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谒黄崖洞
? ?作者? ?杜? 京??
?
提起黄崖洞,誉满天下,闻名遐迩。
?
拜谒黄崖洞,这个愿望珍藏在心底已经很久很久……
?
巍巍太行山(摄影/杜京)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山路蜿蜒曲折,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黄崖洞。岁月长流,硝烟已逝,历史的画卷永远定格在太行山这片高耸险峻的悬崖峭壁上。如今,这里依旧是不变的红色气质,依旧是不变的黄色容颜。
?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前夕,朱德的孙女朱新华、罗荣桓的外孙女陈炎炎及丈夫陈威,我们一行回到我的老家山西长治,回到先辈们八年抗战生活过的太行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拜谒黄崖洞。
?
?
黄崖洞,位于山西省黎城县西北部赤峪沟西端的群峦叠嶂之中,距县城45公里,与武乡、左权两县相邻,因这里的悬崖陡壁皆为黄色,东崖半空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黄崖洞主峰海拔1600多米,壁立千仞,陡崖崛起,山溪空谷,绿树葱茏。
?
?
一首亲切悦耳,委婉动听的晋东南民歌在耳畔回响,感人长绵的歌声,带给我们遥远的思念,余音袅袅,回荡山间。一群黄崖洞景区演艺部的年轻人,站在昔日“黄崖洞保卫战”的南口阵地,今天的太行门广场,吟诵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令人热血沸腾。
?
我仿佛看到,80多年前的今天,耳畔想起抗日救国的呐喊,一批批有着坚定信仰的大学生,一群群打鬼子报仇雪恨的大工匠,一个个燃烧着热血的青年人,为了抗日杀敌集结在太行之巅,黄崖洞里摆战场,他们用信念造出了中国第一枪,他们用智慧造出了威震敌胆的马尾弹,他们用生命造出炮弹送日本鬼子上西天。
?
……
巍巍太行山,滔滔漳河水,高耸入云的山峦险峻奇峰。硬红石英砂岩自然形成山岳,大自然鬼斧神功将其劈出一道峡谷,峭壁连绵数十公里,蔚为壮观。每一道山崖如刀削,每一道峭壁如斧劈,左崖如剑,右峰似刀,我们沿着崎岖陡峭的山道向黄崖洞攀登。
?
?
今天,来到这万壑千峰铜墙铁壁的太行深处,当年黄崖洞兵工厂机器的轰鸣声,“黄崖洞保卫战”冲天的呐喊仿佛还在回响在耳畔,透过岁月的硝烟,寻找当年那段值得追忆的历史;聆听那一个个军歌铁马的战斗故事,感受我们的先辈不屈不挠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忠贞信念。
?
黄崖洞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杨雯向我们介绍,黄崖洞既是优美的自然景区,又是红色的革命圣地,是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所在地。在方圆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自然景观和红色文化完美融合:拔地而起的赤壁丹崖,高开千仞,势欲摩天,这是黄崖洞最为独特的地质奇观,象征着坚毅刚劲的中华民族精神。
?
1938年10月,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建立军火工厂,发展太行山区军事工业”的精神,于1939年3月4日副参谋长左权和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亲自勘探选址,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对实地视察后,一致决定将新址选在太行腹心区一座叫水窑山(俗称“黄崖洞”)的大山里,并当即决定成立工事委员会,由朱德兼任工事委员会主任,亲自领导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
?
在朱德、彭德怀的关怀支持下,兵工厂的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40年,兵工厂先后研制、生产出五五式步枪和八一式步枪及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地雷。1941年初,又研制、生产出五0炮及其炮弹。从1941年1月到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生产五0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的最高月产量为步枪400多支,五0炮50门,炮弹2000多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火力。朱德总司令曾将该兵工厂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
朱新华说,我曾经听爷爷说起,黄崖洞有着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成为八路军军工部兵工厂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军工基地,因为那时的黄崖洞兵工厂是昼夜生产,一到半夜,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只有这里有电,当时是采用蒸汽发电,所以黄崖洞兵工厂被称之为“太行山上的小天津”。
?
?
朱新华、陈炎炎对于爷爷、外公讲过的“黄崖洞保卫战”故事,都很熟悉,记忆犹新。1941年11月,侵华日军为捣毁黄崖洞兵工厂,集结重兵、大举进攻黄崖洞,出动7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坦克等掩护下,从南到北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
?
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直接领导下,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与多于我军6倍的敌人浴血奋战8昼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被八路军总部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光荣称号。黄崖洞保卫战粉碎了华北日军妄图摧毁八路军军工生产的阴谋,在此后将近5年的时间里,大山深处的黄崖洞兵工厂为抗战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黄崖洞兵工厂共造枪9758支,修枪万余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千门,生产各类炮弹24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
?
走在山间的丛林小路上,杨雯向我们讲述了在“黄崖洞保卫战”中,七连一班长叫马兴国,身负重伤,两眼全都被敌人的炮弹片炸瞎了。此时,他仍对战士们喊:“我们人在,阵地在,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在黄崖洞前。一口气向山沟中甩出了一百多枚手榴弹,毙伤30多个敌人,最终不幸中弹牺牲。
?
?
当战斗到最后时,七连阵地上只剩下一位司号员崔振芳。
?
整整7天7夜,崔振芳孤身战斗在陡崖上,居高临下,投出了100多枚手榴弹,炸死敌兵数百人。最终投尽了所有的手榴弹,人也累得爬不起来了。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增援部队赶到的呼喊,他用尽全身力气,刚站直身体准备迎接战友,不料却被一块炮弹崩起的石块击中了喉咙,顿时血流如注……
?
小号兵倒下了,牺牲时年仅17岁。与他相伴的只有那把心爱的军号。冲上来救援的一班长王兴国,噙着泪水捡起这把军号揣在怀里,振臂高喊“为崔振芳报仇,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愤怒的炸弹带着战士们满腔的仇恨飞向了敌群,爆炸声伴着巨大的气浪,整个山谷地动山摇。战后为了纪念这位司号员,特意为他创作了一尊雕像。伫立在松柏丛中的一尊白色塑像前,我们向这位伟大的英雄默哀致敬,小号兵崔振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
崎岖的山路唤醒了记忆。1942年9月,为纪念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黄崖山脚下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一尊7米高的纪念碑伫立在中央,碑文上刻着44位烈士的英名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
?
那些为了建设黄崖洞兵工厂挥洒汗水的工人、那些为了掩护兵工厂受难的老百姓、那些在保卫战中英勇战斗、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八路军战士,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
我们一行千里迢迢来到黄崖洞,发自内心的祭奠拜谒。英雄的故事,在千山万壑中传颂;英雄的名字,世世代代永远铭。朱新华说,此刻我仿佛听到了爷爷在和我说话,我听到了他亲切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太行山深处。
?
?
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山鹰在山顶盘旋,时而缓缓停翅,时而展翅飞翔。怀念先辈,一种庄严肃穆之情在心中油然升腾。此时此刻,我们默念,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坚守先辈们这份平实而庄重的誓言与信仰。
?
一路走来,当我们站在“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前默哀致敬,心中的感动叩击着我的心灵。我仔细搜寻着墓碑上那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黎城县委办公室主任岳保国告诉我们,这些牺牲烈士都很年轻,其中大多数人的生命在20多岁时便戛然而止。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不再平静,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
?
陈炎炎感慨地说,追寻当年革命先辈的足迹,拜谒黄崖洞深感震撼,八路军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无愧为壮举。
?
朱新华说,今天,要让后人铭记于心的,就是由这些年轻的无名英雄们用鲜血生命书写和创造的历史。在那些英烈模糊的肖像背后,究竟蕴含着他们怎样的生命激情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我们的先辈,品德高尚,精神永存。
在前往黄崖洞的小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77岁的守陵人赵乃堂。他一头白发,面带笑容,和蔼可亲。赵乃堂的父亲赵连忠参加过黄崖洞保卫战,父亲兄弟4人中,就有3位在黄崖洞兵工厂工作。
?
如今,赵乃堂独自在这深山里陪伴英雄已经30多年。每逢清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他都要为烈士们献上花束。我问他:“在深山里你独自一人害怕吗?”他淡定回答:“我从来没有害怕过,有咱英雄的八路军战士和我在一起。”
?
赵乃堂从未成家,无儿无女,独自一人在黄崖洞守候烈士陵园,30多年如一日。“我以陵园为家,我这一辈子都要在这里,好好陪着英雄的八路军。”他的一番话,透出那份质朴与真情,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
抬头仰望高山深处的黄崖洞,聆听动人故事,如同眼前再现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映射出年当年英雄们挥戈奋战的英勇无畏,书写着抗日战争夺取胜利的英雄史诗。我们久久的伫立在黄崖洞前,陈炎炎对朱新华说:“你爷爷真伟大,怎么会想到在黄崖洞建兵工厂?”。朱新华说,“我听爷爷说过,当时就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生产出咱们自己的武器,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
?
行走在陡峭的山路,眼望延绵起伏的山峦,晴空万里,满眼绿荫,山峰吹来,仿佛是前辈在呼唤,英烈的声音,谆谆教导,分明是在激励着后人,踏着红色的足迹,沿着崎岖的山路,勇往直前走向远方。
?
拜谒黄崖洞,一座永恒丰碑矗立在我们心中。
注: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
作? 者
杜? 京
朗诵者
小? 雨
本名陈晓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资深节目主持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因品学兼优,毕业时就被中央电视台直接选拔录用,成为央视节目主持人。30多年来一直在财经频道担任主持人,曾主持《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经济与法》、《地球故事》、《金土地》、《艺术品投资》、《健康早班车》等栏目,并在央视财经频道的各种大型特别节目、直播活动,如“3.15”晚会,“为了绿色家园”等节目中担纲主持,阅历丰富。目前仍是央视著名栏目《经济半小时》主持人。
配乐合成
危 ? ?羚
天津电台高级编辑,业务指导,薇电台总编辑。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获得者。有多篇广播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多篇纪实文学作品发表与获奖。曾受邀在多所高校讲授广播专业课程多年,出版专著《一个广播人的多维思考》、大学教材《广播音响报道实用教程》、《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等。
薇电台是一个以传播有声文学作品为载体的文学艺术和播音艺术展示交流平台。是目前国内一流的文学艺术自媒体。目前已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腾讯官方双认证,成为网络时代真正意义的自媒体专业电台。
张东光
张梦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 ,薇电台创建人,主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薇电台):美文美声《拜谒黄崖洞》作者 杜 京 朗诵 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