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前边已经发了一些北京北海(景山)老照片。大家基本都知道北京有个北海、后海,但对中海、南海统称的中南海是只闻其名,少知其实。

      在我淘换来的历史老照片里有一些中海、南海的景观照片,整理后现发送上来,供大家阅览。

        今天先发中海部分,容后再发南海部分。希望大家喜欢!

      附百度解说

      中南海,古称西苑、太液池,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北侧,地处故宫和景山西侧,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与北海合称为三海。中南海始建于辽代,明清时期成为皇家御苑,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是北京市地标建筑、中国国家象征之一。

       中南海总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46万平方米,主要由紫光阁、勤政殿、仪鸾殿、蕉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静谷等建筑及园林组成,既有庄严肃穆的宫殿式建筑,又有灵活多变的园林式建筑,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皇家宫苑之一。

         2006年5月,中南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当时称为瑶屿。是辽南京城北郊的游乐之地。

      金大定十九年(1179),在今北海所在地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精美的离宫别苑,先名大宁宫,后更名为万宁宫。据《金史·地理志》记载:“京城北离宫有大宁宫……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当时园林的布局情况大体是以琼华岛为中心,在岛上和海子周围修造宫苑。其位置相当于今天北海和团城部分。据文献记载,金代经营琼华岛时缺少太湖石,特从汴京(开封)拆取艮岳的太湖石来修筑琼华岛。

       元代,以金代的海子、琼华岛为中心建大都城,于是这里便成了皇城中的禁苑,称为“上苑”。经过多年经营,到至正八年(1348),山赐名万寿山(也称万岁山),水赐名太液池。对元代万寿山和太液池有较多的文献记载。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说:“万岁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修缮之。其山皆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山上有广寒殿七间。仁智殿则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殿右,殿在太液池中圆坻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在仪天殿(今北海团城)的南面,太液池南部水中,有一小屿,名墀天台。整个太液池的位置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北海和中海范围。

       明代,在元代禁苑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奠定了现在三海的规模。明朝初叶只是对广寒殿、清暑殿和琼华岛上的一些建筑稍加修葺。天顺年间对西苑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主要工程有:开辟南海,扩充了太液池的范围,完成了北海、中海、南海三海的布局。填平了仪天殿与紫禁城之间的水面,砌筑了团城。在琼华岛上和太液池沿岸增添了许多新建筑物。

       清代,对西苑又作了许多新建和改建。重要的营建有两次:顺治八年(1651)拆除了琼华岛山顶上的主体建筑广寒殿和四周的亭子,修建了巨型喇嘛塔和佛寺,并将万岁山改名为白塔山。乾隆年间,除了对北海琼华岛(白塔山)的大部分建筑物进行重修以外,在北海东北岸、北岸营造了许多建筑。在明朝时期比较富于自然景色的南海南台(即今瀛台)以及中海东岸地区修建了宫殿楼阁和庭院幽谷。现在整个三海的格局和园林建筑,主要是乾隆时期完成的。后来虽屡有修葺,只是个别地方有所增减。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逊位后,中南海被袁世凯占用,成为北洋政府总统府,袁世凯称帝时期,中南海曾改名“新华宫”,同时宝月楼拆外墙,更名为新华门。

     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此后中南海又先后被用作北洋政府的总统和总理办公地,以及张作霖的“帅府”。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中南海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接管北平,将国民党军委北平行营设在中南海。

      1949年后,中南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和部分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1922年中海万善殿 那门口和台子上还站着两个人,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1922年 中海万善殿院内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万善殿里的佛塔  真的好精致,不知道和何种材料制成的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万善殿后身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中海  花园游廊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1922年  中海  纯一斎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风亭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风亭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卍字廊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卍字廊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北岸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船坞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紫光阁  这里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地方  有资料显示:有高阁南向,为紫光阁。圣祖仁皇帝,每于仲秋集三旗侍卫大臣校射于此。后于阁前殿试武进士,至今循以为例。《国朝宫史》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1922年 中海紫光阁内景  看看电视里常出现的紫光阁内景和这里的区别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中海 延庆楼  1922年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南岸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中海  延庆楼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福昌殿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水云榭 《日下旧闻考》里如下记录:水云榭额为皇上御书,中有石碣恭刻御书‘太液秋风’四字,为燕京八景之一。   乾隆御制水云榭诗:  云无心出岫 水不捨长流  云水相连处 苍茫数点鸥   座席生烟云 石栏俯秋水  空明是我心 何如漆园史

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1922年  中海 爱翠楼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瞧办主任):鲜为人知的北京中海、南海老照片(一)

(浏览 1,10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