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父母健在时–观海听涛
*赋 凤凰山赋–马章生
*清明缅怀 俺村的烈士谱–李明生
说明:发文以当天发布为准。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菊庵长老灵塔
【散 文】
文、诵读 | 新 生
北方的春姑娘像旧时裹着足的,莲步迈得总比南方的春姑娘迟滞很多,要说仲春时节,草长莺飞,可在河南登封,沿途看到的落叶灌木,大多还是黑灰的枝丫,加上山风袭来,感觉还置身在冬季。然而,每当柳林掠过眼帘,总是让人心动,垂柳的绺绺长辫,黑枝条已变化成黄金链,恰似婀娜的少女披上了丝绒的舞衣,佩戴了金钗珠钿,当然,有些枝条已在泛青缀绿,这才让你觑到了春姑娘闪光的足迹。
在登封市公干后,主人邀请我去少林寺一游。闻名遐迩的禅宗祖庭,早年已来观光过两回,本无意留痕,蓦地脑海间跳上“菊庵”二字,便应约欣然前往。
且不说五乳峰的崔巍,少林寺的禅,亦不论千年的银杏万载的柏了,寺内匆匆流连,不事稍停,唯在方丈处驻足深思良久。
少林立宗后,至今已有30代方丈主持,其中不泛鼎鼎高僧大德者,而我只想着元代至治时的方丈“菊庵禅师”。作为一个史学研究者,追寻菊庵禅师的佛踪,是我的一个志愿,这与我的家乡林州市黄华山觉仁寺不无因缘。
黄华山觉仁寺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县情》一书的林州部分就是我撰写的材料,其间《名人介绍》栏目的11位历史名人,菊庵便赫然在册。
菊庵到底“名”在哪些方面?当时根据历史传承而得,并没有细究,但记忆深刻的是黄华山觉仁寺塔群中的《菊庵和尚道行碑》,碑铭云:“延佑二年,嵩山少林祖庭无主持者,时监本寺僧祝香卜曰:‘愿乞得有道者。故炷香再卜三次应之,故不远千里而命师入院,经营法道,欲革新之……挂锡少林,灯传祖代”。
菊庵禅师塔和菊庵和尚道行碑
少林乃禅宗祖庭,其方丈更非一般沙弥者能担当其任。带着这个疑问,我便径直往寻少林塔林。
少林寺塔林
寺的西首不远处便是少林寺的一大奇观——塔林。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的一些打斗场景当是在此拍摄。塔林来过两次,不过因随团和时间限制,未能深究塔林的历史渊源。菊庵的塔虽未失之交臂,可从未尽兴探求。在塔林中穿梭,寻觅菊庵之塔良久, 未果 ,忽见几个小沙弥在塔林中闲谈,穿戴上似是武僧,不管其知道菊庵与否,顺便问一下有何不可?谁知一问,为首的一位沙弥笑答道:“就在您刚过来的地方。喏,那不是!”循着指向,回头一看,正是适才我勉强爬上来的短岸之处。阿弥陀佛,真是回头是岸!谢过佛门弟子,我便来到短岸边,岸高有1.7米左右,心中不免忐忑,若在过去,岸高纵有3米,又奈我何!可一病几年,如今怎似当年,怵心风生啊!心急不想绕弯路,狠一狠心,以过去跳跃技巧,涌身跳下岸去,随着自然蹲身、弹脚,竟稳稳地站在了草地上,心中不免大喜:“廉颇虽老,饭量尚在!”
菊庵长老灵塔
走近小沙弥所指高塔,自然眼熟得很。这是一座单层密檐式砖塔,叠檐五重,造型秀丽,塔的阳面一层之上,有上下两块方石,上方石上镌刻:“菊庵长老灵塔”,下方石则是塔口石,是放菊庵灵骨的入口处。绕塔而行,塔的阴面中下端即是著名的《 显教圆通大禅师照公和尚塔铭并序》,因该碑的铭序和书法皆佳,且是日本国沙门一名叫邵元的杰作,故又是中日友好往来的见证。闻得当年郭沫若见到此碑刻拓片后曾感言:
邵元撰写照公塔,
仿佛唐僧留印年;
花开花落沤起灭,
何缘哀痛着陈言。
这菊庵,俗姓赵,讳法照,名信照。自号菊庵,谥照公。1257年生于今河北省新城县中王村。郭老的这首诗早听说过,但“何缘哀痛着陈言”一句一直不解,这次来却讨了个究竟,原来是郭老虽见拓片,却未实地见碑铭序,故当即吟后感叹曰:“沤起沤灭,花开花落,颇有禅味,特惜陈言未能去看,哀痛犹芥于怀耳!”
《 显教圆通大禅师照公和尚塔铭并序》拓片
我再次看到了此碑铭序,自然不想落郭老的遗憾,当即向路人讨了支笔,就在门票上抄录起铭序来。但还不尽兴,又到照相处,请师父拍了塔和碑铭序的3张照,一张虽价10元,心里到底踏实了不少。
寻觅菊庵禅师的踪迹,联想过去所得,史家的直面本性便暴露无遗。这次探索,还是想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其一,林州现代史料上记载:“元朝时期,这一寺院(指黄华山觉仁寺)僧侣众多,诵 经习武,与中原少林齐名,第三代主持菊庵禅师,武艺超群。”恐怕不是历史事实。遍查民国前的史料,无上述有关文字。就菊庵讲,他本是一名文僧,少年入沙门即探究经纶,以经纶道德而闻名。绝不是说,只要是以武学著称的少林寺,其方丈便会武功,且武艺超群。少林虽以武闻名,但其真谛在于禅妙。凡高僧者,无不以禅妙境界高超者为尊。
其二,为彰显中日友好,有人又杜撰了“元代日本僧人邵元同菊庵禅师交往密切”的史话,因为密切,故邵元“又为其撰写书丹了塔铭并序”,且菊庵“亲自教他(邵元)练武”云云。事实是,两人虽然都在过少林,但从未碰面,因为邵元是元泰四年(公元1327年)到中国少林寺留学的,其时,菊庵已去世4年,菊庵是元至治二年到少林寺的,至治三年即圆寂,主持时间很短。 邵元对于菊庵的了解恐怕只能是口口相传罢了。再说,两个从未见面的人,又怎么会“教他(邵元)练武”呢?
其三,菊庵何时到达少林任主持?林州和少林对此说法不一。据黄华觉仁寺碑刻记载,“ 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少林“监本寺僧”经占卜后,来觉仁寺请师主持,而少林碑铭序说是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不远千里,请师主持”。两者之间相差7年。窃以为,应为至治二年确切。根据一,邵元是亲自撰碑铭序者,且在菊庵圆寂不久就到少林,本寺为其提供圆寂时间应该不差。根据二,延佑二年可说是菊庵离开林州之时,期间7年,少林碑铭序中称禅师回故里云居寺主持,但仍在林州觉仁寺、玉泉禅院挂名主事。由此,7年时差就有根底了。
那么,偏远的林州寺庙一位主持怎么就到了威名远扬的少林寺就任?我们看少林塔林,塔虽多,但塔层五级、七级的较少,少林寺的规矩就是,只有高僧大德者才配五级、七级。而菊庵之塔就是五级高塔。再看菊庵的生平,少年时就有“成人之德,见称乡党”。7岁入学,对经书“过目成诵,宛如生而知者也!”13岁出家为僧,“研《金刚(经)》、《圆觉(经)》之枢要,究《玄赞(经)》、《华严(经)》之秘奥”。为窥佛门妙旨,又“决志游方,远访明师”,后拜万寿山隆唱洞足庵和尚为师,“寅夕参禅,一语契机,心地开通”。此时,我认为其已达到禅宗的“顿悟成佛”境界。之后,菊庵受足庵衣钵传授佛法。到至元二十九年春,林州黄华山觉仁寺请其莅临讲经释疑。九月开堂讲经后,“官员敬仰,儒道钦依”,为此,林州觉仁寺、玉泉禅院均请其主持寺院,成“衣钵之院师”,一时,这些寺院置田土、备耕具,“百废俱举”。1315年,菊庵回原籍探视,看到早年修行的云居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遂担当起重振云居寺重任,变卖自己所有衣资,为寺院置地3顷,使其焕发生机。纵观这些记载,不难看出,菊庵禅师德行和禅妙具臻极境,无怪名重一时。
1322年,菊庵入主少林方丈后,继续“播扬大教”,“革故鼎新”,“为修造竭力”,致使祖庭少林,遐迩归心,为之兴盛,“衲子奔凑,如百川之赴巨壑也”。1323年,菊庵又兴“土木之役”,营建寺院,充实仓廪。同年6月,菊庵“示微疾”,7月15日圆寂,享龄67岁,法腊48。
菊庵禅师虽在少林一年有余,但其功绩卓著,有目共睹,故邵元在碑铭序中盛赞“可谓本色主持之榜样也”!
凝视着禅师的五层玲珑宝塔,一位面貌慈祥、精神矍烁的活佛形象映现在我的眼前,渐渐放大、放大……,大到禅师五层灵塔般伟岸。啊,菊庵禅师,您是少林的骄傲,林州的骄傲,您的“成人之德”、“以公为怀”、“革故鼎新”的精神,是芸芸众生的楷模,您的研枢要、究秘奥、“心地开通”的禅妙,是大千世界的华章!
一真法界,本无去来。
生死海内,妄见轮回。
猗与达士,情无疑猜。
悟解超强,明镜当台。
四处巨刹,震起法雷。
提唱宗旨,正偏兼该。
富赡常住,以公为怀。
为众竭力,不吝己财。
能事已毕,掩息如灰。
沤起沤灭,花落花开。
宗匠逝矣,哀哉痛哉。
五乳峰下,浮图崔巍。
2011年4月18日
– 作 者简 介–
新 生 本名魏俊彦,林州市河顺村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红色文化史料的研究和写作,编著出版有《血荐轩辕》《林州热土领袖情》等10多部文学、历史著作。爱好诵读、曲艺和书法。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散文】菊庵觅踪 | 新生(文)新生(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