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

我说的这支英雄部队是代号为0055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12军35师。该师下辖103、104、105三个团,师长李德生(1952年9月升任12军副军长)、齐丁根(1952年12月~54年4月),政委刘昌(1951年3月~1952年8月)。

?

1951年3月18日,0055部队随12军从辽宁省宽甸县长甸河口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4月17日起参加五次战役:

在第一阶段,打垮土耳其旅突破“三八线”,进逼汉江。

在第二阶段,突破加里山,截断洪阳公路,激战自隐里,直抵兄弟峰。

1951年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

1952年11月,12军所属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斗,由李德生坐阵指挥。经过浴血奋战,恢复和巩固了阵地,挫败了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吹嘘的“金化攻势”,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12军师以上干部在兰溪合影

(前排左1为李德生)1949

1949年5月,35师在师长李德生的率领下,

借助火车平板车,

在千里浙赣线上追击蒋军。以两个团的兵力,

在20天时间里,

先后消灭蒋军2万多人,

解放了金华、义乌、东阳等地

?

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李德生将军在上甘岭战役中

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李德生将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指挥战斗

1953年春,根据上饶专署指示,上饶县政府(现广信区)将在罗桥乡畈头村约1158亩土地划拨给12军35师建设连家塘营房。

1954年4月25日,12军35师班师回国,5月上旬,师部及103团、104团和炮团进驻连家塘营区,因连家塘营房尚未全部竣工,105团移驻广丰县(现广丰区)洋口镇。

洋口镇有近千年的历史,座落在广丰县西南,上饶市东南方向,离县城10公里,离市区15公里,上(饶)广(丰)公路在镇北丰溪河北面有河北汽车站,丰溪河东西头有两座浮桥相连。洋口镇由于有丰溪这条母亲河作为货运通道,自明代以来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广信府有名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生意兴隆,街上近半人家都是从事各种生意的老板。有六行(烟行、竹木行、米行、冬笋行、夏布行、雪梨行),五坊(粉皮坊、糖坊、酒坊、豆腐坊、酱油坊),一站(食盐经销站),一店(箍饼店);有大商铺十多家。镇区十几姓名门望族都有大屋,光翁家一姓就有大厅五处(其中一座大厅,传说太平天国时做过李秀成的忠王府),驻扎部队就不成问题了。

105团团部驻洋口区政府(今洋口镇政府),三个营分驻中心街、中山街、长春街、湖塘村(今湖边居)、洋江村(今洋江居)民房。在中心街鸡墟,沿今谢冬兴理发店东面小弄进入谢家大屋,有两个西厢房,驻了一个排的志愿军。当时我家租住在小弄东边,隔一间店,放学后和星期天就会去志愿军叔叔(哥哥)那里玩。

三兵团入朝参战前曾在四川组建川东、川南两个军区,35师为川东军区壁山军分区。那时大批青年踊跃参军,部队补充了不少四川新兵。我接触过几个四川籍志愿军战士,现在只记得有位叫钟民安的小个子战士,是个健谈、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人,与我关系较好,还送过我一张朝鲜纸币。纸币正反面通体绿色,正面中间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肖像,其他都是朝文,四角有阿拉伯数字“20″,不清楚币值是不是20元。纸质挺括,图案精美,比我国第一套人民币质量好得多。

这支部队纪律严明,虽然驻扎在民居,但对群众秋毫无犯。我印象最深的是,住在我们隔壁的一个副排长上街时没把军装上衣领口的风纪扣扣上,被团纠察队员发现,便上前纠正。这个副排长态度有点倨傲,与纠察队员起了争吵。纠察队员立马拉下脸,伸手扣住副排长胸口衣服,生拉硬拽地要把副排长揪到团部去。副排长右手扳着弄口门框死活不走,纠察队员一而再、再而三地揪住他不肯放手,副排长最后只得无奈地乖乖随他去团部。

离我家不远的翁家大厅和东头偏厅(后曾为洋口派出所)驻了两个排,与我们隔壁的正好一个连。全连就餐处就在谢家大厅空地上,一个班围着一个白色的装满菜的大脸盘,蹲在地上用餐。用餐前按照部队老传统要先唱一首歌,然后听哨声开饭。到现在还记得他们唱的一首歌《我们是坚守五圣山的英雄》的前几句:“我们是坚守五圣山的英雄,我们是坚守五圣山的好汉,五圣山,在朝鲜,洪川北,横城南,南北之间最高点……”。雄壮的旋律,铿锵的歌声,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105团有支命名为“战斗”的篮球队,在团部大院建了球场。因为洋口当时没有像样的球队,他们鲜有对手,只好组织营、连之间对抗赛。球队有个黑黑的矮个子队员,三步跨篮时,双手抱球放在裤档上,跃起后双腿与身体成90度,双脚向前蹬,这种姿势使对方队员无法近身防守,命中率比较高。我学会打篮球后,试图用这种方法投篮,终因难度太大而放弃。

1954年秋,江西省军区文工团到洋口慰问0055部队,在洋口粮管所对面河滩草甸子上搭建了临时舞台。省军区女文工团员头戴大盖帽,身穿黄色连衣裙军装,脚登黑色长统皮靴,梳着过腰乌黑发亮的辫子,妩媚中透着威武,风度翩翩,成为洋口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演出节目为短小精干的歌舞、曲艺、器乐合奏等,以朝鲜文艺元素为主。看过的大多数节目都忘记了,只记得有女声合唱《江西是个好地方》,另有一曲女声对唱,还记得一段:“嫂嫂你捣了一天米,今夜晚要好休息。妹妹你也多出了一把力呀,那功劳分于你,也有你……”。演出时,部队坐在台前中心位置,群众在部队左右和后面站着观看。

原先洋口的浮桥是用左右两块桥板横对河水,一块接一块铺在浮桥船上的,部队驻洋口后,团部和各营都配备了美国吉普车(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利品),车过不了浮桥。于是把桥板由左右直铺改为横铺,在浮桥船两边用粗木头架设横梁,在横梁上不留空隙地铺设20至30厘米宽、2米多长的木板,便可通过吉普车了,而且群众步行、挑担更平稳安全。我家对面打银店老板绍裘叔(姓翁)因患急性阑尾炎,需去医院动手术,就是驻中心街这个营的营长派车把他送到上饶专区医院治愈的。回家后,他见人就说:“解放军的汽车开的真稳,一点都不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长年征战,一时难以安定下来,部队符合结婚条件的干部没有结婚,经师、团有关部门批准,有部分干部在洋口解决了终身大事。据我所知,在我们中心街就有两位营级干部找到伴侣,喜结连理。一位叫张自修,娶大井头翁国良之妹为妻,后来转业在横峰县交通局任副局长,我在横峰工作时到过他家。另一位营级干部(姓名不详)娶做厨师的老三犟(余良书之父)女儿为妻,后女方因生孩子不幸去世。

1955年全军授衔后不久,105团搬驻罗桥新营房,从此离开洋口。

?

1961年11月,35师移防苏北担任拱卫海防任务,连家塘营房移交解放军通信兵部上饶通信兵学校(总字431部队)。

1966年上饶通校停办后,通信兵6909工厂在此地接着办厂。

?

上世纪七十年代,6909工厂迁江苏昆山后,29军86师(原26军76师,1967年7月24日到江西“支左”,代号6011部队)进驻。86师移防福建后,又有多支部队进驻连家塘营房……,真可谓岁月交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据知情人说,原35师营房虽仍然存在,但历经屡次改建,面目全非,令人唏嘘不已。

?

不过李德生将军原住的将军楼依然屹立在那里,也聊可安慰了吧。

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摄于李德生旧居前(2016)

?

《通信兵的故事》|编辑部编辑整理,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提前知会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出处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通信兵的故事):抹不去的记忆 – 英雄部队在洋口

(浏览 5,67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