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老报人王占禹(左一)盘膝而坐和乡亲们聊家常
【随 笔】
一一读王占禹先生散文集《那方热土那方人》
□文|杨步辉
初秋的一天,收到了原《长治日报》社社长王占禹先生寄来的散文集《那方热土那方人》,很是高兴。捧起这本厚厚的书,看着王占禹先生的亲笔签名,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王占禹先生是老报人,在三晋报界乃至国内传媒领域都有一定威望,且著述丰富,作品屡屡获奖。在三十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从普通记者到编辑、主任、副总编、总编、社长,一路走来一路辉煌。主政《长治日报》期间,不但把报纸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还写出了大量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和评论作品。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勤奋笔耕,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走近一座高山》《那方热土那方人》,报告文学集《见证共和国》等作品。
捧读这本书,是满满的敬意与感动。该书共收录了92篇作品,既有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文采斐然的赋文《十工记》《十匠记》,也有感情真挚,让人感动落泪的《爹的故事》《祭土地》《家乡的高坡》;还有回忆过往,走笔上党的游记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让人爱不释手。
全书共七辑,字字珠玑,篇篇含情,在阅读中咀嚼、思考,给人带来了愉悦和享受。
第一辑“那人那事”收录了《十匠记》《十工记》《十君记》《小品七记》等篇章,釆用赋文写成,抑扬顿挫,读来让人深深领略到文字之美。《十匠记》回忆历史,衔接当下,唤醒一代人的童年记忆,记录乡村文化发展脉络;《十工记》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体味劳动不易,理解劳动艰辛,唱响劳动光荣;《十君记》历数长治英才俊杰,遍览上党改革风云:尚海涛煤海扬名,王安民潞安获赞,周满祥与康宝共荣,陈忠孝同常平俱美,常立新有大爱震区献爱,李玉明赤子情情满三晋,史耀清人民公仆关心人民疾苦,范仁卿百姓情怀情牵父老乡亲,郭三旦军人气质书法尤绝,张福元平民情结不忘初心。《小品七记》之《珍珠黄记》釆用排比句式,句句连贯,层层递进,感情浓烈,读来琅琅上口,酣畅淋漓,让人心醉。
第二辑“那乡那土”回首故乡,回忆亲人,从记忆中打捞过去,回味亲情,令人感动。获奖散文《爹的故事》更像是一篇小说,文章较长读来却情趣盎然,余味无穷。作者用真诚的笔触讲述了爹轰轰烈烈极不平凡的一生:闯省城、走他乡、打长工、回老家、跟着党、救战友、护首长、做挑夫、打先锋、把方向、调区上、当学生、盖房子、病床上。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机智勇敢、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一心跟党走,爱国爱家的高大父亲形象。爹是全家人的顶梁柱,为了生活吃尽了苦,遭尽了罪:大冬天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往返平安府和潞安府,不惧路途遥远,风餐露宿,为的是挣了钱修补房屋;历尽千辛万苦只身一人走到太原,为的是给哥哥洗清冤屈救他出狱;跟着党组织打鬼子、救战友,为的是信仰、责任和自由,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中国早日解放。“爹的脚下走出了故事,爹的肩上扛出了担当”。诚如斯言!
也许是我收藏报纸的原因,特别喜欢第四辑“那情那爱”中的文章。其中《老社长朱祖德》《“掌灯人”董志智》《主笔十八年的“老总”》《“绿叶”扶风“满枝绿”》等篇章是专门讲述有关报纸的故事。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也是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长治日报》是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4月,是晋冀鲁豫解放区最早的地市党报。在五十多年的漫长历程中,报纸虽几停几复,几易其名,但她仍随着社会前进的脉搏而跳动,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腾飞。阅读这几篇文章,能了解《长治日报》前身《长治报》复刊时的艰难:赤手空拳,一无所有。老社长朱祖德带领刚组建的报社领导班子,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始办报。印刷厂自己找,办报经费自己跑,编采人员自己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克服困难,按时出版了报纸。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报纸从昔日的《长治报》到《长治日报》,从曾经的手工拣字、平板机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印刷,从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改变的不仅仅是设备设施,更是办报人认真办报、出新出彩,以新闻为生命的职业精神。特别是王占禹先生1993年任总编辑起,他怀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带领新闻队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注民意,体察民情,有效开展舆论监督,先后开辟了“嘹望哨”“啄木鸟”“回音壁”等专栏,把主动找问题和跟踪回访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更多的普通百姓解决了难题。他们群策群力,把《长治日报》办成了一份深受读者喜爱和信赖的报纸,因广泛、深入开展舆论监督而在全国名声大震,被誉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报”。这组文章回忆办报历史,追溯办报中的苦辣酸甜,让读者更喜欢、更信赖《长治日报》。
第五辑“那文那图”是收录散文最多的一辑。其中有中国新闻大家蓝鸿文,《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王东,上党写赋第一笔崔书林……既有诗人、摄影家、大学教授,也有作家、辞赋家、政府官员,作品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如作者写摄影记者王东和他的摄影作品:“先生用相机作琴弦,用镜头去歌唱,对新中国的建设高潮倾泻着热烈的爱,对劳动人民的新生活充满滚烫的情,在他的镜头里涌动着激情和快乐”;《以山为纸 洒汗为墨》写了一生爱林护林的左权县种树老人徐新祥和他的儿子徐彦岗改造荒山,打造生态庄园的故事。徐新祥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却不忘初心,把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写成书一一《绿龙梦一一人生路上的小故事》。他深爱家乡,深爱大山,植树不停,绿化不止,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做出了突出贡献;《探寻本土文化 守护心灵家园》写的很吸引人,思接千载,神游上党,从上党的历史、名人、民俗、礼仪、美食、神话写来,多角度多层面做了精彩解读,手法独特,视角新颖,挖掘、弘扬、传播上党文化,功莫大焉!
第六辑“那字那画”细数书画、摄影,领略艺术之美;第七辑“文友寄语”收录文友、作家、新闻人写王占禹的文章,给王先生“画像”。既有欣赏和肯定,表扬与赞美,也有善意的指正,亲切的勉励,都是对先生浓浓的情,满满的爱。
浩浩43万字,洋洋90多篇,是王占禹先生的情怀和心血。这些散文语句凝练,文字简洁、传神,富有韵味,能让人从文字中感受艺术之美,人生之美,心灵之美。从此也可映照出先生的文品、人品,映照出先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雅的艺术修养。这是一本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的好书,值得你去细细品读。
– 作 者 简 介–
杨步辉 男,山西省沁源县人,曾服役于西藏边防某部,喜欢读书、写作、收藏,有诗作、散文、评论等文章发表,并多次获奖。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随 笔】情满上党歌满山 | 杨步辉(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