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团在太行山上

张先荷

李丽你让我写一些关于769团在太行山战斗的情况。我确实是写不出来,因为我看了你写的苏亭伏击战、打红都炮台,文章写的很好、很详实。我只知道769团在当时称为太行山上的拳头,小日本一听769团就闻风丧胆。下面我给你写一些小插曲,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们村就有好几个残废军人,就是在769团负伤复员回村务农,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没有什么新鲜事可谈,就是说些小日本在我们这一带怎么祸害老百姓。

第一件事是关于红都炮台,距辽县(今左权县)城30里,红都村有百户人家小山庄,位于辽县(左权县)通往榆社县公路中段,地势险峻,群山环抱,公路弯弯曲曲绕山而过。这里是太北地区东进西出的要道,属于左权管辖,小日本碉堡构筑在村西北海拔1351米山梁上,不仅地势险要,还易守难攻,往西榆社必经之路,往南与武乡县交界,往东辽县城(今左权县),并且碉堡修筑的十分坚固,地下有三层暗道,碉堡外石墙高垒,铁丝网密布,内装有迫击炮一门,掷弹筒一个,轻机枪两挺,电台一部。碉堡常住着30余人,碉堡里的头目叫矢烟尾生,满脸横肉。带有麻子,当地群众叫他麻鬼子。他经常带领日伪军在附近村庄抢劫掠夺,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1940年9月23日769团肖永银营长奉命带领一营担任主攻红都炮台任务,用当地民兵自卫队做向导、一营二营投入战斗,三营在公路两旁设伏为预备队,监视和打击辽县方向来援之敌。经过多次强攻均未成功,伤亡严重,因为敌人占优势地形,久攻不下。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小钢炮摧毁敌人碉堡才能拿下敌人的据点。指挥员喊拿钢炮来,瞄准碉堡给我发炮,从山底往上打,植被茂盛、地形复杂不好瞄准,打了几发炮弹没有效果,其中有一发炮弹落进了碉堡里面,但是炮弹威力不大,碉堡毫无损毁,对敌人也无大碍。战士们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有一个战士和指挥员说:我们部队里有一位红军战士打钢炮打的特别准,名字记不起来了,指挥员马上把这位战士找来商量用钢炮打碉堡一事,这位战士果然名不虚传,大拇指一竖,双眼定睛抬头一看,百发百准。但这位战士说咱们的炮弹威力小,即便瞄准了打进炮楼里,也不可能摧毁他们的炮楼,想炸毁碉堡总得使用炸药包,可是无法靠近,最后想了个好办法,赶快去小岭底、石匣、管头村老百姓家里找辣椒面,把弹头取下来,倒出炸药和干辣椒面搅拌均匀在灌进弹筒里,红军战士瞄准碉堡后连发三枚,弹无虚发全部打进了碉堡里,轰隆轰隆的爆炸声,虽然碉堡没有炸塌,但呛的敌人从暗道里逃窜出来,满脸又是鼻涕又是眼泪跑到了山坡上肖营长大声呼喊“冲啊”一会儿八路军全部攻了上去,顿时机枪声炮声震天响,敌人见势不妙,捂着嘴又跑回了碉堡里,我们早已准备好的炸药包,接连甩进了炮楼里,一声声巨响后,碉堡夷为平地,敌人无一生还,我们的战士在山梁上高呼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第二天早晨,总部首长表扬说任务完成的非常好,同时国际电台播放了我们八路军违反了战争规则,使用了化学武器,邀请记者来太行山做战地调查,这个故事在八路军中成为佳话,人人皆知,多亏了这位红军战士,打下红都炮台后辽县政府教育科长皇甫束玉编写了一首左权民歌红都炮台,传唱大江南北至今,国家文化部专家田青同志邀请左权盲人宣传队到北京演唱40余场,唱到了北京大剧院和各大院校里,我给您发过去歌词,请阅。

左权民歌红都炮台

红都呀炮台修哩牢
四围呀围墙
同胞呀两丈多高
英勇的八路军
坚决往前冲
架云梯过围墙
同胞呀攻在炮台跟
军号响机枪扫
炸弹响连声
打的那鬼子兵同胞呀
藏在三层洞
民兵呀同志
把炸药往上运
轰隆隆把地洞同胞呀
炸了个碎粉粉
妇女呀儿童齐出动
挑饭菜担茶水同胞呀
前线去慰问
六月呀二十四
天明四点半
红都呀炮台同胞呀
完了蛋
红都呀炮台同胞呀
完了蛋

第二个故事就是苏亭伏击战,129师769团红三连以少胜多的一个战例,关于红三连战斗情况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你写的很详细,我说一下关于苏亭伏击战里的一个小插曲,用刘邓的话来讲“军民结合以极少数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苏亭地理位置奇特,两面大山悬崖峭壁,中间漳河水顺流而下,大自然形成S型的大峡谷。刘邓选此地形打伏击战是最佳地点。苏亭伏击战是769团(当地群众叫老九团)和民兵自卫队联合打的,当时出了个神枪手刘二堂。刘二堂是羊角乡南峪沟村人,从小以种地放牧打猎为生,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他以五区自卫队队员的身份参加了苏亭伏击战,日本人骑着大洋马摇头晃耳的从粟城乡往辽县城方向集结,苏亭是必经之路,老九团早已设伏于此地等候多时,敌人刚走到伏击圈,指挥员大喊一声:“打”,刘二堂早就选好最佳射击位置,啪的一声枪响一弹两敌,领头的两名指挥官从马身上同时跌落。子弹从第一个敌人的脑门上穿过去又穿到第二个敌人的脑门里,老九团红三连的指挥官看的一清二楚,好!打的好!战斗结束后刘二堂“一弹两敌”声名远扬,并举荐为五区自卫队队长,经过多次配合八路军打游击,打伏击“一弹一敌”,彭总司令还亲自授予他“杀敌英雄”的奖旗一面,还撰写了“神枪手刘二堂是百发百中的”一文。同年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的首届太行区英雄会上,被太行军区授予“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登台讲话。还编写了一首民歌,也是皇甫束玉编写,歌词是:

五区羊角出了个刘二堂
杀敌英雄把名扬
哎嗨哟呀
他是一名神枪手
都来学习刘二堂

后来日本人也知道了刘二堂是神枪手这个名号,对他恨之入骨,曾多次费劲心机抓捕刘二堂,均未如愿,解放后,刘二堂在家务农,也没有享受任何待遇,到了一九八四年五月份,左权县召开了一次征集历史资料的座谈会,邀请了建国前所有在左权县工作过的老干部、老革命、老首长,以及左权籍在外工作人员都参加此会,中央以李雪峰为代表的多位领导,各省各军区首长回来有数百人。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将军,代表各军区首长讲了话,在大会上中央领导和各军区老首长提出要见刘二堂,经县政府到羊角乡政府寻找,才找到了刘二堂,刘二堂以种地放牧为生,那时刘二堂正在山上放牛,每天过着清贫的生活,会后经各级政府上报经领导首长签名,通过民政部门才给杀敌英雄刘二堂有了一定的生活补贴,领到补贴后没有几年,老人家就病故了。以上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请您谨阅。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复出,和日本建立友好和平条约,日本首相田中来京访华,和邓小平谈话时,田中首相问了一句刘二堂在中央是什么职务,邓小平当时没有反应过来,没有回答上来,让秘书记录了下来。会后军委做了详细的调査,才得知田中首相说的是抗战时期在太行山声名远扬的杀敌英雄刘二堂。随后通过首长们的回忆把刘二堂的事迹写进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里。

歌词作者皇甫束玉,1918年生,是左权县东隘口村人,离我村3华里,山西国民师范大学毕业(今山西大学的前身),在当时就算是最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建国初由周总理任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五年前皇老病故于北京。

彭副总司令在《怎样坚持了华北六年的抗战》一文中写道:“神枪手刘二堂的枪是百发百中的。当敌人扫荡时,每次都是被刘二堂打死敌人的人马和指挥官,因此,敌人恨之入骨。”

385旅769团后代 张先荷

2020年6月16日

(浏览 1,31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