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一:195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与全体将帅在天安门合影,紧站在毛主席身后的那位是“红军大管家”杨至成上将;杨得志上将[第三排右一]、杨勇上将[第三排左八]、 杨成武上将[第二排左一]

 

在开国上将里面,向来有“三杨”之说,指三位姓杨的上将:杨得志、杨勇杨成武,都是我军能征善战的猛将。

 

杨得志,湖南株洲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任第1师1团团长,率团坚守阵地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3个师的轮番进攻。1934年参加长征,组织指挥强渡大渡河之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得志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在冀鲁豫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解放战争中指挥石家庄战役,开创了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后率部参加太原战役,继又进军西北,参加陇东追击战和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战役。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夏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

 

杨勇原名杨世峻,湖南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

抗日战争中,曾数次击败日军进攻,击毙日军少将,解救卫立煌部。卫立煌曾亲送十万发子弹给杨勇,并言:“若得杨勇,天下可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在鲁西南战役中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又2个旅的先例。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也是志愿军任职最长的司令员

 

杨成武,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1929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击毙日本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阿部规秀中将。

解放战争中组织指挥了清风店战役、平汉北段战役等。1948年后任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组织指挥了绥远战役,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后参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二:三杨将军合影

 

还有一位姓杨的开国上将,因为是做后勤的跟这三位相比,虽然没有那么有名气但是他的贡献也比较大,这位特殊的上将,自然就是杨至成,贵州三穗县人。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三: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

 

其实说起来,在这四位“杨家将”中,杨至成是唯一一位科班出身的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同期的名将还有大将许光达、上将宋时轮,后来杨至成又去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军事造诣绝对一流。但世事就是这么无常,没上过军校的“三杨”成了南征北战的名将,而唯一科班出身的杨至成,却在后勤部门奉献了一生。

 

开始时,杨至成也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还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后来跟着朱老总上了井冈山,也是担任连长,还在一次战斗中亲自跟敌人拼刺刀。不过就是这次拼刺刀,让杨至成受了重伤,被毛主席和朱老总亲自安排担任后勤工作,成了红军第一任“大管家”。

杨至成在我军的后勤工作上开创了好几个“第一”:制作出了红军第一套正规军服,开辟了红军第一条邮政通道,建设了红军第一个电讯系统,提出了红军第一部后勤供给标准,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后勤学校……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红军时期的杨至成[中]左为龙飞虎、右为陈复生

 

因此,杨至成也被誉为我军的“后勤之父”。当毛主席穿上第一套正规军服的时候,哈哈大笑,对杨至成说:“你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五:1938年在莫斯科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亲笔题字给杨至成

 

1938年,杨至成因为劳累过度,再加上受过几次伤,身体越来越恶化,毛主席就亲自安排他去苏联养病。临行前,毛主席特地把他叫去,说去了苏联之后,帮忙照顾毛岸英和毛岸青。

杨至成在苏联共呆了8年,一直都跟毛岸英和毛岸青生活在一起。1938年时,毛岸英16岁,毛岸青15岁,正是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候,因此,杨至成对他们俩的成长绝对影响巨大。

而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对杨至成尊敬有加,杨至成虽然只比毛岸英大19岁,但兄弟俩不叫他叔叔,而是叫他杨老太爷。杨至成回国时,兄弟俩还送了他一张照片,背后写着:“送给亲爱的杨老太爷,请你不要忘记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居。”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1945年在苏联时的毛岸英与杨至成)

 

这样的感情,是谁都替代不了的,因此说杨至成是跟毛主席最亲密的开国上将,也并不为过。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七:1953年杨至成、朱德、杨立三

 

1955年授衔时,因杨至成在后勤工作上的巨大贡献,被众望所归地授予上将军衔。但杨至成却说:“我在革命的这几十年是尽心尽力工作的,但是和其他的同志比,可能我做得很不够。其他被授上将的军人差不多都在解放战争中当过兵团司令、政委。我在解放战争中没当过司令、政委,却也授了上将。有党的肯定,我很满足。”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八:1955年周恩来总理给上将授衔,左三为杨至成上将)

 

杨至成曾回忆说,在红军长征途中,他还为主席准备过一顿“救命饭”。那时部队行进至草地,部队准备的粮草都已经消耗完了,连附近能吃的野菜树皮都挖得差不多了。主席见手下的战士实在是饿得不行了,就把自己仅剩的那一点粮食分给了大家,自己却被饿得虚脱了。周总理知道后,忙找来负责后勤工作的杨至成,让他想办法给弄点吃的来。也就是这顿饭,不仅救了主席的命,也让毛主席一直记得他的这个情。

时间到了1957年12月,全国人民都在忙着过新年。有一天,杨至成接到了彭老总的电话,说让他带上夫人和孩子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去。

杨至成接到电话不知何故,却也不敢耽搁,急忙带着夫人出了门。来到菊香书屋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主席正在屋里等着他们。这一见面,主席就把他们夫妻俩让到饭桌上,指着桌上的四菜一汤说要请他们吃饭。

主席还对他说:“你这个供给部长可管了我好多年的饭,今天也换我管你一顿饭。”杨至成感动万分,他这才知道,主席一直都是记得自己的。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九:陈再道上将,刘金轩中将,孔庆德中将,杨至成上将,杜义德中将,范朝利中将,钟汉华中将。

 

杨至成执掌后勤部门多年,经手的财务何止亿万,但他一生清廉,不该得的东西分毫不取。建国后,他的表弟去找他,想让他安排工作,但他说:“我虽然有权,管财管物管工厂,但这些都是人民的,我不能用它们来谋私,也不能为你找工作,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硬是让表弟空着手回去了。

 

1967年2月3日,杨至成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

据警卫员回忆,在离世前的那天晚上,杨至成用毛笔写下了几个大字:日升,日落,日再升。

 

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图十:全家福,第一排左三为杨珠江;第二排左一为杨子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三杨开泰):开国上将中有四位杨姓将军,不是三杨开泰,他却跟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

(浏览 1,82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