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不想家”,这句话儿哪跟哪啊,语言和逻辑上完全扯不到一块。然而出自父亲周复堂口头禅,的确包含了他们那代军人深刻内容和含意。每逢家里过节,五兄弟聚集餐桌周围,看着丰盛佳肴时,父亲总是高兴脱口而出的第一句口头禅就是 “吃饱了不想家”。这句父亲的简单口头禅确导出了抗战期间父亲一生带兵中最艰难痛苦的岁月……
那是1942年的冬天,父亲周复堂当时任八路军386旅17团三营九连副指导员。那时老团长陈康刚调走去红军团(772)当团长,大个子副团长尤太忠接任团长。
“百团大战”后,日军在华北敌后遭受八路军的重大打击,后方的铁路、公路又遭八路军的严重摧毁,于是被迫暂时延缓进攻中国速度,转而将主要军力集中到我华北围剿我八路军和根据地。日夲陆军总司令部又将他侵华得力干将冈村宁次从长沙调到华北任清剿八路军总头目,他一上任就即刻对我根据地实行全面封锁清剿。岗村宁次采用的是所谓“铁滚式“扫荡战术,对我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手段制造残酷的“无人区”。在此之前,老蒋和闫锡山又早就断了给八路军那点微簿的军响,并以实际行动配合日伪军一起抢夺我根据地地盘。虎狼勾搭妄想一举歼灭八路军129师,歼灭不了也要赶过黄河,形势迫在危急。
此时, 毛主席党中央正在陕甘宁边区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毛主席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中向全党全军明确指出“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办?饿死,没一个人赞成;解散,也沒有一个人赞成。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17团的基层部队供给早以捉襟见肘。连队己无法满足战士们的基夲温饱。父亲时任九连副指导员主要职责就是要统管150多人的吃穿,愁死他了,当时他也才22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情急之中将我爷爷周玉佩送他参军时递给他保命的三个大洋也拿出来“充公”给连队尽力解决粮食问题。结果还是“杯水车崭”,根本不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情急之下,为了大家生存,只能违反纪律带领几个神枪手在沁水都督大山上四处寻找野兔、野猪、野狼群、黑熊等野生动物。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取得了不少收获,暂短补充了战士们的体能。
1942年河南天灾、人祸并驱。天灾干旱田野里颗粒无收,紧接着又是遮天盖地的蝗虫灾。人祸,蒋介石决口黄河堤,无数村庄被洪水吞没。三千多万人口的河南淹死饿死就有500多万。当时豫晋两省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水旱蝗汤,百姓遭殃”(蝗指蝗虫,汤指一战区汤恩伯)。再加上匪患,民不聊生,大量灾民涌向我太岳、太行根据地,可想象,当时我八路军要承担起多大的压力。然而我八路军是铁打汉,他们为了中华民族不当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艰难时期仍然坚持在敌后,与日夲鬼子战斗。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坚持在敌后抗战前线。
1942年的寒冬大雪纷飞,对父亲周复堂和他的九连官兵们是那样难熬,腹中无粮,肌肠辘辘,特别是“小鬼班”他们都是十五六岁正在长身子的小兵,饿的到处寻找可食东西,连老乡碾子周边掉漏的黑豆粒,他们一颗一颗捡起,如获宝贝。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怎么办?大家集聚在一起,尽量减少体能消耗。为了鼓励大家,连长周大鹏给同志们讲红四方面军两翻雪山,三过草地的故事。用自己经历鼓励战士们要坚持!相信上级、相信毛主席党中央一定会有办法的。
延安来的一位领导传达了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号召,八路军129师立即行动起来。17团领导连夜向连以上干部传达。第二天清早尤太忠团长带领各连干部到根据地与游击区交界翼城县十字河一带选址建立生产基地。这儿群众基础较好,又是丘林半坡,有不少易耕生熟荒地,但距周围村庄较远,所以老百姓沒开垦,尤太忠团长,黄祖华政委和大家勘察后决定团部住十字河、一营驻上河村、三营驻曹公村、(暂缺编二营)。团部、各营又将所驻地域进行了祥细划分。父亲的九连在后张峪和桃树沟一带。全团的疏菜基地在中村。团里要求一、必须是荒地,(不许租借己耕地);二、不得破坏森林;三、不得与民爭利(如与群众的垦荒发生矛盾、部队就让群众优先)。因此部队所选荒地大都距村庄较远,野沟荒山,每次出发都要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大家总算有了盼头,命令一下达连队个个精神焕发,争先恐后投入热火朝天的开荒大生产运动之中。在这难忘的艰苦历程中战士们革命的乐观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展现,从而诞生了一段段快炙人口的群众歌谣:
九连“小鬼班”十四、十五岁的小鬼抡锄头有困难,父亲就组织他们四五个一组拉犁犁地,个个如“老牛”,气喘吁吁,汗流浹背,大家乐呵呵地,有文化的几个“小鬼”边拉犁还边唱着他们自编的歌儿:
这个“小鬼班”不简单行军打仗顶呱呱,出操上课不落后,个个出身贫寒,有的还是孤儿,他们把部队当成自己家,把干部当成自己亲人,尽管生活艰难,斗爭残酷,每个人天真活泼,由其是马俊骅、曹子俊、姚天才,后来在战斗中还成长为17团的连队领导干部。
“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团长尤太忠、政委黄祖华和大家一道,大清早一人挎一个筐上山拾牛羊粪。大家爭先恐后谁也不落下,经过一个月的突去积肥,全团共积展各种粪便二十余万斤,为秋后丰收打下了足够的基础。
父亲周复堂在这次大生产运动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他带领九连八个战士在后张裕村,桃树沟一带劳动时积极开动脑筋,组织军民变工互助,使军民亲如一家,双双掀起生产热潮,他的这一创举迅速得到团里认可,并向全团推广。军民抢时节快播种,秋后九连粮食大丰收10000余斤,九连种的南爪一个就有二十多斤在展览会上一致被评为“南爪王”。父亲周福堂是全团创造“模范朱德突击队”闻名政工干部,这次大生产运动中又动脑筋,领导有方,秋后被团里授于“劳动英雄”。
粮食丰收了,大家肚子可吃饱了,1944年的大年三十,庆功宴上看着玲琅滿目的一桌桌佳肴,个个笑竹颜开,父亲又冲着全连官兵,看着他心爱的“小鬼班”战士,举杯大声说道:“小机灵们,大家快动手吧,吃饱了不想家”!从此小鬼班这些小机灵们背地里就给父亲取了个外号,“吃饱了不想家”。一直延续到2000年父亲度假到昆明,这帮早己双鬓斑百的“小鬼”们在休干所请父亲吃饭,张从武等人还笑侃老领导当年的“吃饱了不想家”。
“吃饱了不想家”,这普通一句口头禅,确蕴含了八路军最艰难的岁月。在他们笑侃老领导的言语中,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官兵关系,官兵们同吃一㶽饭,同睡一个炕光荣历程。看到了八路军为什么能在那样艰难条件下坚持八年抗战,扩大壮大共产党八路军队伍,从而取得全面抗战胜利。
注:文章中引用的地名、事件、人名、均来自112团战史《烽火里程》第十章同心同德·军民发奋渡难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院孩子):吃饱了不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