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摘? 要

发生在1942年6月 日的雪村之战(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窝北镇下属)可以说是八路军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也是教训最深刻、最值得反思的一次战斗。此战,司令员常德善阵亡,政委王远音自杀殉国,冀中军区八分区几乎全军覆没,惊动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中央军委为此修改了章程,改变部队中政委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在军事行动中,统一由军事首长最后决定。

我军的政委制度,始于1927年三湾改编。

在我军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搭档,例如彭习、刘邓、陈粟、林罗,无一不是主官打仗超级厉害,政委把控能力很强,还能偶尔客串一下对方的工作,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如果政委超越职权,也容易带来一些后果,例如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雪村战斗。

1942年5月1日,华北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纠集日伪军5万余人,对冀中根据地突然发起”大扫荡”。此时冀中军区有5分军分区:王长江、旷伏兆的6分区,于权申、吴西的7分区,常德善、王远音的8分区,王凤斋、吴立人的9分区,以及周彪、帅荣的10分区。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旷伏兆(左)、周彪(右)

建国以后,旷伏兆、周彪都是开国中将,吴西是少将,王长江是大校。

雪村之战是怎样一个来龙去脉呢?让我们将时光倒流,重新回到1942年春夏之交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01冀中八分区及其司令员和政委

冀中八分区是冀中军区下属的二级单位。冀中军区成立于1938年4月。吕正操(开国上将)任司令员,王平(开国上将)任政治委员(后由程子华继任)。
当时冀中军区下辖五个军分区和三个支队:
第六军分区 司令员:王长江 政委:旷伏兆
第七军分区 司令员:与权伸 政委:吴西
第八军分区 司令员:常德善 政委:王远音
第九军分区 司令员:韩伟 政委:魏洪亮
第十军分区 司令员:周彪 政委:帅荣
南进支队 司令员:赵承金 政委:谭冠三
回民支队 司令员:马本斋 政委:郭陆顺
骑兵支队 司令员:马仁兴 政委:汪乃荣
每个军分区都有两个团的正规八路军和三个地区队,拿八分区为例,下辖23团(野战团,三个营九个连)和30团(基干团,两个营六个连)以及第33、37、41三个地区队。
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是山东峄县人(今天枣庄市驿城区)。1929年参加红军时开始给关向应(贺龙的长期搭档,1946年病逝)当警卫员,然后在部队当排长、连长、团长、是一员从枪林弹雨里冲杀出来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骁将。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常德善

常德善战场上曾经救过贺龙的命,贺龙一提起常德善总是说:没有常德善就没有我贺龙。长征时常德善任红六师参谋长。抗战爆发后随贺龙的120师来到冀中,冀中军区成立时吕正操嫌人手不够硬,就像李云龙要张大彪一样,特意跟贺龙把常德善要过来当顶梁柱用。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王远音

八分区政委王远音是山西五台县人,学生出身,“一二九”运动的骨干。抗战爆发后跑到平西参加了游击队,很快就升到路西一分区总政部副主任,后来到冀中八分区当政委,牺牲时才27岁。

王远音比常德善小3岁,但是在冀中8分区战斗的经历却比常德善更早,抗战初期就与汪之力组织了游击队。后来,改编为晋察冀5支队,王远音是政治部主任。1938年,改编为独立师,王远音是政治部副主任。随后,王远音先后出任冀中3分区、8分区的政委。

常德善到冀中8分区后,在3年多时间与王远音配合默契、珠联璧合。

正因为二人都是久经考验的老革命,又在一起多年,所以对日军大扫荡早有准备。等日军进攻一开始,两人就率领分区机关与23团2营跳到在饶阳、武强等地,在滹沱河、子牙河、滏阳河两岸活动。

02为何重返包围圈

1942年4月,“五一”大“扫荡”前夕,根据冀中军区的统一部署,冀中八分区也进行了反“扫荡”的准备工作,并把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分成几路,分头活动,以免被敌人一网打尽。

当时八分区机关及主力部队23团(三营九连制的大团)和30团(六连制小团)分兵情况是:

23团一营,归冀中军区直接指挥,负责保卫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

23团团部和二营、三营,由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率领,在深武饶安(今天的衡水市下属深县、武强、饶阳、安平)腹心区活动;

八分区副司令孔庆同,带小部队,在任河大地区(任丘、河间、大城三县)坚持;

八分区参谋长李弗畏,带分区警卫营,在献县、交河一带活动。

本来在“扫荡”之初,常德善带着队伍已经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那为什么要二进合围圈,以至于遭受几乎全军覆没司令员、政委全部牺牲的厄运呢?

原因有两个:一是上级要求,二是收容部队。

基于以往战斗经验,冀中军区判断扫荡已经接近尾声,敌人已经开始撤离。于是5月21日、22日冀中军区两次发来电报,命令常德善率部队重返中心区、打开局面、恢复地方工作、稳定群众情绪。但万万没想到上了敌人的当。

这次由冈村宁次策划发起并亲自指挥的“五一大扫荡”不同于以往。狡猾的日军在扫荡进行到一半后,就装出一副火急回援的架式,白天一辆辆汽车驶向沿线大据点,像是撤兵的样子,实际上并未撤兵,而是隐藏起来,虚网以待。

自五月中旬后,敌“在献县北之臧桥附近堵塞子牙河,以抬高滏阳河、滹沱河水位,沿河岸及公路沿线增派日军守卫。白天以骑兵、自行车、装甲车、汽艇来回巡逻,夜间则到处举火照明。阻我越渡。而在河肃路(河间至肃宁公路)以南滹沱河以北地区,于五月底以前,则一直不设点,不建碉,故留空隙,作为所谓‘诱导圈’,采用‘张网捕鱼’、‘张口待食’战术,三五天奔袭合围一次,寻我主力作战,只要一处发现我军主力,敌即从四面八方,天上地上,蜂拥而至。这些地区正是上级命令八分区前往的中心区。”

扫荡开始后,八分区第30团作为基干团,奉军区命令留在中心区坚持斗争。在大扫荡之初就在饶阳县五公村被敌人合围,损失惨重,电台也在突围时埋了起来。与上级失去联系。常德善所在的八分区是“五一大扫荡”期间冀中军区损失最大的军分区。主力23团团长都牺牲,这一切让司令员常德善和政委王远音心急如焚,急于收拢部队。

因此,6月7日,常德善率领部队,以急行军速度越过河间至肃宁的公路,来到献县西北角紧靠肃宁的湾里、泥马头一带,与30团残部取得了联系。计划次日,也就是6月8日会合(30团还想多收容些被打散的战士)。

但此时出现了新的情况:通过敌情侦察和电台联系,探知四周的敌人很可能要合围河肃公路以南、滹沱河以北这一地区。常德善司令员主张不等到明天,立即转移,跳出合围圈。王远音政委则认为找到30团太不容易,主张等到明天见了30团再说,双方意见分歧很大。

03司令员政委之间的争吵

当年双方具体是如何争论的,这只有找当事人才能搞清楚。据了解,当时在场的,除了常、王两位首长外,还有八地委组织部长罗玉川(解放后任林业部长)、八分区侦察科长张晓冰(离休前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宣传科长张迈君(解放后曾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八分区武委会主任石豁(解放后任国家黄金管理局局长)等几个人。
据石豁回忆:听见侦察科长张晓冰汇报,讲敌人调集多少兵力,河间、肃宁都有敌人司令部,还有机动部队,要合围这一块地方。接着听见常司令说,敌人合围,中心目标一定是我们,据我的经验应先跳出去,到子牙河以东去。政委说,30团这么残酷,不容易。意思是说30团能坚持,我们也能,怕什么?又说要不司令员出去,我带人留下。
常德善是个很豁亮、很开朗的人,一听这话就生气了,说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挂这么多花,还没人说我怕死。一时间僵在那,沉默了好几分钟。过了一会,又听见常司令说,我是个老粗,弄集训计划非你不行,可这是战争。意思是说,打仗的事,军事上的事,应该听我的。又说:上级有指示,咱们俩不能分开活动。就听见他们两个说来说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候又听见侦察科长张晓冰说,敌人从没扫荡过雪村、顶旺。这两村离公路都不远,是不是让30团到顶旺,咱们到雪村。敌人一扫过来就过公路。常、王二位领导听了,就看地图,王政委说,那就往北走,要是人家不扫到我们,就不动,猫着。司令员最后还是听了政委的意见,说走吧,通知队伍。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吕正操在回忆录中,是这样叙述当时的情况的:
常德善经过分析敌情后提出:看来敌人将有大的行动,有重点合击河、肃、饶、献边界地区的迹象,因此要赶在敌人行动的前面,今夜迅速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子牙河东去。王远音则从政治角度考虑,认为子牙河东是游击区,群众基础不如老根据地。再说,敌人一来就转出去,会有不好的反映,不好向群众交待。到最后,常德善还是尊重了政委的决定权。
然而,战争是冷酷无情,不讲情感的。在7日晚上,没有按常德善司令员说的,立即跳到子牙河东去,反倒往北走到靠近河肃公路的雪村,这就向悲剧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04终于被合围

1942年6月8日凌晨4点多钟,村庄还在沉睡之中。常德善率领部队开进雪村,悄悄叫醒老乡,号房子,布岗哨,首长们也刚进屋,就有侦察员跑来报告,河肃公路上梁家村方向,发现敌汽车纵队的长串灯光,大约有五六十辆车,呼啸而来。
几乎与此同时,敌情一个接一个报来,肃宁县城、献县臧桥,饶阳方向的敌人全都出动,正向雪村一带压过来。公路上的敌人下车后,即向雪村、顶旺一带推进,包围圈已经形成。

早上5点多钟,枪声响了起来,4000多敌人包围了仅有700多人的八路军。雪村往北到公路,是一大片没有村庄的开阔地。公路又比地面高出不少,敌人居高临下,重机枪一扫,八路军伤亡很大。
23团2营拼命死战,总算保护着常、王两位首长冲过了公路。但仍然没有摆脱敌人,鬼子汉奸的骑兵和自行车队,从两侧包抄过来,常德善司令员一看情况紧急,说分头突围。亲率一个连对付西南肃宁方向来的敌人,并亲自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边打边命令地方干部、机要员、电台员脱下军装换上便衣,冲出去。又让警卫员胡兰德烧毁文件,就在这时常德善被敌人机枪射中阵亡,时年32岁。
常德善牺牲没过多久,政委王远音腿部负伤,行动困难,为了不拖累战友,也用手枪自杀。30团政委汪威是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此刻他带着30团警卫连(又叫青年连)都是16到20岁的青少年,与鬼子拼杀,最后全部战死,汪威也自杀殉国,30团副团长肖治国、总支书记沈晓天、23团二营营长邱福和、分区侦察科长杨克服等也都战死……
战斗结束后,老百姓找到了常德善的尸体,发现他全身中了27颗子弹。乡亲们找个口破棺材,为常德善收了尸,草草掩埋。不料由于汉奸告密,头天晚上埋的,第二天一早县城里的敌人就来了。他们原来并不知道打死了八路军八分区司令员这条大鱼(当时日本人悬赏,常德善人头值是7000大洋)。
鬼子在汉奸带领下来到村里,并没有为难老百姓,照直把常德善尸体挖出,放在门板上把人头砍下,尸身又扔到坑里(解放后才移到华北烈士陵园,贺龙亲自为自己的爱将和救命恩人题写碑文:“功勋卓著,业绩永存”)。常德善的人头被鬼子放在鸟笼里,在河间县城门上挂了很长时间,最后只剩下骷髅。
按照常德善的资历、职务和战功,假如不牺牲,赶上1955年授衔的话,可以说中将打底,上将有望。

05痛定思痛的思考

在谈到雪村战斗失利的原因时,八分区一些老人除了谈到“错误地调集主力,重返中心区”及“政委在军事行动上未能尊重军事指挥员的意见”外,还谈到当遭敌长途奔袭合围,特别是敌大量使用骑兵,汽车、自行车队对我前堵后追的不利前提下,战术指挥上又未及时采用据守村落,控制制高点,昼间固守,夜间突围的战术,也是值得检讨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不合时宜地返回中心区,是走向悲剧的第一步,争论不休未能及时出合围,是向悲剧的第二步;那么,未能采取坚守村庄,以待机突围的战术反而在开阔地带且战且走,则是真正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当然,也许当时情况万分紧急,敌人已冲到村边,已没有条件进行防御部署进行抵抗了,只得往村外冲,冲过开阔地,冲过公路,冲过封锁线。
战争残酷,没有假设。麦地里,道沟中、公路上,到处是一具具各种姿势身穿灰绿色粗布军装的尸体。几百个八路军的战士、冀中平原的优秀儿女,长眠在开着鲜花的大平原上,长眠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家乡土地上……
1942年9月1日,中央军委为此作出决定:改变部队中政委享有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军事行动,统一由军事首长最后决定。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2019年9月4日,在肃宁县窝北镇雪村一带,有52具抗日战争烈士遗骸被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帽徽、腰带扣、子弹等物。经专家考证,其中41具与抗日战争时期的“雪村突围战”有关。

06惊动延安

雪村战斗的失利,影响非常大。在延安的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等都被震惊了。这么高级别的司令员牺牲,而且是和政委在同一场战斗中阵亡从未有过。中央军委专门为此开了会。

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华北烈士陵园

2014年9月,常德善、王远音都被被评为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老兵读史):雪村之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浏览 4,628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