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风雪太行山–栗堆金(文)赵建红(诵读)
*笑话 妗子外甥猜谜语–赵长生
*小小说 菊–张金苏
说明:发表先后以当天发布为准。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作者:赵保福
“斜门歪道,转弯抹角”无疑是两个贬义词。其意思也无需多解释,说多了还有亵渎人们智商的嫌疑。
然而,龙年春节去了一趟贵州镇远古城,却颠覆了我的浅薄认知,不得不慨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贵州镇远古城从公元200多年设县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历史码头、巨富商贾云集。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古色古香,层楼叠榭。既有江南庭院的风格,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得镇远的古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漫步舞阳河畔,领略春江渔火的诗情画意;徜徉古城蜿蜒幽深的巷道,听老宅讲那沧桑的,甚至“离奇”的故事;感受镇远历史的厚重和昔日的辉煌。
虽然目击到的古城有不断扩建翻修的痕迹,但是,城内外仍然保留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格调。
当驻足傅家大院门前时,看那简介牌上赫然写道“建于清代,是典型的斜门歪道……门楣上的‘封唐召泽’和‘良弼名家’的匾额,彰显了家声郡望。傅家为清代镇远富户,有裕盛老行、义盛隆行、裕盛荣行、泰昌鑫行四大行,铺面众多……”。
来到杨茂兴大院门前,简介牌上又写道“建于清代,为镇远比较独特的转弯抹角建筑。观赏垂花门罩下的‘瑞洁衔环’、‘清白家声’、‘书园’等门额,就知道非等闲人家。”
看到这里,在颇为惊诧之余,我就纳了闷了。贵州曾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之说。这么多巨富商贾云集镇远,又怎么能说“人无三分银”呢?至少有以偏概全之嫌。再说,腰缠万贯的商人为自己拓出一方天地,建一座方方正正,美轮美奂的宅院,肯定不会有什么困难。即便是“地无三尺平”,民居构建出于无奈,依山就势而筑,整体看上去不太规整,也无可厚非。为什么偏要弄出个“斜门歪道”“ 转弯抹角”而别出心裁呢?
况且, 査百度百科:“斜门”指大门斜着开。“歪道”则是指斜着的过道或马路。这种现象在风水上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可能会对家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又经过一番较为详尽的实地观察后发现:镇远古城大多数古民居的大门与外面的街巷不平行(或者说不垂直).小巷也不与大厅正对,而是刻意将门的朝向转一个15度左右角度,斜斜地对着巷道。
老住户们如是说:“斜门”不能乱“斜”, “歪道”也有讲究。必须由大师根据建房人的生辰八字,推出门顶上乾坤卦的朝向开的一扇门。也有人说是易经中的“24山”。一周为360度,每隔15度画一条线,一共有24个。斜门就是其中之一。寓意着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还有说法是:门不对巷,财不漏白,“斜门”可聚财。“斜门歪道”暗藏着风水学和商经秘密。
先有斜门,后有歪道。户外面走的巷道不叫歪道。200多年前,清代指的“歪道”是仆人丫鬟命不好的人,进了斜门后低头沿着墙角走的一条路,称之为歪道。正道是主人家达官贵人才能走。这个说法渗透着封建社会的人格尊卑观,当然不可取。
镇远民居的“斜门歪道”实在令人费解。要说取决于“风水”“八卦”也还真有点似非而是。说“非”,我们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难道悠久的“风水”“八卦”学说,流传到镇远就变调了?说“是”,眼前的“斜门”,曾经的“富商”“显贵”都明摆在眼前,事实胜于雄辩,不容置疑。
如果说镇远的“斜门歪道”莫衷一是,而镇远杨茂兴大院是有代表性的“拐弯抹角”建筑,却有着鲜明的积极向善意义。
据说,杨茂兴大院往日的主人,是镇远颇有名气的大善人。经商讲诚信,童叟无欺,救困扶贫,乐善好施。而且,临街的庭院建筑也要顾及山庄小巷,狭窄弯曲,转角处通行不便。于是,让出自家的方整,抹去墙体的棱角,砌成圆弧形状。让推车挑担的过往行人更方便,免磕碰。在杨家的影响下,其他人家也纷纷仿效,蔚然成风。这是利于他人的大爱之举,凸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别了镇远古城,歪词竟有正解,平添新奇阅历,庆幸不虚此行。
赵保福 笔名嘤嘤鸟,河南省林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红旗渠报》、《芝兰园》,其中《捕蝉新雨后》曾获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网络春晚二等奖。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散文】正说“斜门歪道” | 赵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