炸的火光中,董爱珠同战士们勇猛冒死攀上城墙,攻破东南角炮楼。各部队从各个方向迅速攻进壶关,解放了壶关。10月8日,为了追击从长治西门逃跑的敌人,四十六团在马宁参谋长和董爱珠的带领下,一刻不停地向长治西面的山口追去,追上敌军尾巴,俘获敌人100名,缴获一批枪枝弹药,两挺机枪和物资等。董爱珠所在的五十团俘敌2000多,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打出了五十的名气。
1945年10月至11月,董爱珠所在的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平汉铁路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亦称平汉战役,也叫邯郸战役。此役迟滞了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犯,掩护解放区各部队东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签约的“双十协定”和“停战令”,集中二十五个旅的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内战全面爆发。
刘邓首长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趁国军为了围剿中原军区部队,进攻苏皖和晋南,其陇海沿线的主力几乎抽调一空,有利于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主力,发动攻势作战的态势,经请示中央后,与8月4日,下达了陇海战役基本命令。
这是我军第一次在华北大规模主动出击的“狼的战术”自卫反击战。其中,以三、六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一部分为右路军,以兰封、民权为攻击重点,任务是袭取兰封,截断陇海路。命令特别要求乘敌不备,秘密行动突然发动攻击。首战袭击兰封的战斗,完全采用了长途突然进击的战术——奇袭。这次陇海战役中的具体任务、目标就是以远距离奔袭的方式,深入到敌人大纵深,猛虎掏心,打下兰封城,切断陇海铁路。这是一项非常艰巨,也非常冒险的任务。因为要打兰封城,首先必须要经过距离兰封东北50余里的考城。要经过曹庄、红庙寨、三义寨等敌占据点,其中任何一个地方的敌人,如果发现了我军,都不仅要影响到旅任务的完成,而且也必须将影响到整个战役的开展,所以必须隐蔽前进。
1946年8月5日,十七旅部队冒着大雨、踩着泥泞从濮阳东驻地出发。为了保证行动的秘密性,不仅沿途封锁消息,避开公路、村镇而行。
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已事先派副参谋长赖光勋往兰封侦察完毕,8月10日傍晚,晋冀鲁豫军区为配合中原和苏区解放区的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开封、徐州间开辟战场,牵制敌人,以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一部。
8月10日夜,陇海战役突然打响。十七旅在炮火掩护下,攻击兰封车站和县城。旅里给五十团的任务,负责消灭兰封火车站的敌人。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作战参谋的董爱珠,同战友们一道投入到战斗中。
时任五十团副团长马宁(开国大校、原空军司令员),是负责迁灭火车站之敌的指挥员,他带领五十团负责攻占兰封火车站。
火车站在兰封的南面,副旅长尤太忠给五十团下的命令是:“赶快把火车站打下来。”因为那里离南关很近……
此时,我攻城部队迅速展开,抵近城垣。这时敌人还不知道我军已经兵临城下了。马宁和作战参谋董爱珠带领部队迅速接近火车站,过铁路时马宁让工兵在车站东西两面的铁路上都埋上炸药,并对战友们说:“战斗打响之前,先不要炸铁路,让火车正常通过。尤其是客车不能炸,因为那上面有老百姓。等战斗打响后,不管是东面来火车还是西面来火车都要把铁路炸掉。”
随后,马宁和董爱珠带领部队往车站南面迂回,准备攻打车站。可没走多远,就听“轰”的一声巨响。原来工兵埋好炸药后,就见从车站西面开来一列火车,几个工兵没经验,火车还离老远就认为差不多了,提前把铁路给炸了。
由于距离太远,火车司机根本不知道铁路已毁,还一个劲儿地往前开,等到发现为时已晚,火车一下子就翻出了铁轨。董爱珠团队立即和兄弟部队上去夹击,很快消灭了这趟军列上的敌人。
原来这是敌整编第十一师十八旅直属队的一部分。【带领团工兵班在铁轨埋炸药的是四十九团一营营长常国华和五十团后备干部、黎城独立团的老同志:班长赵玉清(后任一营重机枪连连长)。这次炸铁轨发了大财,上党战役和兰封战斗把十七旅和黎城独立团(五十团)给装备起来了,成了纵队少有的富旅强团】。
这趟军列装载的大量军用物资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其中还有一套手术器械,这对我军来说太珍贵了。
因为此时攻克兰封火车站的战斗还没打响,马宁和董爱珠随即赶紧带着部队往车站方向冲。等到距车站还有二三百米时,发现车站西南角有一个大碉堡,路基下面还有许多暗堡,周围都是铁丝网,另外还有两列火车头朝西在那里停着。那时铁路都是单向,很可能是等那列被我们炸脱轨的军列开进站后,这两列再往西开。
这时敌人还没发现我们,我军立即向兰封火车站发起攻击。马宁回头对五连副连长说,你赶紧带领人顺着车皮打过去占领票房。
战斗打响,马宁跃上路基,冲到一列火车的一侧,以车头和车皮为掩护,带着战士顺着车皮往前打。打过两三节车厢后才发现,这列火车的前面几节敞车拉的都是老百姓。
这时老百姓都从车上跳下来跑了。车上还有一个巡警,把他抓下来一问,他交代说:“这列火车的后面还拉了11辆坦克,还有6辆汽车,都撤了板了。”马宁和董爱珠往后一看,果然如此,都已经装上火车用绳子捆好了。那时都没有这方面知识,从来没见过货车,以为“撤了板了”就是把坦克和汽车捆在了火车上。实际是这些坦克和汽车上了火车后,把往火车上引导的斜板撤了。
这时,五连副的胳膊挂了彩,他按着负伤的胳膊跑过来对马宁说:“首长,不行!敌人从坦克里往外扔手榴弹,坦克的火力太强,打不过。”
马宁考虑该怎么打。因为敌情有变化,原来的侦察情报是车站守敌主要是保安团,可现在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坦克,火车上还有敌军一个营的兵力,由于受到突然攻击,车上敌人纷纷跳下车跑到票房、岗楼,依托建筑物进行抵抗:同时敌人的坦克一面用机枪火力压制我们,一面从列车上开下来进行反击,战斗非常激烈……
反复攻打几次都攻不进去,天也就快亮了,我们又开始组织进攻。这时发现,我们的位置在炮楼的西面,那个炮楼很高,对进攻部队威胁很大,于是就命令工兵先把那个炮楼炸掉。马宁组织火力掩护,几个工兵上去后,一下子把炮楼炸了个大洞,里面的敌人很快就投降了。就这样占领了火车站西南角。
随后,马宁指挥部队顺着南面的车皮空隙向北边的站合击。敌人的坦克这时也发现碉堡失手,便向马宁及董爱珠带领的五十团占领的西南角开炮,进攻再次受阻。
这时,一参谋从指挥所跑过来告诉马宁副团长说,尤太忠副旅长来电话质问,为什么火车站到现在还没有打下来,再打不下来就要撤马宁的职。
马宁当时没顾得上这些,转而想应该从全局出发,当机立断,改变攻击目标,趁敌人已经登车待发,不便展开的有利时机,转为攻打车上的敌人和那些坦克。这时天已微亮,战士们找来了一支战防枪,还有两个火箭筒。这是在平汉战役中别的团缴获的,马上给五十团调了过来。
马宁拿起战防枪,从两节车皮的空隙瞄准北面列车上像磨盘一样的坦克炮塔开了几枪。这种枪后座力很大,可能是击中了坦克,敌人也就知道我们有了反坦克武器。随后,就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从火车缝隙一看,两辆坦克从火车上开下来,向南关冲去。因为南关有我们的攻城部队,这些坦克想去支援。马宁赶紧又端起火箭筒,照着其中一辆坦克就打,第一发没打中,第二发击中了。这下坦克就不敢动了。
敌人知道我们开始进攻,突然从东南关调来大约两个营进行阻击。加上原来的守敌敌人的兵力共有五六个营,我们依托的南面这列火车突然被敌人的炮火击中。整列火车从被击中的车厢开始一节一节往后爆炸,原来这是一列装满弹药的军火车。
在刚开始的十几分钟里,由于部队来不及撤离,一下子就伤亡了五六十人。当时战士们都隐蔽在车皮下面,爆炸的枪炮弹片和被炸碎的车皮碎片突然砸落下来落在战士们身上,因而造成很大伤亡。
这时,对面敌人也趴在北边的那列火车车皮下面或票房里,他们已经不能打了。我们也不能打了,马宁下令赶紧往后撤,不然恐怕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部队撤到安全地带后,根据战场态势进行了观察分析,然后重新进行部署:一营继续向西南方向进攻,二营从正面向北进攻,三营埋伏在东南方向,等敌人往那里逃跑时,把他们围在城外迁灭。
接着,马宁副团长一直观察火车站车皮爆炸的情况。因为它是一节一节地往后爆炸,看它还有多长没炸,估计还要炸多长时间。然后,让部队边警戒、边休息,吃点饭、喝点水,等弹药车一炸完,就立即发起反攻。
这列炸药车整整炸了3个小时,到了下午2点多,总算炸完了。爆炸一停,副团长马宁喊到作战参谋董爱珠:“看看弹药车炸完了没有?炸完了就叫一营二营往上冲。”我们的部队就立刻攻了上去 。兰封攻坚战空前激烈,我军伤亡人数惨重,当时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董爱珠和马宁副团长始终在一起,冲锋在最前面,并手拿地图作向导,列车爆炸声刚停,董爱珠和马宁一起向前冲。董爱珠参谋是一位学生兵,但作战非常勇猛,把自己的生死安危抛在脑后。他冲着跑着,突然从票房闪出一道火舌,顷刻间董爱珠手捂着肚子中弹倒下,肠子都流了出来,马宁副团长迅速安排几个战士把团参谋董爱珠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纵队卫生部救治,但因伤势过重,还没等送到卫生部,董爱珠就血洒疆场、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一岁!
在他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地对他的同学加战友乔延晋说:“我为革命牺牲,死得值!你如果有机会转告我家,我弟弟生下第一胎孩子,不论男女,要过继给我。让他(她)永远铭记我是为革命牺牲的!让他(她)要继承我的遗志,永远跟党走,继续为革命做贡献,我就死而无憾了。”
1951年,董爱珠的父亲收到了部队上发的牺牲证和印有毛泽东主席题词“永垂不朽”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1960年,董爱珠的弟弟董玉定第一个孩子董天香(后被郑思远改名董天祥,意指“天时和顺”)出生后,在其父亲的主导和村委会见证下按当地风俗过继在董爱珠名下。
后来,董爱珠的战友乔延晋回忆说:“那场战役牺牲的人非常多,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只有董爱珠和一位团级干部占了棺材,埋葬在兰封(今兰考县)北河堤上,坟前立一小块木牌,上写‘烈士董爱珠,立牌人乔延晋’,其余人全部埋葬在河沟里面了。”
因当时战争紧张,战斗空前激烈,来不及各个埋葬。当时在王堡村、赤岸村办公的李伟(原山西省政协秘书长)知道后就立即派人去那里往回运遗体,不幸的是敌人又返回占领了火车站。董爱珠和他的战友遗骸至今不知下落。
多年来董爱珠的女儿董天祥一直四处探寻父亲的遗骸,2021年,在左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终于帮助其找到了父亲的牺牲地,并于2021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期间,资助其赴烈士牺牲地进行实地祭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烈士寻亲工作的爱心人士叶庆华,得知董天祥的寻亲故事后,深受感动,积极与左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烈士家属取得联系,并根据家属和亲戚朋友对烈士的特征描述为其素描画像。
当左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亲手把画像送到烈士女儿董天祥手中时,她几度哽咽,多年来对父亲的思念终于得到了慰藉。
董爱珠的首长和同学对他评价极高,他在校时,老一辈领导人如刘伯承、邓小平、簿一波、郑思远等就非常喜欢他,重视他,都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他的同学乔延晋回忆说:“爱珠在校,既能当学生,又能代老师讲解难题。在校时就同部队一起打过日军,他不但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榜样,就是校长、老师也非常佩服他。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首长对董天祥说:“我是你父亲的入党介绍人。总部在麻田时,我买了两块银元铸了两个汤匙,我与你父亲各一个,无论走到哪里都用它吃饭。”
董天祥说:“父亲棺材里面还放一个银匙匙:这个是烈士父亲入党介绍人从老百姓手里,买了两块银元铸了两把银匙匙,说好解放后银匙匙成双。万没想到,我的烈士父亲解放前夕牺牲了。”
董爱珠烈士的女儿董天祥
2011年,董爱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定为烈士。
2000年3月,兰考县人民政府将1946年8月10日首次解放兰封时牺牲的200多名指战员(无名烈士)集中迁葬到兰考县烈士陵园。
据兰考县烈士陵园主任张锋讲:按照上级要求,迁葬这些烈士时是按照考古的标准来挖掘烈士原有墓穴的,当时从墓穴来挖掘出来的物品有手榴弹、子弹等,没有董天祥提到的“银匙匙”。
笔者走访好多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都是说:首次解放兰封牺牲的人基本上都埋在王庄东面沙岗上了(后叫王庄烈士墓)。2013年建好兰考县烈士陵园建成后的那次集中迁葬在烈士陵园无名烈士都是原安葬在王庄的那些烈士。
在寻找董爱珠烈士遗骨的过程中,兰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服办的曹主任和烈士陵园的张主任等有关同志做了大量工作,2022年4月,兰考县人民政府将董爱珠烈士名字刻上了兰考烈士英名墙,但他的遗骨埋葬地至今没有找到。希望知情者能积极提供线索,协助烈士女儿董天祥和当地政府找到烈士董爱珠的埋葬地和遗骨,以示对英烈的缅怀和纪念。
综观董爱珠英雄烈士短暂的一生与光辉事业,鲜为人知也好,不为人知也罢。但是,他为了兰考的解放献出了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的壮举,他的精神,无愧于太行山的英雄儿女,无愧于中华民族的真勇士。
他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依然矗立在兰考大地!永远活在兰考人民心中!
董爱珠英烈永垂不朽!
|
|
|
|
|
15037877171 (徐老师)
13373932193 (李老师)
|
投稿邮箱 |
xsy202400@163.com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兰考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寻找解放兰封(今兰考)时牺牲的董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