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丨边靖泽、韩宏宇、苗鹏
本期推出“讲武堂”(1):《这场战斗,书写了步兵打战机的传奇》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从今天起,@人民陆军推出“讲武堂”专栏,回眸炮火硝烟中的历史,剖析彪炳史册的战例,解读兵学兵书里的精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激发广大官兵谋战研战备战的热情,在强军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
在山西省代县小茹村附近,矗立着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陈锡联将军题写的“阳明堡飞机场遗址”8个大字。84年前的秋夜,八路军第129师向华北前线开进途中,在这里打了一场大胜仗,创造了用步兵打战机的战例。

1937年10月19日晚,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英勇的官兵抱着必胜的信心,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阳明堡机场原来是阎锡山统治山西时修建的,用来保障晋北地区军事物资输送。1937年9月,日军侵占阳明堡机场,新建了防守设施,构筑了掩体、地堡、掩蔽部等,在周围密布铁丝网。
机场有24架敌机,白天增援忻口作战,晚上全部飞回机场。机场有200余名日军守卫,附近阳明堡镇上还有一个约500人的联队驻守。
当时,全国上下弥漫着“日军不可战胜论”,在一些人看来,日军战机更是打不过、碰不到的“铁疙瘩”。陈锡联所属第769团在侦察到阳明堡机场情况后,决定虎口拔牙。师长刘伯承在批复中特意强调:“宁可打小,也要打响!”
陈锡联深思熟虑后,命令1营、2营负责阻击从阳明堡镇增援的日军,3营负责夜袭机场。当晚,3营在营长赵崇德带领下,率两个连悄悄涉水渡过滹沱河,用剪刀剪开铁丝网,从东西两侧摸进机场。
“战斗一触即发,顿时火光冲天。八路军官兵有的揭开机盖,把手榴弹塞进飞机驾驶舱里,有的把手榴弹扔向飞机油箱。其中几架飞机里有日军执勤人员,他们利用机枪不断向外扫射。

紧急关头,有的官兵身体绑上手榴弹,跳进飞机驾驶舱抱住日军同归于尽。”高继东激动地说,“起初,日军被打蒙了,反应过来后,纷纷从掩蔽所里往外涌,不顾一切冲向停机坪。
在20多架飞机周围,敌我双方开始白刃肉搏,由于当时八路军部队刺刀很少,许多战士只能用枪托和敌人拼杀,战斗持续了1个小时,十分惨烈。最终,日军24架飞机全部被击毁,八路军毙敌100余人,阵亡30余人,营长赵崇德牺牲。”

时光尘烟难掩英雄足迹。以赵崇德为代表的30余名烈士以身殉国,以血为墨书写了壮烈史诗。彭德怀称赞赵崇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
历史已经翻篇,但历史应该被永远铭记。夜袭阳明堡战斗摧垮了日军前线的空中优势,成功解除了忻口主战场国民党阵地的空军威胁,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振了全国军民抗战的勇气和信心,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以步兵打飞机的辉煌战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陆军):这场战斗,书写了步兵打战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