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抗日军政大学老学员白林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
白林,原名杨尚璞,1922年11月出生。1938年5月,16岁的她追寻兄长的革命足迹,怀揣抗日救国的志向,从成都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4期3大队女生队学习,1个多月后由本队政治指导员郑继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誓言要为人民牺牲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2021年11月22日,她刚刚度过99周岁寿辰,迈入人生的第100年,29日在家中遽然逝世……
北京医院告别厅里,回荡着由抗大校友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悠扬的旋律曾伴随白林开启革命生涯的起点,又伴随她走到人生的终点。
当告别的人们渐渐离去,白林的遗体覆盖着鲜红的党旗,由年轻的士兵抬上灵车,在亲属陪伴下,穿过长安街,来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场约定十年的遗体捐献仪式又在这里悄然举行。
2011年3月,白林听闻好友谢延泉申请了逝世后的遗体捐献,于是叫上儿子陪伴,到谢延泉家里请教申请程序。两位老红军、老将军的夫人,支开身边所有人,互敞心扉、促膝交谈。此后,90高龄的白林开始让子女帮助办理申请遗体捐献事宜。子女们难以承受,一拖四年。她与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逐一交谈,表明心愿,三番五次地催促子女联系接受单位,履行手续,与子女们在捐献申请表上一一签名,指定儿子小军为执行人。
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站、北京市红十字会向白林同志颁发了纪念证:“您申请在逝世后把遗体志愿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这是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和科学精神,您的这种精神将永远受到人民的赞扬。”母亲的义举,深深感染了儿子、儿媳。4月1日,他们双双填写了遗体捐献表。
在子女的陪伴和照料下,白林安度着晚年。她一次次接受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她也看到昔日的战友、校友一个个相继离世,好友谢延泉于2019年逝世,如约履行了遗体捐献的志愿,这更加坚定了白林的信念。她有时会向子女发问:“我捐献遗体的事情,接受方怎么没有动静了?”这问题令人哭笑不得,却表露出她始终惦记着这桩心事。
202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校8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向白林同志颁授纪念章
就在白林逝世的当天,子女们再次讨论了母亲遗体捐献的事情。养育的恩情还未完全回报,今后的思念又向何处寄托?那张志愿捐献表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只要子女中一人提出异议就不必执行。讨论的结果,还是遵从母亲生前的心愿。
没有任何的预告,没有刻意的宣布,一切都在按照她的心愿默默执行。每一个得知白林遗体捐赠的人,情不自禁地惊叹:真高尚!真伟大!真是一个纯粹的老共产党员!
执行完母亲的遗体捐献,女儿小青当场领取了自己的志愿捐献表,儿子、儿媳拿出七年前未能完成的志愿表让孙子飞飞作为委托人签名。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飞飞,此前一直对奶奶和父母志愿捐献遗体难以接受,但在奶奶的精神感召下,欣然签字。
她走了,
走得这样坦然,
她把自己的一生、自己的一切
奉献给了人民,
甚至没有化作一缕青烟。
她走了,
走得这样震撼,
人生要怎么度过,
梦想应如何实现?
叩问着每一个人的心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抗大陈列馆发布):抗大老学员白林遗体捐献医学事业,此举感染后辈众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