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笔】
□ 田新法
我与《河顺文艺》本是不搭界的,因我离开故乡已经50多年,出生地也早已不归河顺管辖,且从未在河顺上过学、做过工、赶过集什么的。但一个偶然的原因,有人把我拉进了《河顺文艺》作者群。等打开微信,登录公众号后却发现,这家发源于太行山下、扎根在红旗渠畔,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文学平台,竟然如同一处五彩斑斓的小花园、一股清澈透亮的山泉水,每天都给人以生活的体味、启示、欢愉与感动,教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了。
其实我的老家与河顺山水搭界,从小就对这片土地有所了解,并且充满着情感;这情感,是从童年起就刻在骨子里、淌在血液中,纯粹原生态的。山前山后、岭东岭西,粉红江、苍龙垴、惠明寺、奶奶庙……一串串地名打小就耳熟能详。尤其是流传于当地的一些民谣,比如“凄凉凄凉、皇墓官庄”“家住山后魏家庄,家中炒面有两缸”“九拱桥上桥摞桥,奶奶山上山摞山”等等,至今还响彻耳畔。
在《河顺文艺》平台,我看到了故乡的无边风景。如林县12景之一的魏家河九拱桥,其底层1孔、中层3孔、上层5孔,造型奇特、工艺考究,像倒置的三角形。如风光秀丽、绿树苍翠,位于林州和安阳交界处的清凉山,矗立着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的修定寺,被列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山高谷幽、奇峰罗列、危岩高耸、草木茂盛的河顺境内第一峰苍龙垴;高大宏伟、气势非凡、巧夺天工、卧虎藏龙的林州风水宝地黄华山等。“寺有南北少林,山有南北天平”,所谓北天平山,竟然就在林州太行之麓,是释道仙侠圣地、文人墨客旅居的林州景观之首。诸如此类,不是浏览《河顺文艺》,怎能长得如此多的见识?
在《河顺文艺》平台,我重逢了久别的故人。崔伍锁描述的“红石村”,折射出这个小山村悠久的历史,赞美了石村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伸张正义的火红性格。杨文芳两篇关于东寨村的钩沉美文,一篇记载砖瓦窑、一篇记载大染坊;烧制砖瓦要经过备土、洇土、搅拌、成型、凉干、装窑、烧窑、出窑和洇窑九个环节,而印染要经过洇白、捶布、着色、清洗、晾干等五道工序。“三王”(继生、福生、永红)的《郭庄史话》,对山后郭家庄500多年历史进行勾画,展现出武术之乡百姓们舞枪弄棍、文化娱乐的生动画面。崔伍锁的《东山絮语》连载很是耐人琢磨,用平实的文字,系统地描述了拱卫林州盆地边沿的东山;这里不仅风景秀丽、土地富饶、矿产丰富,更有一群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山里人。桩桩件件往事,都记载着老一辈林县人遗留下来的丰厚物质、精神财富。这,就是我日夜思念的故土、故人,就是我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乡愁。
在《河顺文艺》平台,我留恋起美好的童年。尚善用幽默诙谐的手法讲述了螳螂“两把大刀闯天下”的故事后,又端上来一盘味美可口的“水煮蛤蟆”。尚可却在自顾不暇、滔滔不绝地品酒;所谓酒出粮食之中,取之精、升之本、改其味、变其形,真是“酒后吐真言”。王俭周精通文字、著作颇丰,在他的笔下,既有林州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描,如《倒锅》《花格衬衣 》,又有体会农村人创业打工、养家糊口之艰难的力作,如《 民工系列——搞副业的人》等。还有杨文芳的《自行车往事》、赵保福的《小村饮水史话》等,都是一幅幅生动优美、充满诗意的农家生活画卷。最为入眼的是郭建生《城北剧团的去岁今生》连续剧,通过记述城北村文化建设历史,表现了一大群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每一篇文章,都是林州这块土地上的沧桑历史和动人景致,笑里含着泪、乐中也有哀。当然,也寄托着在外游荡林州人的悠悠童心和不尽思念。
在《河顺文艺》平台,我感受着林州人的家国情怀。在这里,我读到了官庄村老辈人舍生忘死、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对保家卫国的先人们肃然起敬。在这里,知道了河顺镇的苍龙垴是一座“抗日峰、英雄峰”,它浸染着浓厚的革命传承和红色基因;1943年,井上村民兵为配合县大队粉碎日本侵略者“扫荡”,在这里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激战,在战斗中有4位民兵英勇牺牲。我打小就听老人讲抗日打鬼子的故事,今天读来,是那样地惊天动地、感人肺腑。所有这些,彰显了林州人在战争年代求解放、谋幸福的民族精神。而在现今新时代,同样有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团结和谐、情深意重的生动故事可讲。 南山《钢铁记忆》一文,记述了林县知名企业林钢的兴衰起伏和陵阳经济开发区的成长发展,让人懂得了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道理。而新生《学生的牵挂》散文,读后着实给人以感动;他饱含热泪、满怀深情地记述了自己在患上白血病后,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传奇般故事,感天动地地诠释了一段至真至爱,使读者体味出了多彩人生。
在《河顺文艺》平台,我又听到了感人的红旗渠故事,领略到了不朽的红旗渠精神。《河顺文艺》不断推出“新生党史汇”“新生故事汇”等专栏,专栏中不断推出重头文章,篇篇都堪称大作,都能给人以深刻的传统教育。郭林吉老先生曾身居要位,与中央领导多有接触,在井冈山下写就了《谭震林副总理谈杨贵与红旗渠》。他还写就另一篇纪实文章,讲述朱德老爷爷生前一直牵挂着红旗渠,让他的夫人康克清专程到林县了解相关情况,解决相关问题的故事。通过郭林吉两篇文章的生动描写,使读者了解到修建人造天河红旗渠过程的艰难和中央领导的殷殷牵挂。《共和国总理的红旗渠情结》一文,深情记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关心和支持红旗渠建设的故事;周总理曾满怀深情地说“好、好,红旗渠修得好,真是‘人工天河’!”老人家还有一句话响遏行云、五洲惊叹:“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是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他逝世后,《河顺文艺》平台立即刊发了这位伟人生前视察红旗渠的系列纪实;跟着镜头,看到了老人家对红旗渠精神的赞许:“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实践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永远不能丢。”尤其是党的二十大刚开完,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红旗渠畔,倡导在新时代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李明生等作者及时地对此作了连续报道,文章拉近了伟人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不但政治性强,而且艺术风格明显。
汤汤河顺,缓缓悠悠;风致如歌,浪遏飞舟。《河顺文艺》创建以来,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们的普遍肯定与欢迎。由于编者、作者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所以使得文艺平台百花争艳、尽吐芳香。河顺,本就是一块民间文化艺术资源非常丰富、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源远流长的热土,有了《河顺文艺》的加持,其发展前途不可限量。我可以笃定地说,《河顺文艺》始终不忘初心,定然方得始终,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砖,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瓦,为服务建设秀美河顺贡献力量。
– 作 者 简 介–
田新法 男,古稀老汉。大学文化。籍贯河南林州。从戎23年,铁路工作近20年。出版文学作品集《春天过后不是秋》《文乐极境》等。
新 生:
哈,老田呀,真有您嘀!写得这么真,这么妙,这么赞!是我没想到的!
河顺文艺可以说开辟还不足一年,时间虽短,但关注的粉丝已达到1167人,在同类的平台中成绩也是可以了。要知道,我们的创刊号是从2021年12月27日开始的。
您的这篇来稿(指本期《品读<河顺文艺>》),不只给我惊喜,也解决了我一个问题。因为这周,本刊已过300期了,总得有个意思不是?可也没想出这意思来,没想到,这“意思”突然就来了!谢谢您赐稿!
我这几天注意了平台的后台情况,突然发现,您的阅读量却排在我之后,位列第二,我还想,这老田心劲精力这么大?——原来如此!
建 树:
读了田新法老师的《品读<河顺文艺>》,我有些惊叹!不经意间,河顺文艺已经悄悄走过了300期。
田老师对河顺文艺,说是品读,我感觉他是对河顺文艺300期的高度总结。正如他说的——河顺故乡无边的风景、久别的故人、美好的童年、家国情怀以及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
这五个方面,其实就是河顺文艺的作者们所浓墨重彩所表达的东西,浓浓的乡愁、满满的正能量,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深受感动。
我想,河顺文艺缘何能够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大概源于河顺这块热土,培养出了大批热爱文学的文学爱好者,从而来讴歌这块儿热土,“反哺”这块土地。第二,有一个默默奉献的领头人——魏俊彦老师。魏老师不但有奉献精神,更为关键的是他有虚怀若谷的大度和超高的文学素养,从而引领“河顺文艺”阔步向前。
紫霞满天:
田先生的大作《品读<河顺文艺>》,从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河顺文艺》的特色所在。在字里行间透出了田先生对《河顺文艺》的关注度,他读之精、嚼之细、评之切,我等不及也。
田先生参军之时,郎垒大队属河顺公社,咱们一个基点。50年过去,还难忘《开在心里的炮仗花》的甜蜜味儿。老家的山水,老家的旧居,能在人前骄傲的,当数老家的红旗渠。古稀之年,“乡音未改鬓毛衰”,童年情趣难忘怀。随着平台上老家人的文章,奶奶山、九孔桥的影像瞬间透出……
网络时代的平台不论大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河顺文艺》有新生这杆大旗的影响力,但凡和河顺有缘的远近文友,逐渐向平台聚拢,形成了一股向心的力量,挖掘民间文学,在群芳斗妍中独树一帜。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谁不说俺家乡好”,为家乡的文艺繁荣增光添彩,在《河顺文艺》的平台上与田先生共勉。
郭建生:
田老师的《品读<河顺文艺>》新作,文思泉涌,感人至深。一个在外50多年的游子,能够长期关注《河顺文艺》,并把许多篇目熟记于心,提炼总结,作出发自内心的赞许。说明《河顺文艺》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可,所青睐。同时也说明,田老师对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情无限眷恋,深深思念。
田老师对《河顺文艺》的厚爱,不单单表现在他是忠实读者,更体现在笔耕不辍。一个古稀老人,退休不休,依然奋笔疾书,传承文化。他除经常向林州其它文学平台撰稿发文外,对《河顺文艺》情有独钟。他的《申村,祖上阔过》,《开在心里的“炮仗花”》等作品,每每发表总会在文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无不称道他的知识渊博,技法超群。更有甚者恨不得跑到田府,拜您为师,学上个三冬三夏。
田老师,《河顺文艺》因你而精彩!有你更灿烂!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在《河顺文艺》平台看到您的更多作品,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祝田老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李明生:
贺《河顺文艺》三百期
李明生
写一文章且不易,
何谈编辑三百期。
众贤戳力向前闯,
更应感恩众编辑。
2022年12月23日
海阔天空:
田新法老师对《河顺文艺》一年来工作的总结太到位了。能从众多作品中如数家珍一样,给人以非常到位的点评,这是对作者极大鼓励。田老师严谨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田新法老师对《河顺文艺》的大力支持,相信《河顺文艺》一定会大放异彩,前途无量。
田老师的歌声琴音
豫剧《朝阳沟》栓保唱段
《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随 笔】品读《河顺文艺》(附:感言)| 田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