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秀书屋】剪纸艺术大师冯文珍印象【上篇】–王占禹
*【安秀书屋】剪纸艺术大师冯文珍印象【下篇】–王占禹
*【文苑芬芳】记忆里的染坊–杨昌顺
说明:发表先后以当天发布为准。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散 文】
□文|李幸福
农历七月十五、八月十五是民间两个重要节日,各地风俗不同,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内含丰富,各地特色明显,在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既是道家的中元节,又是佛家的盂兰盆节,还是儒家和民间的鬼节,在这一天,可以说是“三教合一”了。
道教将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分别定为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的职责是给人间带来福气,地官的职责是给人间减少罪孽,水官的职责是帮助人们躲避灾难。
佛家盂兰盆节,源于《盂兰盆经》中“目犍连(mù qián lián)救母”的故事:目犍连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号称“神通第一”,但其母亲因为生前憎恨僧人,死后堕入饿鬼道。他用天眼看到母亲在饿鬼道受尽苦难,心中不胜悲哀,于是便用钵盛饭送给母亲。可不料饭还没有到他母亲口中,就化为木炭。
目犍连请教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说他母亲罪孽深重,必须依靠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一起为他母亲祈福,才能获得解脱。到了七月十五这天,目犍连如法供僧,母亲终于脱离饿鬼道,升入天堂。
“目犍连救母”的故事流传到民间,人们纷纷赞扬他的孝心。后来的佛教弟子们也在每年七月十五隆重举行“盂兰盆会”,供养“佛、法、僧”三宝,以报父母养育之恩。所以“盂兰盆节”,使成为佛家的孝亲节。
七月十五,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鬼节”之一。传说到了农历七月,鬼门关大开,鬼魂就可以接受世人的祭祀供奉。尤其是七月十五“中元日”,已故祖先会回到人间,看望子孙后代;人们也在这一天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上供烧纸。其他孤魂野鬼和妖魔也会出来捣乱。人们在祭祀祖先的同时还会采取各种措施驱除恶鬼、震慑妖魔!
基于上述传统文化背景,我们村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也有祭祀先人,驱恶鬼、镇妖魔的传统。在祭祀先人方面与别的地方、别的村庄大致相同:在家里为神仙和先人上供焚香、到先人墓地上坟。但在驱恶鬼、镇妖魔方面的做法就比较独特了——“打响鞭”。
以前我们村青壮年男子在中元节即将到来之前,要到山上地里选割山榆条(因为山榆条韧性好),精心编几把榆条长鞭,好在七月十五晚上去参加“打响鞭”。为了调动“打响鞭”人员的积极性,又渐渐地发展为“赛响鞭”。这可是每年村里的一件大事,所有青壮年男子会积极参加。
“打响鞭、赛响鞭”的场地分南坡、北坡两个地方,参加者自愿选择。两个地方推荐出负责人负责现场管理和领导评议。评议哪个场区的人多、鞭响,热闹为贏;个人以鞭子编得好、鞭声清脆响亮为赢。
十五这天傍晚,青壮年男子们早早地吃过晚饭,满怀激情,带上自己的长鞭,奔向自选的赛场。
随着场地上人员的增加,场上热闹起来。问候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不多时,人聚齐了,排列在岸头上形成“一字长蛇阵”,按约定开始甩鞭对阵。
在皎洁的月光下,在宜人的秋风中,上百号人奋臂甩鞭:叭、叭叭、叭,清脆响亮的鞭声响成一片。那响声在山野飘荡回响。寂静的夜空,鞭声能传到很远很远。
人们激情昂扬,越甩越上劲,汗流夹背也全然不顾,胳膊甩酸了、累了、甚至疼了,也不愿停下来,一心想着要赢对方。为了增加现场气氛,更好的震慑妖魔鬼怪,村里还土法自制火药,拿来传统的“三眼炮”助阵。鞭声炮声交织在一起,这声音传到远方,让听的人都能感到心惊胆顫,犹如两军对阵,拼死鏖战一般:叭叭叭、轰轰轰,越来越猛烈。
夜深了,打鞭人的激情越来越高,劲头越来越大,双方谁也不肯停下来,时间长了,竟然还有家属半夜送上干粮助阵。吃了干粮继续赛下去,直到接近拂晓的鸡鸣声时,才在负责人委婉的评定下,结束打鞭赛鞭。那一夜的赛鞭,那一夜的响鞭,总是给人们留下欢乐难忘的趣谈,健谈的老人也总爱绘声绘色地把后生夸耀一番。
本村震慑妖魔鬼怪的行为,却在无意间吓着了不熟悉我们村传统的人,他们听到的是骇人的激战“枪炮”声,有的人竟然一夜不敢安心入睡。挨到天亮,当遇到我们村子的人时,还焦急地打听:昨天夜里,什么人在李家庄方向打仗?整打了一夜,打成啥样了?村人告诉他们:没有人打仗,那是我村的传统“ 七月十五赛响鞭”。他们惊呆了:还有这传统,真厉害啊!
我们小时候,“七月十五打响鞭”这一传统,虽然不再举行之前那样激烈的赛鞭了,却仍会象先前那样照例去割山榆条,亲手编上一把长鞭,系上选好的麻皮搓成的鞭梢,提前准备妥当。十五晚饭后,小伙伴们分别来到南场、北场,尽情地甩上一阵、嘻闹一阵,叭叭的鞭声在夜空中清脆响亮,激烈程度虽然比不上之前的赛鞭,但也是鞭声不断。鞭声在寂静山谷间回荡,依然能传播很远很远。一直会到午夜时分,玩累了才会依依不舍回家睡觉。
后来,随着我村人口的大量外迁,这个传统习俗渐渐淡化了,“七月十五打响鞭”的特色活动便也渐渐没有了。
我很怀念那热闹非凡的七月十五之夜,那叭叭的鞭声仍时常会在耳边回响,那欢乐快活的场面也常常在脑海里浮现。我难忘那曾经很快乐的时刻,所以我特地把这个传统的习俗记叙下来,传于后人知晓,也作永久的怀念。
– 作 者 简 介–
李幸福 河南省林州市河顺东马安人,小学退休教师,现居杨家营村。爱写作。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新人驾到】七月十五打响鞭 丨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