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红五军团

【历史记忆】5月22日,刘伯承、聂荣臻率红军先遣部队由冕宁城经过大桥来到彝海,彝族古基支头人小叶丹与刘伯承歃血为盟,从此,红军的部队便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估计无法通过的彝区,也留下了“彝海结盟”一段佳话。

悲壮的红五军团

悲壮但又很少被提及的红五军团

红五军团原为国民党第26路军。二十六路军起先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中原大战后冯失败,其军队也被改编。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刘志丹.刘伯坚等曾杂该军担任过政治工作,因而这只军队有着较深的革命基础。

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30万大军的第三次“围剿”,后不久,蒋介石又集中40万大军对江西中央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并调动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参加对苏区红军的进攻。第二十六路军共约1.7万人,在赵博生、董振堂和季振同等爱国将领的领导下,于193l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举行了起义。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为了加强红五军团的领导,决定抽调一批军政素质过硬的干部到五军团工作。后通过决议,调任肖劲光同志为该军团的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由刘伯坚同志担任。五军团下辖三个军:十三军由董振堂兼军长,何长工同志为政委。十四军自赵博生兼军长,政委为黄火青同志。十五军军长为黄中岳,政委为左权同志。

可以红五军团自成立之后一直是命途多舛,看她成立的历史是1931年,到1934年红军长征,中间经历了第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失败后红军就开始长征了。中间几乎是没有喘息的机会。不过在长征中倒是不错,战功赫赫。长征中红五军团的行军序列一直在最后,主要负责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这应该来说是个苦差事。一路上,他们竭力阻击数倍于己的追兵,不顾自己时刻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多次击退并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被红军称为“铁流后卫”,参谋长陈伯钧也因善于殿后而赢得了“铁屁股”的美誉。

湘江战役中,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军团长董振堂临危受命,率部同蜂拥而至的敌人殊死激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然而这也是红五军团自成立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次。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陷入重重包围。三十四师面对4个师的敌人孤军作战,5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被俘后,他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时,红五军团奉命在石板河阻击追兵。他们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奋战三昼夜,像一个“铁闸”一样,紧紧把十多万国民党“追剿”军堵在了仅有的一条道路上,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红军主力渡江后,红五军团交替掩护撤离了石板河,顺利渡过金沙江。完成渡江后,他们凿沉了渡江的7条木船,对尾随而来的敌人关上了追击的大门。

1935年6月懋功会师时,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刚刚翻过雪山,到达懋功县城东南的达维镇,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原路返回盐井坪,为会师部队担负警戒。三十七团官兵没有任何怨言,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先后三次翻越天险夹金山。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他们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参加了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第五军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董振堂率部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

一个战功赫赫的部队就这样消失了。

原是冯玉祥的部队,中原大战后,最后的部队由孙连仲归拢归顺 老蒋,编为第 26路军,计有原12师(师长高树勋),原13师(师长董振堂),原14师(手枪旅加炮兵旅一部扩成的老冯警卫师,师长季振同),原15师(师长李松昆),和原38师(周永胜)的曹金声旅,共计 4个半师的步兵,和 张华棠、祝常德的两个骑兵旅,还有冯玉祥的心肝宝贝 重迫击炮团和野榴炮团,包括铁甲列车及车卫队也在这支部队里。共计约5、6万人。

经过济宁整编后,该部编制为 步兵是2师6旅12团,骑兵为1师2旅;人员已不足4万人,

总指挥孙连仲,参谋长赵博生;

该路军下辖 2个步兵师,第 25师(师长孙连仲兼)和第 27师(师长高树勋),1个骑兵师(师长关树人),

第 25师 师长孙连仲兼,下辖 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75旅旅长李松昆;

第 27师 师长高树勋,副师长王恩布,下辖 79 旅旅长池峰城,80旅旅长施积枢,81旅旅长吕如珂,

骑兵第一师(师长关树人),下辖 张华棠旅,祝常德旅。

31年春,老蒋令该部开往江西剿共,重武器留在江北,有重迫击炮团和野榴炮团,铁甲列车和骑兵师。南下的两个师加总指挥部直属部队约2.7万人。

31年5月,27师81旅在江西永丰县的中村地区被红军歼灭,师部和来增援的79旅受创,以王恩布代旅长收容整理部队,红军不久释放了千余俘虏兵;该路军原本就不愿打红军,到南方水土不服,瘟疫在队伍里流行,已经减员了5000余人,厌战情绪蔓延,于是长官纷纷告假,孙连仲、高树勋泡在上海、南京,董振堂去回乡探亲,季振同南昌看病、池峰城、施积枢籍口招兵而去迟迟不归;

老蒋此时闻知冯玉祥给孙连仲、季振同 等将领密信联络,感到极不放心,于是拟把26路军的两个步兵师编成第17军,以高树勋为军长,意逼孙连仲无法兼任25师长,那个年代,杂牌军无论作了军团长还是路军总指挥或者是军长,都要死死兼着主力师的师长的,孙连仲却把部队编成两个纵队,把高树勋剩的那一个半旅编进两个纵队里分属在两处,高树勋心知肚明,这样自己却将成为光杆司令,只好泡在南昌称病不归队伍,成立17军一事就胎死腹中。孙连仲于是升李松昆为25师长,张芳昭升为75旅长,孙连仲甚至以李松昆代理26路军总指挥,此举又遭至季振同 以资格和战功论的极为不满,拒不参加李松昆的就职庆贺宴请。

此时共产党在该部中活动活跃,发展了赵博生等多人加入共产党,赵博生又发展了80旅的董俊彦、卢子美两个连长加入共产党。董振堂回乡探亲归来竟看到扣在赵博生手里的孙连仲总指挥解除自己职务的命令,旋赞同赵博生等人进行起义加入红军。

驻守宁都城的除了26路军总部(含教导团和特务营、通讯营(已改编成新兵连)外,炮兵营在宜黄,还有季振同74旅的第1团,团长黄中岳,1营长卢寿椿,2营长孙士荣,3营长严图阁。这个团成为进行起义的中坚力量。

12月14日,赵博生以领饷庆贺为名,在总部宴请旅长团长,除了李松昆没有来,另外还有27师81旅驻守宁都北40里外石上砍柴岗的一个团的团长没有来,其余14名旅长团长都参加了宴会,被季振同事先安排的3营长严图阁率部队扣留,赵博生宣布要起义参加红军,要求旅、团长们赞成或者不赞成必须当场表态。被扣留的有张芳昭旅长,王恩布旅长和王天顺(80旅1团长)、郭通培(73旅1团长)、李锦亭(79旅2团长)、杨守道、曹明道等团长。74旅的副旅长 曹金声刚刚兼任2团长(原团长张岚峰在中原大战后失权,次年6月14日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和学习经济,故曹金声接替刘毓琪的团长之职),事先已经知道起义。第二天起义部队开往红区时,每人给300大洋遣散了不愿参加红军的团长以上军官。

1营长卢寿椿带领部队同时包围了25师 师部,李松昆逃跑,带走了城北石上的27师那个团。

这样,第26路军参加起义的共有 1个总指挥部、2个师部、6个旅部和11个团,有1.7万多人。

至少有该路军驻南昌和宜黄的办事处,在抚州的新兵训练队和宜黄的炮兵营和李松昆带走的27师79旅1团侯象麟部没有参加起义第26路军的起义参加红军,给红军送去众多杰出的军事指挥干部,还有一个大意义,是给红军送来8部完整的好电台和40多名电台技术人员,比当时全部红军的电台还多,这是后话。

说说宁都起义给红军输送了一大批军事指挥干部:

还有转文职的或者没有授衔的, 黄镇、袁血卒、王幼平、姬鹏飞、边章伍、周骏鸣、刘向三、王斌 等。

起义后编成红5军团,军团总指挥 季振同

红13军长:董振堂(军团副总指挥兼 获“红旗勋章”)

红37师长 郭如岳, 红38师长 李教泽

红14军长 赵博生,(军团参谋长兼 获“红旗勋章”)

红40师长 边章伍, 红41师长 李锦亭

红15军长 黄中岳

红43师长 卢寿椿, 红44师长 苏 进

红15军长 李青云,获“红旗勋章”

成为红军的指挥干部,还有

红军师长 赵志奇,26路军少将副官长,前冯玉祥部独臂旅长,32.牺牲

红军师长 王洪章,前26路军27师上校参谋处长。32.7牺牲

红军骑兵师长 董俊彦,西路军牺牲

红军骑兵师参谋长 李彩云、彭德轩,

红军骑兵师长 霍海元(到陕北后的中央红军,长征路上干部团的副营长)

成为红军的指挥干部和英烈的无法计数:

血战湘江边 红34师,3个团有2个团的团长是来自宁都起义的;

101团长 张静、严风才,牺牲,一天牺牲几个团长,

102团长 梅林 牺牲

师参谋长 袁惠良,和他身边的几个人是红34师不多的 没有牺牲又追上红军主力的,

(100团长 韩伟在湘江东被俘,师长 陈树湘壮烈牺牲)

红五军团英名录(部分)

作战牺牲:王广建,五军团某师长;

王占元,五军团128团副团长;

王占彪,五军团129团副团长;

王怀德,五军团随营学校校长;长征中被反动民团杀害;

王树亚,五军团师长;

王洪章,五红军团44师师长;

王振铎,五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获“三等红星奖章”

王铭五,五军团38团团长;

邓友毅,五军团13军参谋长;

卢寿椿,五军团14师师长;

边延赞,五军团司令部科长,1937年春甘肃张掖负伤被捕、就义;

吕杰,红九军25师75团参谋长、1937年春甘肃临泽战斗牺牲;

刘振亚,五军团补充师师长、1935年病故。获“三等红星奖章”

刘培基,五军团13师参谋长,1937年1月甘肃高台战斗牺牲。获“三等红星奖章”

刘德明,决死2纵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牺牲;

孙大安,五军团师长、1932年建黎泰战斗中失踪、烈士;

孙步霞,五军团13师38团团长

严图阁,湘鄂赣军区司令员。

杨刚,军委机要科长;

杨春华,五军团13师卫生部长、长征中牺牲;

杨统升,五军团13军117团团长;

杨焕章,五军团左路军军参谋长、甘肃临泽作战牺牲;

李肃,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队支部书记、1937年病故;

李连祥,五军团13师37团团长;1936年12月甘肃高台作战牺牲;

李青云,五军团15军军长、1933年病故;

李剑平,红一军因笫3军9师参谋长、1933年牺牲;

屏仁,红五军参谋长、1936年甘肃永昌负重伤,誓死不当俘虏,从容自尽;

宋奇峰,五军团供给部长;

张静,五军团34师101团团长;

张国栋,五军团无线电队长;

张振山,红军特务团长,1937年在延安,飞机轰炸牺牲。

陈仪厚,中央苏区卫生部副部长;

陈英琦,五军团无线电队长,长征中溺水身亡;

罗亚民,红一方面军特派员;

罗亚民,五军团机要科长;

赵博生,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长;

袁良惠,五军团34师师长,长征中牺牲;

徐达月,五军团13师38团团长;

高永祥,晋绥2分区副司令员;

郭醉北,五军团供给部军需科长,1036年冬甘肃高台作战牺牲;

黄思彦,五军团13师宣传科长、九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1937年甘肃临泽作战牺牲;

黄彦斌,红军教导师3团团长,1937年病故;

梅林,五军团34师102团团长,长征中牺牲;

彭德轩,红五军骑兵师参谋长,1937年在甘肃高台战斗中牺牲;

董俊彦,四方面军、西路军骑兵师长,1937年1月在甘肃高台战斗中牺牲;

董振堂,红五军长,率部西征,1931年在甘肃高台于六倍之敌激战九昼夜,壮烈牺牲;

鲍德新,彭杨军校训练处长;

谭凤呜,五军团某团团长;

霍海元,红一方面军骑兵师长,1936年在陕西三边战斗中牺牲。

被错杀:

牛冠甫,五军团14军参谋长,1932年以“企图叛变”监禁,后下落不明;

李子惠,五军团保卫局预审科长、1936年被张国焘是为右倾残余分子关押、1937年恢复。

李彩云,西路军骑兵师参谋长,1937年7月返回延安途中被错杀,1945年平反;

张少宜,五军团15军副军长,1932年5月以“企图叛变”判死刑,8月改判8年,1934年长征前久被错杀,1945年平反;

季振同,五军团总指挥,1932年5月以“企图叛变”被捕,1934年被错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反;

高达夫,五军团15军经理处副处长,1932年5月以“企图叛变”被错杀;

黄中岳,五军团15军军长,1932年5月以“企图叛变”被捕,1934年长征前夕被错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反;

萧世俊,五军团15军参谋长,1932年以“企图叛变”被捕;

曹树良,主力红军长征后,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任湘粤赣游击一支队队长,1937年在江西莲花被错杀;

崔建勋,1936年8月随九军团编多左路军,任红32军团长,1936年被错杀,1945年平反;

五五年授于上将军衔:

李达;副总参谋长、中顾委。

中将军衔:

王秉璋,空军第一副司令兼七机部长;

孙毅,总参谋部顾问。

孙继先,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李雪三,总后副政委;

韩振纪,总后副部长;

少将军衔

王谦,华北军区编外人事部政委;

王振祥,北京军区副司令、顾问;

王蕴瑞,军科副院长;

牛步云,空军总医院院长;

刘放,空后副部长;

孙润华,甘肃省军区副政委;

苏进,炮兵副司令员;

李毅,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

李化民,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顾问;

谷广善,七机部副部长;

汪洪清,信阳军分区司令员;

候世奎,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汝光,总后卫生部长;

张步峰,总后卫生部长;

张松平,总后油料部长;

张明远,总后副部长;

孟庆山,河北军区副司令员;

徐国珍,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郭卓辛,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曹灿章,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

靳虎,海军军械部长,1961年晋升少将;

靳来川,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1964年授少将军衔;

熊伯涛。二炮副司令员;

鲁瑞林,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边章五,原26路75旅参谋长,红13军37师师长、中央军委局长、八路军总司令 部参谋处长、东北军区副参谋长、辽东军区司令员、驻苏武官,1954年病逝,未授衔;

张化一,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

冯志湘,济南军区工程兵主任;

谭志刚,江西省军区后勤部顾问;

地方任职:

王幼平,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王思和,煤炭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

刘向三,水电部副部长;

李廷赞,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

汪名震,对外经济联络部顾问;

张永励,商业部副部长;

周骏鸣,林业部副部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孟谦,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袁血卒,民政部副部长;

闻述尧,辽宁省邮电局长;

高志中,国家建委人防办主任;

姬鹏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黄镇,文化部长、中顾委常委;

曹光裕,江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

郭如卓,24师70团参谋长,被俘获释后流落上海,曾任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委员;

潘望峰,五军团19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在甘肃临泽战斗中离队,1947年重新入党,江西省建工局副局长;

(另:潘同,南疆警备司令,1942年被盛世才拘禁,酷刑之下叛变;)

周凯东,太行7分区3团长,1943年牺牲;是抗战初期派到山东的8名红军干部之一,在邢仁甫的31支队,后任129师新1旅3团长;

罗忠毅,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16旅长;

……………………………………………………

黄德魁少将,信阳步校校长

云宗连,红军团长,获“三等红星奖章”

卢子美,长征路上接任 耿彪 的红4团团长,后有传奇经历

刘伯承之子刘太行,2006.10.10在“新京报”上说:

1.说实在的,红五军团这些牺牲的人现在没有什么提及了,我觉得很不合适。

2.红五军团装备第一,人员第一,是当时红军部队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

3.青杠坡战役红五军团牺牲得只剩下几百人,湘江战役也是。

4.说实在的,长征路上最困难的就是红五军团,如果树典型的话,应该树红五军团。

26路军是在中原大战的仇恨中,借助于闹饷起义的,当时的政策就是留去自由。所以留下的都是自愿参加红军的。强悍、精通武术的高大北方军人,的确立下汗马功劳。黄中岳的15军32.4.17在天门关就大胜18军32旅。

对26路军高级军官的逮捕是三批:5日,在瑞金逮捕张少宜、牛冠甫。8日,在汀州逮捕季振同等。而后又在赣州地区第5军团内逮捕黄中岳等人。

如李明瑞、季振同等起义过来的将领,都是独当一面的狠角色,大批的红军将领在他们面前可算小辈。如北伐“虎将”之称的李明瑞在1931年对7军的大清洗中被错杀后的长征时,国军仍对由第7军缩编的红3军团5师13团仍敬畏为李明瑞的北伐劲旅。而季振同率红5军团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辗转苦战赣州、南雄水口。尤其在水口战役受到军委嘉奖后的1个月,就与黄中岳被捕。还所谓念其起义有功,免死监禁。2年后的长征前夕,仍被秘密处死。大量被错杀的红军将领早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就获平反,而季、黄等直至周、朱、毛去世后的1979年,才由原宁都起义的健在将领一致联名要求中央平反。但在现今公开媒体则如此声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季振同不幸牺牲,时年33岁。

1932年3月12曰,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决定混合组编红1方面军的3个军团。红5军团被一分为三。这让季振同很痛苦,全军都程度不同的认为有被人不信任和小心提防的耻辱。季振同拒绝了感情甚笃的老上司冯玉祥派人的拉拢,作出了一个自认为两全之策的重大决定:出国去。

4月下旬,中革军委终于批准了季振同的出国要求。5月5曰,季振同和亲信3人来到了福建汀洲,8日在汀洲城被逮捕。

5月5曰(也有说:13日到15日)时,红15军军长黄中岳副军长张少宜等8人,已经被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所逮捕。

1979年6月,姬鹏飞、黄镇、李达、王幼平、袁血卒、苏静等宁都兵暴参与者上书中央,要求为季、黄平反。不久中央书记处批准为季、黄平反,恢复党籍。

一 红5军团是长征中唯一全军覆灭的红军战役军团,董振堂是长征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红10军团大致上也可以算全军覆灭,但至少保留了以粟裕为首的部分军团领导,和部分骨干部队,从建制上来说还是有所保留的。5军团在高台的战斗气壮山河,其阵亡人数几乎占了西路军阵亡人数的一半(约7000),与之相比,9军,30军,投降,被俘和溃散的比例过高,西路军最后的失败是西路军领导层和官兵战斗意志的崩溃,而非是被彻底消灭。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战斗力由此差别可见一斑。之所以后来人们认为4方面军战力比较强悍,1是因为后来刘邓的调教,2是因为4方面军保存下来的老红军比较多,总数比原红1方面军人数多一倍还多(不含15军团)。

二相对于董振堂,季振同等人,赵博生,刘伯坚2人更有头脑,也更具革命资历,但他们一个过早牺牲,一个未能随队长征,否则5军团后来不至于有那样的悲剧。

三漠视和边缘化5军团的历史,尤其是淡化5军团的长征史,是左倾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后遗症,是应该在不远的将来被纠正的错误。

再补充几个遗漏的宁都起义后曾任师级干部的情况:

1、后编入红2方面军的红6军团也散落极少宁都起义人员,如从红5军团13军调到湘赣苏区工作,长征牺牲于贵州鼓新场的红6军团17师长吴正卿。

2、宁都起义人员曾遭受极不公正待遇,确实未发现有投敌现象。起义后任红5军团13军红37师长的郭如岳,后任24师70团参谋长,留在苏区被俘,1937年释放,流落上海达12年,解放后任第9兵团教导团教育参谋,1953年转地方工作。他有3篇回忆文章登载于《甘南文史 第六辑》。

3、再说个特殊的例子。27师79旅2团团附张惠民,起义后曾担任副师长。次年春,唯恐肃反扩大化而离队回家。11年后,血战常德德山牺牲,时任10军3师9团团长。

4.王广建,安徽界首人,早年参加国民军,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5军团某师师长,1932年后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再简单不过的介绍,作为堂堂的红军师长,连他的具体任职及生死都含糊其词,故是否有此人存在还值得质疑,猜测可能是1933年牺牲的红5军

26路军在江西剿共时,中共中央军委派王超袁汉澄李肃3人到26路军开展兵运工作.他们到来后,首先于該军中的地下党员,73旅上尉参谋刘振亚接上关系.其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26路军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特别支部由3人组成,刘振亚任书记,袁汉澄任组织委员,王铭五任宣传委员.

再补充一个宁都暴动过来的的红军军事干部: 徐江汉,红军主力长征后的 闽赣军区参谋长,该军区司令员是宋清泉,主任是彭牯,后来叛变了. 而另一个任湘鄂赣省军区参谋长的严图阁,游击坚持到国共合作,不幸病逝.

刘振亚,山东临清人,1930年从军官学校毕业, 时年19岁,初任38师见习参谋,缩编后升任上尉参谋, 是26路军唯一与党组织有联系的人,他最早派人与中央取得联系,在26路军中发展了党组织,是中央指定的26路军中党的主要负责人,特支书记.

他最早介绍李青云入党.起义前,专门到上海向中央汇报请示.起义前几天,又派人到苏区联系具体事宜.起义后,任红5军团团长,建黎泰军区参谋长,后又担任红5军团侦察科长,1935年牺牲在长征途中.

乜庭宾。字子嘉,河北景县人。16岁参加西北军,26年五原誓师北伐时营长,西安解围后任团长,经过13军政治部主任罗一然介绍参加共产党,“清党”中害怕动摇脱党。29年任少将旅长,中原大战后参加第26路军,江西宁都暴动时任军指挥部副官处长(一说81旅副旅长)。起义3个月后,经刘伯坚派遣,到国民党30军做策反工作。因为同伙被捕杀害,为安全逃离。33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独立7旅旅长。抗战期间投降日寇,光复后任国民党新编6路军3军军长,经邓子恢批准吸收为中共特别党员。在郝鹏举的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民主联盟军1师师长。郝鹏举反水后,又重新打入暂编23师任46旅旅长。48.9乜庭宾因为起义暴露,只带领110人抵达解放区。任命为苏北军区解放军官教导分团团长。49.11淮阴军分区副司令。57年江苏民政厅副厅长,省政协常委。1974.7.5逝世于南京。

这位西北军元老级的传奇人物倒是参加后又退出的。

邱山宁(1879-1957)原名邱斌,字岘章。与冯玉祥有金兰之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幼年入私塾就读,后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人。1908年12月陆大毕业,先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任教官,与时在丙班学习的朱德相识。后入北洋新军第三镇第一混成协王化东部任三营左队队官。不久,调入北洋政府陆军部军学司任中校科员。1915年4月被派往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任旅部中校参谋官,1916年初,升任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1917年7月,与冯玉祥率全旅官兵讨伐张勋复辟。同年12月14日,在南京浦口因和冯玉祥在援助福建李厚基同胡法军作战的问题上产生分歧。遂被冯准长假离职休养,其旅部参谋长职由旅部参谋官张树声接替。此后一段时间内,他曾在北洋陆军中任参谋、参议、参谋处长等职。1926年9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到达绥西,举行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将国民军改编为国民联军。他被冯聘为国民联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随冯军开赴陕西,参加了西安解围之战。1927年4月随部离开陕西进入中原参加北伐。1928年,冯玉祥在洛阳成立第二集团军训练总监部,下辖十六个训练机构,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军种、兵种。由石敬亭任总监,邱山宁任副总监,不久石敬亭改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二集团军第六方面军总指挥,邱山宁副总监主持全面工作。1930年6月,他随冯玉祥总部参加中原大战,冯军失败后,邱山宁随部队退往黄河以北的新乡、焦作一带。孙连仲接受南京政府改编后,邱山宁任第26路军总指挥部顾问。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在江西宁都率1700余人举行暴动。邱山宁和总部机关人员随起义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受到热烈欢迎。朱德还主动约请其叙旧。邱山宁因担心家小受到株连,经批准从苏区返回原部队。1933年4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他任同盟军总部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总部参谋长。后因蒋介石大兵进逼,冯玉祥于8月5日发表通电,自动取消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名义,结束军事行动。邱山宁奉命留下协助察哈尔省警备副司令佟麟阁负责过渡期间的所有军政事宜。并积极谋划安置同盟军的留察部队。将近三万名抗日骨干补充进第29军。既使原西北军系官兵重新有了归宿,同时也壮大29军的实力,为冯玉祥军事集团力量的积蓄和再度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任务完成后,邱山宁继续追随冯玉祥上泰山读书。不久与冯玉祥共同组织成立“抗日同盟会”,冯玉祥为会长,邱山宁、佟麟阁、吉鸿昌等人为会务委员,主要吸收冯玉祥身边的参谋和侍从人员及西北军旧部进行抗日宣传和联络。参加人员都要举行宣誓仪式。邱山宁为监誓人。同年夏,第26路军独立第44旅参谋长张文彬因在日记中同情共产党被逮捕。邱山宁受冯玉祥的委派从山东泰山前往江西进行营救。往返数次、几经周折,最终使张文彬重获自由。1936年,邱山宁被授予少将军衔。1937年8月,他随冯玉祥任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高级参议。抗战后期,参加南京日伪政权。1944年,任伪河南绥靖军总司令寇英杰第1军军长,在河南许昌、漯河等地驻防。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中将高参。1948年8月,与陈建夫、朱光正等人组织中国新社会革命党,邱山宁任指导部部长。1949年5月,丢下家小只身一人经南京去台湾。后曾到香港赋闲。靠行医看病维持生活。1957年5月25日逝世。

吴正卿 一位宁都起义出来的红军指挥员

吴正卿(1912—1936),河北保定人,1912年生,中共党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抗日反蒋斗争高潮,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2万余人于1931年12月14日在宁都起义,吴正卿参加了这次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三军。

1933年6月中旬,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江西永新以湘赣红八军为主,包括原井冈山根据地朱德总司令、毛泽东委员走后留下的地方游击团,组建成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下辖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共3个团,吴正卿在四十九团任团长。

1934年7月,党中央、中央军委电令湘赣省委,指示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西征到湖南中部去发动游击战争,创建新苏区。红六军团作好思想、组织、行动等准备后,于10月开始西征,吴正卿同志参加了西征。

西征途中,吴正卿先后经历大小战斗30多次,每次他都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出色地完成了军团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1935年1月,在湖南澧水附近的陈家河庙包战斗中,他亲率十七师的一个连去攻庙包,诱敌出堡后,用机枪火力封锁退路,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最后在红五十一团三营和红十八师的有力配合下,将敌一七二师大部歼灭,其旅长李廷壑被击毙在澧水河边;距湖南省桑植城不足三十里的桃子溪战斗,他所在的红十七师进到桃子溪北面的岩屋口时,得知敌陈耀汉率其师直、张镜明旅的旅部和三四七团于午后将到达桃子溪,在这里等候桑植城的敌三四八团,准备一起逃往塔卧,在此情况下,六军团长肖克立即命令红十八师隐蔽插向桃子溪背后的万灵山,堵住通路,不让敌人跑掉,命令红十七师沿大路正面袭击,十八师到达预定位置时,十七师正面部队分成两路冲向桃子溪前面的杨家台、李家台,占领了重要地形,围歼桃子溪的敌军,结果,敌人听到枪声大作,杀声四起,仓促应战,乱成一团,很多敌兵还没有来得及冲出大门,就当了俘虏,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除敌陈耀汉和他的特务连一部分逃跑外,一个师部、一个旅部、一个山炮营和三四七团全部被我军消灭,活捉敌师参谋长,缴获山炮两门(其中一门现藏北京军事博物馆)。1935年7月,在湖南龙山战斗中,十七师师长苏杰牺牲后,军团任命吴正卿接任十七师师长。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遵照中央政治局和军委关于可渡过乌江,到黔川滇创建新苏区的指示,在贵州石阡会议上作出到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后,进入黔大毕地区。此时,敌万耀煌纵队从遵义地区进入黔西县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关镇)。为阻击和消灭敌人,军团长肖克亲率十七师潜入敌后抵新场,在与敌盐防军的战斗中,吴正卿英勇牺牲,时年24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华魂网):悲壮的红五军团

(浏览 3,16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