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

  在祖国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曾有这样一处庞大而神密的院落,它佔据着这座城市的制高点,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大院里飞檐斗拱、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的建筑,它从未挂过牌子,从未有过公开报道,还有持枪的军人警惕的守卫着这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前、就连近在咫尺的’哈尔滨人也说不清楚这里究竟是干什么的,这里的人们进进出出以着军装的为多,以年轻人为多,他(她)们很少与外人交往,这里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小时,我常常远望这片宫殿式建筑发呆,幻想有朝一日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

伟大领袖亲自发动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揭开了罩在这里的那层神面纱,原来这里就是新中国的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由于座落于哈尔滨,所以又简称哈军工),文化大革命使它声名远播,但由于涉及很多军事机密,人们也只知个大概,这反而更增添了它的几分神秘。

现在哈军工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这里入口大门处挂着《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牌子。近年来,一到秋天,这个大院内的一片枫树林的红叶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前来观赏,而且这红叶的名气还越来越大了。

2017年10月中旬的一天,我走进了这个大院,我是被秋霜染透的红叶所诱惑,更是被神秘的哈军工所吸引来的,我能圆少年时的梦吗?……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枫林位于院内图书馆前,进入十月,枫叶随气温的逐渐下降而由綠慢慢变红,直至将绿色褪尽而滿树皆红,於是这里成了一片罕见的都市里校院中的观赏秋天红叶的圣地。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这一棵枫树红的让人心醉,如果是一大片枫林呢?不能亲临其境的朋友尽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冥想吧……

这里的红叶红的如此透彻、如此热烈、如此奔放、如此摄人心魄,难怪人们会呼朋唤友,纷至沓来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离枫林不远的一个坡上,建有《哈军工纪念馆》,参观这个纪念馆是探密哈军工的最佳途径,于是我循路而来,走进了纪念馆,走进了仰慕已久的哈军工。

纪念馆筹建于2011年5月13日,2013年8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馆舍是利用原军工导弹工程系食堂改建的,这栋平房建筑也是原军工六个食堂中唯一留存下来的,本身就具有文物价值,现在纪念馆已列入国家博物馆序列。

这是《哈军工纪念馆》门前名为《受命》的一组雕塑,这组雕塑再现了1952年6月23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在中南海怀仁堂召见陈赓、指定由他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担任院长兼政委的情景。当时陈赓是代理志愿军司令员,他本以为是要他汇报朝鲜战场情况,没想到竟是要他筹建军事工程学院,他连说”不行不行,我是行伍出身,打仗与办学隔行,恐怕办不好“,但毛泽东说“你办不好,谁能办好?有困难找总理帮你解决,还有苏联顾问的帮助,凭你陈赓的才智和干劲,一定能干好!”周总理也说:“你住过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你干不了,别人连你这点经验都没有。”陈赓不再推辞,欣然受命。其实,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已切身感受到我们武器装备的落后与人才馈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建设现代化人民军队的想法早已在心中生根。

1953年7月10日,陈赓赴京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情况后,毛泽东风趣的对朱德说:“我让陈赓把哈军工办成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他的野心不小呢,要超过他的校长蒋中正先生呢!”

历史证明,由陈赓来办军事工程学院真是选对了人,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啊!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进入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幅名为《运筹》的巨型油画,这幅画真实的再现了由当时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并主持的布署各军兵种、国家各机关、各部门全力支持陈赓大将筹建哈军工的会议。

周恩来说:“朝鲜战场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党中央和毛主席正是从国防现代化这个历史要求出发,下决心建一所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工程学院,……今天在座的各位,要协助陈赓同志尽快把这所大学办起来,使她早出军事工程师,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输送人才。”

  周总理讲完,陈赓站起来一抱拳说:“各位政府大臣,各位将军元帅,兄弟我才疏学浅,诚惶诚恐接受了中央这个史无前例的任务,实在寝食难安,压力很大,竭诚祈求各位军政首长大力扶持兄弟一把。”他的话逗乐了所有参会人员。陈赓接着说:“我说的不是俏皮话,实在是肺腑之言。今天总理主持这个会议,是给我们搭个台子,让我们筹委会亮亮相,会后,我们就直接向在座各位首长当面汇报工作了,陈赓我先向你们敬礼了!”话毕,陈赓向大家庄重的敬了个军礼。

参加会议的陈毅(华东军区司令员)、薄一波(国家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长)等人纷纷表态支持。

这是由总理召开主持的绝无仅有的专门研究一所大学的高规格的会议,从参加会议人员名单上就可以窥出一斑。他们是:陈毅、薄一波、安子文(中组部部长兼人事部长)、陈正人(建筑工程部部长)、钱俊瑞(教育部副部长)、粟裕(副总参谋长)、萧华(总政副主任)、刘亚楼(空军司令员)、萧劲光(海军司令员)、陈锡联(炮兵司令员)、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陈士榘(工程兵司令员)、徐立清(总政干部部副部长)、杨立三(总后勤部部长),参加会议的

还有中央军委苏联总顾问科托夫中将。

如果说毛泽东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召见是授命,那这次周总理在居仁堂主持的会议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建工作的正式啟动。

出于保密需要,哈军工对外只有代号103部队。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的创建首先是选址。经陈赓与苏联顾问现地考察上海、南京、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后,最终选定了哈尔滨南岗区东侧这3500亩土地,这片土地位于城市高岗的制高点上,懂风水的人说这是哈尔滨的龙头位置。对为什么选址在这里,官方的说法是考虑哈尔滨是当时高校较多、工业基础较好、安全系数较高的城市,但我想陈赓肯定还有他秘而不宣的想法,他是位有勇有谋的身经百战的战将,在战争中控制制高点是每位指挥员首先要想到的问题,我猜,他是以此来宣示要抢拈办军事工程学院的制高点,高起点、高标准建一所独一无二的、世界一流的军事院校,培养出大批国防军事科技的一流人才,研制出大批国防军事尖端装备的决心吧!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我站在哈军工大院的枫树下,看着红叶映衬中青檐碧瓦的教学楼,心中不禁湧出庄重之感。 ? ? ??

? 哈军工初创,除由政务院(国务院的前身)下令把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此处四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四栋大楼划归军工外,还用一年的时间新建了六十万平方米的建筑。为了解决军工的苏联顾问的住宿问题,陈赓竟在厕所门口堵着周恩来要签字,周总理签完后说:阿赓啊,你的这一大发明要写到自传里,叫厕所办公。军工的大楼造型是传统的大屋顶宫殿式,但屋顶上本应有的传统的五脊六兽(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六兽是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经陈赓的首肯改成了各代表一个系的军舰、坦克、大炮、飞机、吊车(代表工程兵)、东北虎和骑马的解放军战士,以此昭告天下:哈军工是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而生,是为保卫祖国而雄踞在此的!警告对新中国有领土野心的人,老虎是会咬人的!

由于手机无法拍到楼顶五脊上的雕塑,大家还是想像吧!😆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1952年,新中国刚诞生不到三年,朝鲜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军工学院的师资来源可比选址难多了,因为它需要的都是特殊人才啊!中央决定,把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研究室和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部部分干部为组织基础筹建军工学院,需要的专家、教授从全国选调。要把这批人从原来工作生活的地方调到天寒地冻的哈尔滨,原单位放人吗?人家自己愿意来吗?陈赓为此颇费周章。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件刀下抢人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工迫切需要教授弹道学的专家,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弹道学专家叫沈毅,可是一打听,得知此人因故已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时正是“三反、五反运动”时期,情况报给陈赓,他二话不说,直接找到中央负责“三、五反运动”的薄一波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请求刀下留人,让沈毅到哈军工戴罪立功,薄一波说:“老陈你可真是爱惜人才啊,连死刑犯都敢要!你敢要我就敢给。”於是死刑犯沈毅正式成了哈军工讲授弹道学的教师。

?

  调数学教授卢庆骏也充滿戏剧性。军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到复旦大学调人,但由于保密要求,无法对复旦大学和卢庆骏本人详细介绍哈军工的情况,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被拒绝了。卢庆骏的导师、数学家、教育界泰斗苏步青在上海民主党派的一次会议上发牢骚说:“军工就是挖工事的,指名要卢庆骏干什么?”陈毅赶紧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陈赓,陈赓马上派教育长徐立行去拜访苏步青,解释说哈军工是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军事工程技术、武器装备制造、维修的高端人才的学校,需要基础教育方面的专家,苏步青听了后说:“这我就明白了,我还以为军工是挖工事的呢!即然需要,就调去吧。”卢庆骏此后成为我国著名数学家,为我国航天工程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当年哈军工聚集的专家教授大部分是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的国内顶尖人才,人们戏称他们是八国联军。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面对陈赓在全院讲话的这幅已经发黄的照片前我驻足良久。通过纪念馆的介绍、使我对这位倍受哈军工人尊崇爱戴的开国元勋有了更深的了解,产生了更深的敬意。要把军工办成一流院校只有愿望显然是不行的,靠一己之力也是不行的,只有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陈赓深明此理。他从实际出发、排除左和右的思想干扰,提出依靠“两老(老干部、老专家教授)办学”的思想和“即要尊重二万五,也要尊重十年寒窗苦”的口号,他对专家教授们工作上尽量安排正职,生活上尽量予以照顾,他自己带头住条件不好的平房,把条件好的楼房让专家教授们住,尽最大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但有的老革命对此不理解,提意见说:“我们是从机关枪底下爬出来的,他们舒舒服服念了几年书,为什么捧那么高?”陈赓严肃批评他们说:“你们走过二万五,是革命的功臣,但他们十年寒窗熬出来也不容易呀!现在国家国防建设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知识,你们有吗?你们是老共产党员,调你们来是要你们发扬光荣传统、带作风来的,不是让你们来比照顾的!”他还形象的比喻说:“军工就像饭堂,学员是吃饭的,老教授是炒菜的,老干部是端盘子的”。

?

当各种政治运动来临时,陈赓敢冒着政治风险,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些人才。1959年,反右倾运动开始时,身在北京的陈赓担心学院的这些专家教授不懂政治口无遮拦、惹祸上身,他让副院长刘居英带队,率学院七级以上全体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这一出去就是四十多天,有的老教师不明就里,中途要求回校讲课或科研,陈赓无法明说,只是严令谁也不许中途回校。当他们参观学习一圈回到学校时,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了。陈赓用自己的睿智保护了一大批人。

中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得到院长陈赓这么尊重、爱护的专家教授们能不尽心竭力传授知识,能不投入全部智慧进行科学研究吗?正因为如此,军工才在短时间内出了大批高端人才,并研制出大批高端军事装备,并为我国国防事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积聚了宝贵的力量。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不凝聚着陈赓的心血啊!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的保密制度极为严格。学员间不许打探是学的什么,系与系,学科与学科间不许聊专业的内容,学员的课堂笔记下课了要放到专门的保密包或者保密箱里由专人保管,每个系都有专门的通行证,单独的食堂,而学校大院也设两道武装守卫的门岗,由通行证决定可以进到哪里,教职员工的家属只能在家属区,不允许进入教学区。

应该说这么严格的保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里所教、所学、所研究的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国防、军事尖端装备啊,也正是如此、这里才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春天是滿载希望的季节,小草开始泛出淡淡的绿色,树枝开始长出嫩芽。北国冰城哈尔滨虽然春天来的迟,但四月下旬,春风仍会催促草和树绽放出生命的颜色、发出新的枝芽。

1953年4月25日,在春风中军工学院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首期学员开学典礼,开学时仅设五个系,分别是: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和预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所军事工程学院正式诞生了。学院此后又陆续增设了防化、导彈、原子、计算机、舰船、电子等系。军工所开的课程395门,其中180门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开过的军事工程技术课。

在开学的那一天可能谁也想不到此后这里会对新中国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更想不到这里会走出多少英才,会走出多少科学家,会走出多少院士、会走出多少将军……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1955年11月23日,归国后的钱学森由国家科委安排到哈尔滨参观,正在北京的陈赓闻讯立即于次日凌晨飞回哈尔滨,在哈军工,陈赓问钱学森:“我们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答:“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当即说:“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 ? ? ? 钱学森在后来写的文章中曾说到陈赓是他归国后与他谈起导弹和火箭的第一人。这次对话后不久,哈军工就设立了导弹工程系。这幅名为《经典对话》的油画再现的就是这次对话的情景。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是我国第-一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军事工程技术的综合学院,自然引人关注,但它还有个特别引起人们关注的现象就是这里就读的高干子女多,对此人们有各种议论。他(她)们是否如外界揣测的那样享受了特殊照顾呢?

1961年7月26日,周恩来在一份总政治部报来的关于干部子弟在军工学习表现情况报告中批示:“所有入校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考试,毫无例外”。

?

当年有十几位中央和军委高级干部的子弟未被录取,有的仅差几分、甚至半分。军工学院学生来源先后经历过选调、考试、保送、考试等途径,但不论何种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仍不符合入学标准的就要劝退。在大跃进时期,曾有各种各样的模范被保送进来,结果有许多人文化水平太低跟不上,学院花了很大力气劝退了他们。改保送为考试录取后,哈军工的录取分数线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基本相同。一旦进入哈军工学习,不论高干子女还是普通百姓的子女都得接受严格的约束,管理上一视同仁。其实高干子女精神压力更大,学习不好不仅自己丢人,还丢长辈的人啊。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陈赓曾说:“我们是军事技术院校,培养军事工程师的场所,他是锻造军人作风、锤炼军人品德的熔炉,军人作风是军工校风的重要方面,必须强调我们的学员姓军”。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军工学员学习期间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野营训练。

哈军工对学员们的要求是高标准的,对他们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即使这样,共和国的领导们、元帅、将军们还是愿意让子弟们进入这所高等军事学府学习。我想,这不仅仅是他们为子女们的前途着想,多数人更是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一种寄托吧!如陈毅就专门给其子陈丹淮写了首《示儿诗》,其中写到:“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当时的铁道部长滕代远还把陈毅的这首诗抄录给自己在军工学习的儿子,要求孩子也必须这么做。后来这首诗在学员中广为流传,激励着这些学子们发奋学习、为国效力的壮志雄心。

这里的高干子弟是全国高校中最多的,据统计,哈军工毕业的一万多名学员中高级干部子弟就达一千多人,而且多数在航空、导弹、原子等专业,这也是在新中国高校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大元帅中有七位的子弟或亲属在此就读,十位大将中有六位的子弟或亲属是哈军工的学生。如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朱德的两个孙子、彭德怀养女左太北(烈士左权之女)、林彪的女儿林晓霖、刘伯承之子刘太行、陈毅儿子陈丹淮、叶剑英儿子叶选宁、罗荣恒儿子罗东进、陈赓儿子陈知建、粟裕儿子粟戎生、罗瑞卿的儿子罗健、许光达的儿子许燕生、肖劲光的儿子肖光明、张云逸的孩子张光中等等。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的孩子,烈士王若飞、叶挺的孩子,包括《红岩》中江姐的孩子都是哈军工的毕业生。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出这里绝大多数红二代是非常优秀的,没有辜负祖国、人民及他们父辈的厚望,真正成为了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如粟戎生、罗东进都被授中将军衔、刘太行、叶选宁、陈知建授少将衔,都在重要岗位担任着重要职务。

但勿庸讳言,也有个别高干、甚至领袖的子女、亲属未能抵挡住种种诱惑而被历史所淘汰、成了负面人物。军工曾发生这样一件轰动的事:

一名大军区司令员(上将)的儿子陈东平在家期间就是纨绔子弟、1960年被保送进哈军工,他,在校期间不仅学习成绩差,1962年竟然化名偷偷与境外敌特机关密信联系,请求入伙,结果被我公安机关破获,此事影响极坏,引起毛泽东的震怒,军工根据总政治部意见开除其团藉、学藉、军藉、送劳动教养。

因为此事,哈军工上报了一份报告,将高干子女们分为进步、一般、落后三类,附上了他(她)们各自的事迹并曝光了家长。其中落后一类的九人、家长涉及三位上将、一位中将、一位少将、两位省委书记和一位省长(他家的一儿一女均上榜)。

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本来已经毕业离校,但又根据与毛泽东的两次谈话,重新返校,掀起军工大院造反的高潮,甚至影响到全国。此后他升迁到辽宁省的一把手位置,还任毛泽东的专门联络员,可以说权力不可谓不大,影响力几乎无人能及,但谁能想到他选择了与四人帮搅到一起,最终随四人帮的垮台而入狱服刑呢?现在,哈军工纪念馆里陈列着当时整理出来的毛泽东与毛远新两次谈话内容。每一位参观者都会凝神细读,感慨不已。

平民之子徐才厚是哈军工63届学员,毕业后一步步官至上将、军委副主席,但却因腐败问题而被开除党籍、军籍,撤销上将军衔,遭到国人的唾弃,如果不是癌症使其生命终结、他恐怕得在监狱度过一生了。

如此看来,不论什么二代,何种出身,最终路是需要自己走的,时间是公平的,历史是无情的,但也是公正的啊!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陈赓因心脏病突发,1961年3月16日病逝于上海,享年58岁。

在百度上点开陈赓词条,可以看到非常长的详尽的介绍,甚至他指挥过的每一次战斗,我浓缩起来介绍吧:陈赓,开国元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哈军工的创建者,他有着传奇的一生。

1922年参加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在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也为推翻蒋介石的统治而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周恩来领导的特科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中率领部队屡立奇功;在解放战争中率部打得他的黄埔同学们丢盔弃甲;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应胡志明的请求受中央委派赴越南策划指挥了边界战役,歼灭法军九个营八千多人,重创了法国佔领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副司令员兼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在任上直接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和筹委会主任。

我曾读过多篇回忆陈赓的文章,包括他的夫人傅涯写的文章,这些回忆中讲了他的很多传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

一是他1933年秘密潜回上海养伤时,由于叛徒顾顺章(曾与陈赓同任中共特科的重要领导,而且顾还是中共的中央候补委员)的出卖而被捕,蒋介石大喜过望,因为他非常欣赏陈赓,这不仅仅陈赓是他的救命恩人,还因为陈赓宽厚的为人、过人的胆识、突出的才干。蒋对部下表示:不需要让陈赓出卖共产党的情报,他只要能跟着我就行。蒋介石为此亲自面见陈赓,二人一见面,蒋介石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则回答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你也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蒋介石尴尬至极,过了会蒋又说“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你条很好的出路”,陈赓毫不犹豫的坚决予以拒绝,蒋只好悻悻而去,但他不死心,让一批陈赓的故交、同学轮番去劝说。陈赓的被捕在国、共两党和社会上反响相当大,共产党自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营救他,国母宋庆玲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元老及社会名流也在游说蒋介石,请求放了他,胡宗南、熊绶春、黄维、宋希濂、胡琏等国民党高级将领联名上书蒋介石,希望放了陈赓。

一个共产党的著名将领被捕,居然有这么多声名显赫的人、甚至敌对阵线的人为其求情,这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后来,蒋顾及陈赓的救命之恩和如此之众的求情,有意放松看管,使陈赓得以脱险出狱。

陈赓非常珍视情谊,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包围了熊绶春率领的国民党部队,他希望熊投降,熊拒绝了,并战死,陈赓亲自到熊尸体前为其合上双眼,厚葬并立碑。

二是陈赓与众不同的求婚。陈赓1923年在上海时就认识了性格泼辣的共产党员王根英,并一见钟情,1927年,他们都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听报告期间,陈赓想法挨到王根英附近坐,然后拿出笔和纸,端端正正写上“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写完他请旁边同志传给王根英,王虽然也喜欢陈赓,但很反感这种求婚方式,看后随手就把纸条贴墙上了,陈赓见状赶紧写了第二张“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的纸条传过去,这次王根英连看都没看就又贴墙上了,陈赓不死心,又写了第三张纸条“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地决不罢休!”,王根英又给贴墙上了,会议休息时,大家都看到了这三张纸条,这时有人问:“王根英,你这样处理恋爱纸条,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陈赓顽皮的接过来说:“我看总不是反对吧,她正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正向她求婚呢!”王根英也很厉害,说:“你别那么自信,我凭什么要嫁给你?”陈赓幽默的回答:“你为什么嫁给我?因为我爱你嘛。咱俩还郎才女貌、女才郎貌,且志同道合有感情基础呀!”这件事轰动大会。周恩来批评陈赓不懂恋爱艺术,还是周恩来与邓颖超共同做王根英的工作,王根英才羞涩的接受了陈赓的求婚。经组织批准,二人会后举行了婚礼。夫妻感情很深,但王根英不幸于1939年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了。19 4 3 年,陈 赓 与 傅 涯 结婚并相伴终生。

陈赓是享誉中外的军事家,当法国驻越南最高指挥官得知让法军大败的是陈赓后,连连惊呼:”上帝啊!这是陈赓指挥的呀!怪不得越南军队不像个军队了!”

陈赓临终前还在写《战斗经验总结》一书,可惜刚写完序言部分就与逝长辞了。他的去世使哈军工人哀痛不已,当时哈军工曾石虞教授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军工人对老院长的哀悼之情:

百战勋名素所钦,得瞻尤觉范仪新;

乐言脱险怀同志,笑对殷伤见赤心;

屡胜总推袍泽力,临群长是语情真;

党风党性如天色,风雨晨昏照引人。

陈赓对军工乃至国家高等军事技术教育的重大贡献是公认的,纪念馆中把它归纳起来有五点:

一是高标准,高速度创建了中国的一流大学一一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二是以毛泽东的训词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教书育人”为标志的一整套办学治校方略;

三是提出了“两老办院”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军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模范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好传统;

四是提出了“尖端集中、常规分散”战略思想,推动了军工勇攀高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五是放眼世界科技前沿,果断创建电子、原子、计算机三个系,在我国“两弹一星”乃至计算机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情报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李克农与陈赓的情谊非常深厚,对挚友的去世悲痛不已,疾病缠身的他不仅不顾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强烈劝阻、执意参加追悼会,而且一生酷爱喝酒、甚至病中也要每天喝酒的他,在陈赓去世后曾把酒杯摔在地上悲伤的说:酒已饮之无味了!

据 有 的 文 章 说,远 在 台 湾 的 蒋 介 石 听 到 陈 赓 病 逝 的 消 息 也 落下了眼泪。

党和国家对陈赓的评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还认为陈赓是真正的英雄,是堂堂正正的人,是让人无法忘记的人,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人!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在哈军工历史上有位受人尊重的国际主义战士一一原苏联空军中将奥列霍夫,他曾任哈军工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也是陈赓大将的顾问。’他全心全意帮助军工学院的建设,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与知识,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并与中国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为哈军工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他病逝在哈尔滨的工作岗位,时年55岁。为了纪念他,哈尔滨工程大学为其立塑像,并将这一广场命名为《奥列霍夫广场》。

? ? ? ?我用手机拍照时,一位小朋友也近前来看碑文,年青的母亲叫他让开好便于我拍照,我劝止了,因为我知道历史需要传世,而这正是应该从孩子们开始的。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在哈军工短短十七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大的分建,本着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原则,把某个系整体迁走、另成立一个专门的军事院校,比如装甲兵学院、工程兵学院、炮兵学院、防化兵学院、海军工程学院等等,1970年,哈军工更是把主体迁到长沙,为国防科技大学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哈军工就像一个军事院校的搖篮,孕育出祖国急需的各种军事院校,在长春、石家庄、大连、西安、南京、重庆、长沙、北京……等等城市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它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东西南北。而它自己则变成过《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和如今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当年的哈军工不负祖国厚望,研制出一大批急需的国防军事装备,填补了一大批我军武器装备的空白。比如我国第一台军用计算机、第一艘气垫船、第一个实用风洞、第一艘水翼艇、第一种国产舰炮、舰船急需的中心陀螺仪……等等。其中第一艘气垫船创造了当时世界上长航时的纪录。

1958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批准研制《东风113高速歼击机》。这种歼击机将达到升限2.5万公里,2.5倍声速,当时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这么先进的飞机。哈军工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由于受当时我国工业水平条件限制,该项目未能成功,但它仍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促进了哈军工和其它航空单位的科研工作,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机载火控电子计算机等一批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六院(航空研究院)的成立创造了最基本条件,此后,参加《东风113》设计的相当一部分学员被分配到六院,他们成为中国航空工业最早的创业者,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一批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里程碑式的各型飞机。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红叶再美,如果不是和平环境,人们也会无心观赏,我们之所以能享受着和平阳光下的一切,是因为我们有令一切对手却步的终极利器,而哈军工人是推动研发这些镇国利器的先行者。1955年11月初,军工的任新民、周曼殊、金家骏三位教员联名给国防部写信,提出研制我国火箭的建议,表达了以陈赓为首的军工人准备把导弹科研推上马的决心。这封信引起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1956年五院(导弹研究院)成立,哈军工抽调骨干教师力量赴五院工作,他们成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元勋。此后,哈军工前三期毕业生的百分之二十九分到了五院,四到八期毕业生的百分之六十三分到五院、六院(航空研究院)、九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十院(雷达电子技术研究院)。

哈军工对祖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功不可没,而且是功在千秋啊!·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当年哈军工的许多人如今已经成为所在专业的领军人物,成为总师、副总师。

●如陆军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第一枚导弹、第一代近程地地战略导弹副总设计师、发动机总设计师和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技术总负责人任新民;

●第一艘常规潜艇总设计师邓三瑞;

●装备核潜艇的固体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号”发动机总设计师邢球痕(他所采用的两级发动机是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使我国跻身世界反坦克导弹前列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的总设计师王兴治,副总设计师何平伟;

●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超音速飞行特性的反舰导弹“鹰击8”的总设计师梁守槃;

●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系统“银河一1”的总负责人慈云桂,主机系统研制负责人周兴铭;

●跻身世界领先水平的93式远程60毫米迫击炮研制者唐治和马万祺;

●为我国在禁止化学武器缔约国中争取到技术发言权的知名分析化学家钟玉征;

●成功解决黄河大流速条件下架设舟桥安全锚定问题、并研制出新一代浮箱器材的王景宝;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组织完成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主体洞室工程的王述俊;

●1992年12月28日,将珠海炉台山用相当半颗广岛原子弹能量的1.1169万吨炸药轻轻托起举向海面工程项目总负责人钱七虎;

●我国首台半导体舰载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研制者柳克俊;

●我国首台机载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主要研制者康继昌;

●我国首任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参予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初期论证、组织工作,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四次无人飞行实验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具体组织者之一谢名苞;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从“神舟六号”开始起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的林树;

●首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和“神舟七号”发射副总指挥的张建启;

●我国首次核武器试验主控室的起爆手韩云梯;

●2004奂8月,我国航母工程立项(简称048工程),哈军工十三期学员高学敏任工程指挥部政委;

●(048工程)的预研立项、论证、改造、设计等各环节工作,从顶层设计到宏观管理、直到工程审图,哈军工人都是骨干力量;

歼10战斗机的总设计师宋文骢……等等,实在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

? ? ?如果哈军工以1970年主体迁到长沙为历史的结点,那么它存在了17年,17年的历史确实很短,但它的成就又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 ?

? ? ?紀念馆的墙上有三颗星,代表着哈军工走出的将星、政星和科技之星,有份截止2013年的190多位将军的名单和军衔,有39位院士的名单和所属专业,有三百多人担任了省、部、军级领导,这些名单的共同点是一一他们都是哈军工人。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培养出了一大批终生献给国防军工事业默默无闻的英雄。1963年,军工原子工程系核爆炸杀伤因素测试分析专业38名学员提前毕业,被分配到著名的马兰(又称21基地)研究所,这里的军工学员佔了人员的三分之一,成为21基地最重要的一支科研骨干力量。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基地),哈军工人是基地的第一代拓荒者,军工第一、二期学员共140多人成为这里最早的一批技术干部,其中军工毕业的优秀科技专家胡文全、莫仓圻、刘德普等人不仅献出了青春、而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东风烈士陵园里,他们诠释了什么叫“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可是这里连青山都不是,而是荒凉的大漠、戈壁啊!

青海金银滩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地方,哈军工原子工程系第一批学员还没毕业、全部提前分配到这里,由于这里实在太过艰苦,基地不少人陆续离开了这里,只有哈军工人坚守住了这块阵地,成为了中国核事业的中坚力量。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我曾有幸到过青海金银滩、并参观了那里的纪念馆,我被当时罕见的艰苦和人们献身国防事业的情操所感动、所震撼。同行的朋友说,他家一位邻居的女儿就是哈军工毕业,但毕业后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家里人也不清楚,退休刚回城那会儿连钱怎么花都不会了,对社会上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适应,允许公开后才对家人说是分配到了大西北的金银滩。

她(他)们真的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的一代人啊!正是他(她)们的隐姓埋名,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们祖国今日的辉煌,他(她)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功臣、是英雄!历史一定会记住他(她)们!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曾得到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陈毅、贺龙、叶剑英……等等都曾到校视察、讲话,十大元帅中的九位曾对军工给予过支持,毛泽东亲自写学校训词、听汇报、做批示,这是中国任何一所学校所没有过的。毛泽东曾说: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事实也确实如此,哈军工用行动和成绩证明了这一点。

在校园内我发现了这块由哈军工第二任校长刘居英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旧址》的石碑。由这里迁出的航空工程系早已经成了一所专门的学院,由这栋楼里毕业的学子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人们应该记住这里。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这栋大楼就是当年的航空工程系,现在的匾额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仍可见哈军工当年的恢宏气势。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这条交叉路口,一条路叫《郑和路》,是为纪念我国的明代大航海家郑和,而另一条路起名《居英路》,则是为了纪念哈军工第二任校长刘居英少将。我为工程大学不忘历史,不忘曾做出重要贡献人的举动而要点个大大的赞!现在大院内之所以有郑和路、邓世昌路则是因为这里曾经有由军工变成过《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历史。 ? ? ?

? ? ? ?1970年哈军工的主体虽然迁到长沙(1966年,哈军工改称哈尔滨工程学院),但船舶工程系、原子系和导弹系战术导弹分部仍完整的留在哈尔滨,有一批南迁政审不合格的干部、教师也留在了哈尔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简称哈船院)归属国防科委,197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大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哈船院研制的舰船减摇、舰船组合导航、舰载光纤、潜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就与英、美等海军大·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有的甚至超过了它们,至今仍处国际领先水平。 ? ? ?

? ? ? ?1994年,哈船院又改为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隶属工信部(原国防科委、信息产业部合并组建),是中国三海一核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是被国家授予”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的唯一获奖院校。 ? ? ?

? ? ? 作为国防先驱的哈军工和它的子裔,总能凭借其掌握的王牌技术为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工程大学院内的甲午海战英烈邓世昌的塑像。尽管晚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中华民族仍然有深爱祖国、并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捐驱的优秀儿女,这也是我们祖国历史上虽多有磨难,但却从未被历史所湮没的原因吧!这尊塑像激励着学子们时刻想着为祖国的強大而刻苦学习。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历史总是会在某一时段留下些悬念任人们去猜想,1966年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就是一例,其原因虽然有种种推测,但都没有定论,《哈军工纪念馆》对此也语焉不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一夜之间让这两万多军人脱下军装,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短时间是难以平复的。历史无法重来,假如陈赓大将再多活些年,假如没有当年一场又一场的极左运动,没有一次次伤筋动骨的瞎折腾,哈军工将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将会为国家做出多么大的贡献啊!

我不愿再罗列哈军工在文革前后那段时间的遭遇,因为凡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无人能逃过那场劫难,但由于伟人的侄子毕业于哈军工,使这里引起伟人的特别关注,更使这里阶级斗争的风暴早于其它地方,风暴的烈度高于其它地方,有三十五位军工的优秀人才被迫害至死,这样一所陈赓倾滿腔热血、拼尽全部精力创建起来的一流学校、本可以比肩世界上任何一所军事院校的学校,其历史在仍还折腾的1970年戛然而止。写到此,我唯愿人们记住这教训,永远不许文革这样的历史重演!.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我倘徉在红色的枫林中,望着这热烈而庄重的红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八个大字:“报国、强军、忠诚、奉献”。这八个字是军工精神的精髓,这八个字凝聚到一起不就是军工人的一颗赤诚的红心吗?!如今,军工精神不仅存在于当年那些军工人的身上,而且也存在于与哈军工有血缘关系的那些院校中、和那些院校的人之中,我相信这种精神还会继续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军工大院的这大片的红叶使人陶醉、使人留连往返不愿离去,我拍了一张又一张,生怕错过更红更美的叶子,其实我错了,这里的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这诺大的树林、叶子何止千万,拍得过来吗?这里可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万紫千红啊!这不正象军工培养的人一样、不是一两个人的优秀,而是一大批人的优秀吗?!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我走在军工大院里,走在这红色的枫林里,我的思绪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行……

哈军工已经成为传奇、成为历史,留给现在无比宝贵的精神的、物质的财富,而且我们正在享用着,但我们是否知道呢?来欣赏红叶的络绎不绝的人群里有多少人知道这里的故事呢?……

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深度好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军旅警营):哈军工大院的那一片红叶

(浏览 5,055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