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史书
1974年9月30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25周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都出席了招待会。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其夫人等一些外国宾客也都出席了招待会。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滕代远被安排在主宾席就坐,在他的旁边坐的是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建人,右侧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许德珩,两人拉着滕代远不停地询问,三人原本就是老朋友,因之前一段时间滕代远身体不适,有很长一段时间没露面,两位老友担心他的身体,这才拉着他不停的闻讯。
这让滕代远心里十分感激。
这次国庆招待会规模十分宏大,而且也很热闹,周总理尽管身体上也很不适,但依旧出席了招待会,周总理致辞并不长,全文一共也只有400余个字,但全场持续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却比周总理致辞的时间还要长几倍。
招待会在一片和谐友好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滕代远慢慢地也从座位上站起来,周围走过他身边的人也纷纷同他打招呼,就在他四下里张望,寻找自己警卫秘书的时候,一个五十来岁、身穿空军军服的将军出现在他的面前。
“滕校长,你好。”
滕代远仔细地看了看身边这位将军,却是一脸的疑惑之色,在他的记忆里,似乎没有此人的身影。
两人客气的握了握手后,滕代远忍不住好奇的问:
“请问你是……”
将军立刻立正姿势,向滕代远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是您的学生马宁,抗大六期毕业的,现在是军委空军司令员。”
“哦!”滕代远这才恍然大悟:“好啊,好啊。”
在了解了情况后,滕代远热情地与马宁攀谈起来,两人聊起了空军建设的情况,滕代远随即嘱咐道:
“要把空军建设成为使敌人望而生畏的打击力量。”
一直到走出外面,坐到汽车里,滕代远依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要选个能上天的空军司令”
1973年,中央开始酝酿新一届的海军司令员人选。
毛主席一开始考虑,是让李德生出任空军司令员,早在七十年代初,中央军委就派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带着曹里怀、王辉球、邝任农、薛少卿、梁璞五人组成工作组,到空军去指导工作。
李德生在空军干了一年,工作上卓有成效,是毛主席最为看重的一点。
但就在征求李德生意见的时候,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空军是一个技术兵种,我不懂飞行,所以不行。”
尽管毛主席心目中很属意李德生,但他心里也很清楚,李德生说得很有道理。后来在同周总理商量海军、空军司令员人选问题时,毛主席指出了两个关键:
“空军司令员要能上天,海军司令员要能下海。”
李德生向中央推荐了一个人,时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的马宁。李德生不仅是马宁的老上级,而且之前在空军指导工作期间,李德生对马宁的工作情况很了解。
更为关键的是,李德生知道,马宁自己就会开飞机,符合毛主席“空军司令员要能上天”的要求。
1973年2月的一天,马宁接到了在兰州开会的军区空军政委刘镇打来的电话。
“明天上午空军有一架飞机要来接你去北京。”
马宁在接到电话的时候,内心是一头雾水,电话里也只是说让他到北京去,具体是什么任务并不清楚,那时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政委都在北京,准备参加3月份召开的空军党委四届五次会议,政委刘镇也在兰州开会,当时家里的工作几乎全部都压在马宁一个人身上。
“要是我也走了,工作谁来负责呢?”
马宁回到兰州军区空军驻地下关营后,立即给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打了个电话,皮定均时马宁的老上级,两人在抗战时便有很深厚的友谊,或许老首长知道一些内幕也说不定。
然而一个电话打过去,皮定均对此事也是不知情,尽管他很关心马宁的情况,但他这时也无能为力,只好在电话里开导他:
“不用多问了,到了北京就知道了。”
1973年2月,马宁到北京后,叶剑英、李德生立即代表中央来找他谈话。
“如果你被调到空军,该如何开展工作?”
时隔多年后,马宁回忆起这次谈话时曾说了这样一句话:
“那会儿他们好像是在征求我的意见。”
不过,马宁那时才来北京,参加在北京的空军党委四届五次会议,对一些情况也并不了解,只是谦虚地说:
“我在市里工作,军里的工作我还没有摸透,到空军来不合适。”
李德生这时却反问了一句:
“如果一定要你来空军呢?”
马宁仔细想了好一会儿才回答道:
“要是一定要我来的话,我顶多在空军下面的业务部门,搞搞作战和一些具体的训练工作。”
那时马宁也只是意识到,自己可能调空军工作,但最多只是在下属的业务部门负责具体的作战训练工作。
事实上,早在1972年初,马宁到北京参加空军训练安全会议时,叶剑英在会上就征询众人对空军司令员、政委人选的看法,马宁就发表过自己的意见:
“像成钧,刘震,黄玉昆,张延发等,他们能力都很强,没有问题的话,这些人都可以胜任空军司令员、政委。“
马宁所提到的这些名字,多数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就参与了空军创建的工作,有的是刘亚楼将军还在的时候,就担任空军副司令员,他们这些人无疑具备着丰富的经验。
“空军那么多老资格,人家到空军干了几十年了,像过去的老首长聂凤智、成均、刘震等他们的革命资历都比我长。像我这样资历浅的人怎么能来空军当领导,当时想都不敢想。”
然而到了开会这天,周总理主持召开会议,上来后点名,头一个就点了马宁。
“到!”
马宁站起来以后,周总理亲切的看着他,详细的问了他几个问题,诸如“多大年纪了”、“还能不能飞”等等,马宁那时还没有意识到,周总理开会第一个点自己名是什么意思,事后才有老战友告诉他:
“你可能要‘驾辕’了。”
“驾辕”就是当空军司令员,那时马宁还以为对方是在开玩笑:
“你们可别瞎猜。”
一直到后来任命下达后,马宁这才意识到自己当了空军司令员,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会开飞机的空军司令员。
身残志坚——马宁坚持要到空军去
1939年12月,中央军委委派时任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赴晋西北地区,统一领导当地的八路军各部,反击阎锡山挑起的晋西事变。
等到晋西北的局势稍稍稳定后,1940年5月,滕代远又被调往抗大任副校长,接替调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的职务。正巧赶上了抗大第六期招生。
抗大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7年跟随党中央机关一起迁往延安,后来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的前五期招生,多数都是在红军之中的高级将领以及陕甘宁边区周边的青年知识分子以及优秀的青年干部。
到1938年9月,为了响应中央把主要工作放在敌后的战略方针,抗大也从延安迁到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举办。
1940年4月15日,抗大第六期在河北山西武乡县蟠龙镇招生办学,这一批学生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各个敌后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山西抗日敢死队,山西牺盟会的基层同志,这部分人大多数都是参加过几次战斗,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毫无疑问,马宁就是属于其中之一。
马宁是河南沁阳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参加八路军。
被选入抗大第六期学习时,马宁才刚刚调任八路军129师十一旅司令部作战参谋。
抗大六期的学员在文化基础上普遍就要差很多,根据一组数据统计,文盲与半文盲占43%,高小程度占24%,中学程度占31%,大学程度仅占2%。
尽管抗大的教育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十分简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党为国培养了很多的人才。
滕代远这一时期作为抗大副校长,对于抗大学员的教育不仅仅着眼于当下需求,还把目光放在了未来,他曾指示过训练部:
“一个合成军队指挥员不懂得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就学不好合同战术,就跟不上时代。我军的装备落后是暂时的,会不断改进的。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能把思想束缚在‘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上。”
不夸张的是,在抗大这段时期的教育,促成了马宁后来想要去空军的想法,尽管就连他也没有想到,他的空军之路后来会是一波三折。
1947年1月,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50团副团长,在参加金乡、鱼台战役中,腹部被一颗子弹击中。当鲜血淋漓的马宁被抬下阵地的时候,就连纵队卫生队对如此重的伤情也束手无策。那时马宁已经进入休克状态,当时卫生部部长詹少联打开包裹的绷带后,只见马宁腹腔里全是血,甚至还有寄生的蛔虫,未消化的食物。
以卫生队的条件,对于如此重的伤势,也显得有心无力,但医者仁心,马宁也已经被抬上手术台,也就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
马宁后来顽强地挺了过来。然而并没过多久,他便又负伤了。
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在湖北麻城熊家地区与桂系第七军遭遇,双方混战了一场,激战中马宁左腿被一发机枪子弹击中。
1998年8月3日,马宁将军在广州珠江宾馆接受采访时,还曾谈到了当年这次受伤的经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他率部于宣化店与敌遭遇。其时,他随部队正过一山沟,忽闻机关枪“突突”响。一战士当场毙命,他左大腿中弹。敌军是“广西猴子”,善爬山,尾追而来。两位战士见敌将到,一人拉其手,一人抬其足,连蹦带跳,跃下多级梯田,幸脱险。”
尽管这发机枪弹并未留在马宁体内,留下的只是贯通伤,但子弹在进入腿部后,打断了马宁的左腿腿骨。
虽然伤情并不严重,但在挺进大别山期间,马宁没有更好的环境来养伤,躲藏在老百姓家里时,时常遭遇国民党军的搜捕。为了不拖累老乡家,马宁只好拖着伤腿奔走在崇山峻岭之中,结果腿骨还在愈合中,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导致马宁左腿比右腿短了整整四公分。
1949年重庆解放后,马宁被安排到总院养伤治疗,疗伤期间妻子为了鼓励他,特意弄来了一本苏联的小说《真正的人——无脚飞行员》,小说的主人公不仅给了马宁自信心,还让马宁萌生了想要参加空军的想法。
“人家苏联人五脚都能飞行,我左腿只比右腿短了几厘米,为什么不能飞?”
很快中央军委就向全军发出了指示:
“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空军”,空军到陆军中挑选骨干和选拔飞行员。“
马宁毫不犹豫,直接找到老首长王近山,王近山被他磨得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他报名参加空军。
解放一江山岛——师长马宁亲自驾机侦查
“同志,飞机是要上天的,你这样的身体状况怎么能行?”
马宁报名参加空军,第一关面临的就是身体检查,考虑到自己左腿残疾,马宁临时在自己左脚鞋里垫了好几层鞋垫,然而这样的“花招”并没有瞒过负责检查的苏联军医。
第一关马宁就差点被刷下来。
好在马宁与曾为自己动过手术的纵队卫生部部长詹少联(时任军委卫生部干部处处长)熟悉,马宁赶紧托老战友为自己说情,好在詹少联与那名苏联军医关系还不错,经说情后,同意马宁参加下一项体检。
然而在最后一项检查嗅觉时,马宁又出现了意外,苏联医生拿出的五瓶溶液,马宁只能分别出其中三种,这一次任凭谁来求情,医生都不允许他通过。
那时空军从陆军中招收学员,也有许多人出现体检不合格的情况,当时马宁的上级也曾要求他,不如就留在地勤,但马宁说什么也不同意:
“我来空军,就是为了学飞行,如果选不上,我还是回陆军。”
好在老首长对马宁特别看重,特别批示给了他300斤小米,帮助他治疗好了嗅觉,马宁这才顺利地通过体检。
1950年7月,马宁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学员。
进入航校以后,马宁确实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尽管他身体上有着先天的劣势,但他学习的却非常刻苦,当时学校聘请的大部分都是苏联教官,许多人因听不懂俄语而发愁。马宁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学习每一个机种,他都是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飞行员。甚至于后来因为航校教员太少,马宁就坐在教员的位子上,帮助放单飞的学员保驾护航。
完成全部科目考核后,马宁顺利成为一名轰炸机飞行员。
1951年9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0师(轰炸师)正式在安徽蚌埠组建,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部队,下辖58团、60团两个轰炸团和空军二十基地场站。马宁航校毕业后,调20师任副师长。1954年7月28日升任师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马宁时为数不多的能直接驾驶飞机的空军师长。
就在马宁就任空20师师长前8天,毛主席于7月20日在中南海居仁堂指示:
“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敌占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军就曾考虑过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然而因为朝鲜战争爆发,不得不推迟。
随着朝鲜战争落下帷幕后,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战役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较于建国初年,我军在海空军的建设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为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奠定了基础。
1954年8月2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了解放闽浙岛屿作战会议,张爱萍汇报了解放大陈列岛战役的计划,即先取一江山岛,后打大陈岛。
一个月后,浙东前线指挥部成立,下设空军指挥所、海军指挥所、登陆指挥所,还成立了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和政治工作组。张爱萍任司令员,筹划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
马宁的空20师奉令参与作战,为了获取第一手的资料,马宁决定亲自驾机抵进各个战区前沿岛屿侦查。早在战争年代,马宁便养成了到第一线侦查的习惯,尽管现在参加了空军,但这个习惯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他的这个要求一出口,立即遭到了师部的反对,抵进前沿侦查,无疑要冒很大的风险,况且前沿岛屿上,国民党军还布置有齐备的高射炮火力网。
可任凭如何劝说,马宁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空20师也毫无办法,只好为他配备了一个强力的机组随行。
通过侦查,马宁大致了解了战区岛屿的实际情况,回来后便绘制了详细的地图,并寻找周边拥有相似地里环境的岛屿,命令轰炸机编队反复训练尝试,寻找一个合适的进攻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各个轰炸机编队的投弹命中率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5年1月18日,马宁指挥三个轰炸机编队,在开战伊始,便炸毁了国民党军在一江山岛上所有的通讯设施,敌人的指挥系统完全陷入瘫痪。
在海陆空三军的配合下,我军发起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仅用了35分钟便抢占了一江山岛主峰,随即迅速向纵深挺进,从下午14时20分发起战斗至17时30分,岛上守敌已经大部分被歼灭。
1955年9月,马宁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1964年,马宁晋升空军少将,成为名副其实开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