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建生
诵读|新生
制作|旭日东升
文?| 郭建生
? ? ? 去年三月,在老家城北村,我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漫话城北村剧团》的小册子。
?
? ? ? ?这本书是城北村老干部、剧团老演员们自发组织编写的,书中记载了从1944年抗战烽火中诞生的城北“和平剧团”,到合作化时期的城北剧团;从学大寨时期的城北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北剧团;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剧团解散,到新时代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开枝散叶,轰轰烈烈、生生不息70年的历程。
?
? ? ? ?城北剧团由小到大风雨兼程,一路坎坷。“和平剧团”成立之初,因为资金短缺,就把村里一颗珍贵的“血柏树”卖掉,用于建剧团,置戏装费用。后来被编为顺口溜调侃:
?
上去石村岭,
看见城北两根种,
出了血柏树,
就把剧团拢。
林州市罕见的血柏树
林州市罕见的血柏树
?
“和平剧团”老师、演员齐心协力,苦练内功,一举成名,一直从豫北演到山西省岳阳县,在岳阳县差点被正在组建的林县剧团整体收编。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大队党支部书记高善俊、团长郭贵才更是注重打造团队的正规化、剧目的标准化、规范化,一时成为剧团大转折、大兴盛、大翻身的时期。谁知好景不长,1963年初,由于政治风向的变迁,剧团刚从山西风尘仆仆演出归来,厄运亦随之而来,大队党支书被打成了黑支书,团长被打成了黑团长,剧团被指为黑剧团。但这个团队并没有因之而消沉。后来反而满血复活,很快恢复了演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时,没钱增置剧装,就组织演员自带干粮,到河顺火车站、林钢矿山、林钢焦化厂装矿石、卸车皮、上精矿、出焦炭,自己挣钱添设备;请本村能工巧匠郭伏华仿制盒子炮、步枪、冲锋枪,大小提琴、三弦,样样逼真,经济实用。?
?
? ? ? ?看着一页页墨香四溢,图文并茂,饱含深情的文字,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城北人对戏剧的热爱,爱得热烈,爱得深邃,爱得痴迷……
?
感慨之余,我的思绪瞬间穿越时空,回到了孩提时看戏的一幕幕……
?
打记事起,村里就有剧团。记忆中,最早是在老戏楼看戏。老戏楼在村中央靠南边的地方,坐南朝北,青砖黛瓦。我眼中的老戏楼脱漆斑驳,少角没棱,墙砖凹凸不平,戏楼顶上杂草丛生,青了黄,黄了青,年复一年。听村里老人说,老戏楼是民国前建的,城北4年一届的“奶奶香”,接奶奶,送奶奶,唱对戏,点老杆,轮番在这里上演,甚是热闹。
?
城北村古戏楼
古戏楼残留碑刻楹联
在老戏楼看戏,我还是“儿童团”,每每看戏,都是绕在父母左右,紧跟不掉队。看戏也是图人多热闹,看着看着就上“呼噜山”,记忆也是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零散。但有两出戏让我难以忘怀,历久弥新。
?
郭春和演《寇准背靴》中的寇准,他嗓眼儿大,声音高,唱腔字正腔圆,表演惟妙惟肖。尤其“跟踪”一折,为查明杨六郎死活真象,夜深人静,寇准暗暗跟踪柴郡主到花园送饭,害怕暴露自己,就把朝靴背在身上,光着脚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追赶,最后发现杨元帅还活着,设灵堂是蒙骗众人。跟踪途中,春和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边跑,头上的帽翅一边有节奏的晃动,有时先左边上下扑楞楞摆,后右边上下再扑楞楞动,到高光时刻左右两边同时扑楞楞摆动起来,把冠准为国操劳的形象表演得活灵活现,出神入化。观众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因为春和演的好,《寇准背靴》成了城北剧团的拿手戏,走一处,响一处,唱一处,欢乐一处。
另一部《对花枪》,戏里有罗成、罗焕对枪比武的场面。小时候,看的多了也能记个七七八八。我和堂弟郭现生,同年长岁,小时候形影不离,是最要好的小伙伴。演罢《对花枪》,我们就会叫上几个发小,在大街上模仿一番。我演罗成,他演罗焕,用棍棒作刀枪,比武论英雄,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嘟囔着道白。大人们看我们表演得有模有样,就直呼我“罗成”,他“罗焕”,叫响了童年。
后来,小学初中在本村连读,村里唱戏多,泡戏院就是家常便饭。即使到河顺上高中、参加工作,节假日回家也是逢戏必看,记忆更加深刻。
?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戏楼被拆,戏园子迁到了现在村委会的后边。后来,因为社员建房,戏园移到了村委会大院内。再后来,2019年撤墙透绿,拆了村委大院的舞台,支书李金生和村支两委当年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于次年在龙山庙建了舞台。按说有了唱戏的地方就该消停了,但干部们总觉得龙山庙离村子较远,村民看戏不方便,心心念念想在村里边再建,去年秋罢在原村小学旧址扎起舞台根基,后因疫情影响,不得已暂时停工了。
城北村上世纪70年代戏楼演出场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城北剧团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主要演样板戏、现代戏和自编节目。直到改革开放初,古装戏重返舞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才恢复原来的“城北剧团”。
城北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誓词
?
? ? ? 1966年12月29日,城北村党支部学习毛主席著作总辅导员郭章生同志代表“支管两委”宣布城北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正式成立,并组织宣传队主要成员进行集体宣誓,郭羊年为宣传队队长。城北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高峰时演职人员达到了110余人。那时县里,公社经常组织汇演,每次公社汇演都点名城北宣传队参加,回回评比得头奖,县里表演也获奖频频。那年月,我和小伙伴们到大队部玩耍,看到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锦旗,上下三排,四面都是宣传队的“战利品”。
?
赠送城北剧团的锦旗
? 城北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还作为使者,到百莲坡、铜冶、岗子窑煤矿,安阳县上庄、河顺路家脑、定角等友好村庄慰问演出,解决了群众生活用煤,生产小队大牲畜过冬饲草困难,换回了多个经济发展项目。城北群众对宣传队的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就是今天提起依然赞不绝口!
?
? 城北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台上演英雄,台下做英雄。他们在城北修建圆大池、东沟、西沟“三大水库”,深翻平整土地,垒大寨岸战斗中大显身手,屡立战功。上初中时,老师经常带我们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干劲冲天。宣传队的演员们说快板,三句半,鼓劲加油,渲染氛围;放土炮,放土批,推小车爬马机,艰苦地方,危险处境冲锋陷阵。他们和全村群众苦干实干,改变了城北土薄石厚,干旱缺水落后面貌。城北村深翻改土取得的成绩,惊动了林县县委,号召全县学习城北,记得当年有一句流行最广、叫得最响的口号是“北学城北,南学上庄。”
? 那时候,? 舞台照明也“靓”了起来,最让人高兴的是电打布景,电闸一合,舞台上五光十色,风光旖旎,戏剧艺术魅力越发光彩照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前,村里没有电视,看电影也很稀罕,能在家门口看大戏,是社员们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每逢村上唱戏,男女老少就顾不上吃饱饭,抢着到戏园占地方,长的、短的、高的、低的各种凳子椅子摆成一片;附近三里五村的,听说城北唱戏,成群结队蜂拥而至。城北有亲戚的,老人小孩还会小住几天,唱罢再走;大姑娘小媳妇们不甘寂寞,换上新衣裳,涂脂抹粉一番,打扮得像花似的到台下相亲约会,说长道短。戏园子里总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密麻麻,水泄不通。开演了,观众们有的瞪大眼睛,有的伸长脖子,有的掂起脚尖,生怕看不见,听不清,错失瞬间……
?
(未完待续)
?-?作 者 简 介–
郭建生??林州市城北村人,50后,金融系统退休职工,市民协会员,爱好写作,书法。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河顺文艺. 第132期】散文?城北剧团的去岁今生(音频)(1) | 郭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