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是26岁的于逸飞在医院实习的第一天。
?
当天,也就是郑州暴雨最猛烈的那个晚上,他在地铁五号线上,跪在地上做了六个小时的心肺复苏,从下午六点到十二点,一共救助了十几个人。
?
于逸飞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硕士,骨科脊柱专业。此前,他通过了郑州人民医院的面试、笔试,进入了试工阶段。
?
7月20日,他在医院进行了第一天的岗前培训。下班后,他坐上地铁5号线回家,但刚过了一站,车就意外地停了。当水漫进车厢时,他同很多正在回家路上的乘客一样,被困在了地铁里。
?
?
他给父亲打了电话,“我跟你说个事儿,我现在在地铁里,地铁进水了,我可能出不去了。你和我妈好好的,不能吵架。”
?
于逸飞的父亲也是名骨科医生,接到电话时他有点懵,“你说什么呢?”。但这通电话还来不及再说什么,就因为信号太差,不得不挂断了。
?
本是抱着诀别的心态打出这通电话,但很快开始有地铁工作人员跑来疏散人群。于逸飞在2号车厢,离出口比较近,他很幸运地成了第一批从车厢逃离的乘客,“当时就想着逃命,脑子里一片空白。”
?
但车厢外的情况也不乐观,一些尚未来得及疏散的人群被困在了水里。于逸飞来到了地铁站一层,但这时他听到楼下有人大喊,“有没有医生?”,夹杂在一片哭喊声与求救声里。
?
听见喊声,原本已经逃生的他迅速地折返了回去。后来在接受津云(天津移动新媒体总平台)的采访时,于逸飞表示,“我是个医生啊,这时救援人员都还没来,就靠现场有医生了,怎么可能不回去救人呢?犹豫?哪有时间犹豫啊,那得多耽误救人的功夫,不可能的。”
?
?
他从水里分别拉出五六个小孩和大人,又用地铁工作人员提供的医疗箱帮忙给伤者处理伤口。他想起包里刚好有白天医院新发的白大褂,于是从包里拿出来飞快地披在了身上。看到他身上的白大褂,人们激动地喊着,“有医生在!”,像是找到了某种依靠。
?
这位刚刚接受岗前培训、试工第一天的年轻人,或许并没有太多实战经验,却在这个紧急时刻挺身而出。
?
?
当伤者越来越多,除了自己尽力救治,他也开始指导身边的其他年轻人,教他们要领,试图救治更多的人。其中有一位被救过来的是郑大一附院的医生,救醒后她恢复了体力,也加入进来一起救治其他伤员。
?
六个多小时里,于逸飞跪在被水浸泡过的地面上,救助了十几个人。当后续的救援力量赶到后,他的膝盖已经红肿,脚被玻璃碎片划伤,身上的白大褂沾满了血和泥。心肺复苏耗尽了他所有体力,他双臂几乎抬不起来,也一度瘫坐在地上无法站起。
?
有人接班后,筋疲力尽的于逸飞准备回家,这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他发现自己的书包不见了,抱着试试的心态他向身边的人求助,现场的乘客都自发地帮他寻找书包,很快就找到了。令于逸飞感动的是,刚刚自己还在帮助别人,而现在他成了“被大家帮助的人”。
?
离开地铁站已是深夜,凌晨1点半,于逸飞才借到别人的手机,告知家人自己的平安。此前,他为了让父母安心,曾在地铁里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被成功救离地铁站,在附近的旅馆休息。
?
凌晨4点半,于逸飞终于“游”到了父亲工作的医院,将近10公里的距离,在那里安顿下来。那时他才知道,因为看到了他在地铁站救人的视频,担心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家,母亲曾经跑到暴雨里,一直站在家附近的路口等着他。
?
今天,郑州人民医院决定,于逸飞免予试用直接录用,这在过去体制内很少见。
?
?
回想起地铁里的惊险一夜,虽然后怕,但于逸飞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不少人在网上看到我的故事后,给我发微信,各种称赞,说正能量传播得好。但我觉得这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他说。
?
郑州的这场暴雨带来了灾难与危机,但也让我们看到许多人性闪光的时刻。人与人之间守望互助,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地参与其中,用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提供帮助。有人像于逸飞这样用自己的专业救助他人,有人组成线上志愿团队收集各种求助信息,有人协调捐款与物资……
?
就像那份250多万次点击、不知帮助多少人的“待救援人员信息”腾讯文档,它的最初创建者大学生manto所说的那样,
?
这场暴雨给她的就业启示是:
“要做一个能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
?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WeLens):那位在郑州地铁5号线里救人的年轻人,今天火速转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