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微言卿
抗战爆发后不久,日军大举进攻山西。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不听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的正确建议,在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再加之国民党中央军与晋绥军配合不力,彼此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太原很快失守。
太原失守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改变了八路军各部的作战地域部署,要求八路军三个主力师(115师、120师、129师)从集中作战变为独立分散使用,以防日军战略大迂回包围,在山西的山地地形中,将八路军围困住。
1937年11月10日和13日,八路军第129师先后两次开会,讨论太原失守后129师的战略发展问题。
129师师长刘伯承
最初出师抗战时,总部给129师划定的作战区域是晋东南地区,这里靠近平汉(北平至汉口)铁路,临近河北、河南两省,具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129师传达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关于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决定,师长刘伯承做了具体部署和敌后游击战的战术指示。
1937年11月15日,129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散大部队,将主力打散,分散到各处。
这次分兵,形成了后来129师的三大作战地域集团:太行、太岳、冀南。它们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即129师著名的“三陈”。
陈再道将军
太行地区,是129师的老底子,129师的师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都设在这一地区,活动在这里的是385旅及由385旅发展出来的各支部队、地方武装。
这时385旅的旅长为“夜袭阳明堡”的功勋团长、“小钢炮”陈锡联上将(原旅长王宏坤留守陕甘宁,此385旅为重建的)。
太岳地区,是由大名鼎鼎的386旅发展而来的,386旅旅长是著名的军事、情报两栖将军、蒋委员长都“不敢”伤害的陈赓大将。
冀南地区,是129师跨越平汉路后开辟的新根据地,是129师向平原进军的一招大棋。冀南根据地的开辟,首先要感谢129师副师长、昔日的红四方面总指挥徐向前。
129师副师长徐向前
1938年4月26日,徐副师长带着人马浩浩荡荡,从太行山来到冀南,以南宫县为中心,打击日伪和反动组织,收编各色杂牌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这块在日军眼皮子底下的根据地。
一年后,徐向前受命去山东,冀南就交给陈再道负责。
陈再道早于徐向前四个月来到冀南,他是按照129师师部的命令,于1937年12月底来到冀南的。
陈再道,湖北麻城人,1927年11月参加了中共组织的著名的“黄麻暴动”,跟着农民自卫军一起加入红军。
他从基层士兵干起,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最后成为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红11师的师长,红四军副军长、军长,是深受徐向前总指挥器重的一员战将。徐向前曾表扬他:“有陈在(再)道,饿虎难行!能攻能守,再道之勇!”
抗战爆发后,红军接受改编,红31军改编为八路军第386旅,陈再道给陈赓担任副手,出任副旅长。
有意思的是,陈再道在去往冀南的时候,他的身份是386旅副旅长,而他去冀南带着的却是385旅769团的部队,也就是“陈锡联的兵”、“兄弟部队的人”。
陈再道都带去了哪几支部队?他们是385旅769团第1连、5连、10连,共三个步兵连;769团的一个机枪连;由769、771、772三个团各出一个骑兵排组成的骑兵连。
386旅副旅长出去创业、打江山,385旅却给人、给枪、给马,总共占了陈再道帐下九成的兵力,对陈再道的支持不可谓不大。
其实这怪不得他自己的老家386旅,也怪不得陈赓旅长,386旅这时候确实是拿不出人来。
最初129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时,并不是全师全部出动,385旅旅部以及下属的770团都留在了陕甘宁,在旅长王宏坤带领下,担任陕甘宁边区卫戍任务。
129师在晋东南名义上是一个师,实际上只有386旅的两个团(771团、772团)和385旅的一个团(769团),只有9000余人。386旅建制完整,所以理所当然地承担了全师作战行动的主力重任,仗打的多,任务也多。
陈再道受命去冀南时,386旅正在正太路、同蒲路、邯长路一线上,与日军做艰苦的反围攻、反进剿,开展创建晋冀豫根据地的作战行动。
386旅在内外线与其他部队相互配合,相继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战斗”、“长乐村袭击战”等胜利,到1938年4月下旬,基本控制了晋冀豫边区北部地区。
随后,129师命令386旅继续进军,这次的方向是冀西、豫北,386旅进入邢台、沙河、武安、磁县地区,消灭日伪军、汉奸、封建会道门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结束了当地混乱局面,安定了群众情绪,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
129师进入冀南,在战略上十分关键,需要能扛起重担的人。
可那时,师部营帐里几乎空了,参谋长倪志亮在太行筹建军区,徐副师长在同阎锡山和晋绥军搞统战工作,刘伯承师长便点将陈再道,这也是看中他能征善战,有勇有谋,过去就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勇将。
陈再道即将上任,可是386旅却一时难以抽出人来,日军的多路围攻十分凶猛,捉襟见肘的兵力已经十分紧张,由同一师部帐下的385旅769团出人,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让兄弟部队出人,也有打破山头主义的考虑在里面。
“山头”是党内军内一直避免但是却事实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军在创建红色根据地时,各支红军彼此被分割,相距遥远,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发展,套用民间的话——”山头”来形容根据地,也是一种正常的历史现象。
红四方面军内部,徐向前总指挥就十分头疼一度存在的山头现象。在他的力主下,他就将由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地区发展起来的红一师、红二师、红三师打乱原建制,进行了混编,让各军队战斗力相互平衡,干部交叉使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妨碍部队团结和集中统一的不利局面。
我军的干部战士,从统帅到士兵,在革命的各个时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组织,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
所以,在艰苦的抗战条件下,必须整合一切有利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决不能以各自“山头”划分壁垒,造成我的人、你的人,这样彼此泾渭分明的现象。
陈再道到达冀南后,以这5个连队为基础,拉起冀南爱国抗日大旗,这支部队被称为“129师东进纵队”,陈再道任司令员,李菁玉任政治委员。
他们在冀南四处征战,积极打击日伪军,镇压汉奸、顽匪,铲除反动会道门,收编改造当地的各种杂牌武装,声势越来越壮大,很快终结了国民党军队逃跑后当地的混乱局面和权力真空。
冀南局面打开后,129师又派来了宋任穷率领的骑兵团、孙继先率领的津浦支队协助配合。后来,师部派徐向前副师长坐镇冀南,
陈再道司令员和李菁玉政委(后来由宋任穷接任)亲密合作,在徐向前副师长的直接领导下,使东进纵队很快由5个连队发展到3个团(东进第1团、2团、3团)。
后来经过整编,统一为八个支队和独立团。八路军在冀南的兵力达到2万人,已经成为一支具有“师级”规模的强大抗日力量。
冀南根据地也发展到五个专员公署、51个县,并成立了由杨秀峰任主任的冀南行政公署。总工会、妇救会、农救会、文救会等抗日组织相继成立,以南宫为中心,拥有800万人口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29师全师上下无不佩服毛主席和刘伯承师长的战略眼光,冀南、太行、太岳彼此呼应、连成一线,相互支援、相互策应,极大地钳制了日军的行动,羁绊了日军的大后方所谓“治安区”。
在这三大根据地的基础上,后来发展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冀南就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是日军华北方面军重点打击的对象,加上蒋介石还派西北军旧将鹿钟麟担任河北省政府主席,他纠集了一批反共武装,企图把八路军从冀南挤出去。
陈再道说:“冀南抗战五年,不知脱衣睡觉是何滋味?”可见,当地的形势经常是险象环生,随时都要应对突发事件。也可想而知,抗战的不易和陈再道将军的付出。
刘伯承师长曾亲率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支援和巩固冀南根据地,争取了国民党军石友三部,孤立张荫梧部。冀南各地的中共党组织也切实改造乡村政权,团结爱国乡绅,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争取人民支持。
部队发动群众改造平原地形,设置檑木、滚石,挖掘道沟,限制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并取得了著名的“香城固战斗”胜利。刘伯承称赞:“我们的代价小,(香城固战斗)是赚钱的生意,这是个模范的诱伏战。”
陈再道在冀南一呆就是五年,直到1943年去延安中共中央学习,为冀南根据地的创建贡献了全部力量,挥洒了全部心血。
陈再道带到冀南的三个红军连(1、5、10连),前两个后来在第6军17师50团建制内,第三个被孙继先将军从陈再道处“接手”带入津浦支队,后来编入在26军76师226团的建制内。
在解放战争中,陈再道先后任晋冀鲁豫解放军冀南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宛西宛东战役,驰骋中原,屡建殊勋,创造了许多模范战例,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
陈毅元帅对“再道之勇”赞不绝口,毛主席也多次表扬他“是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简单”。
1955年,陈再道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陈再道病逝于北京,葬于湖北麻城烈士陵园。
—全文完—
作者:头条号@任微言卿
历史人物的深度分析
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
脑洞大开的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