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河顺文艺.第567期】

【散文】

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石头”父亲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作者:杨雨朝

主播:新   生

制作:李东生

我的父亲名字叫“石头”,那是爷爷、奶奶觉得他是独子 ,为了好成人,就起了这么一个“硬锵锵”的个人符号。可我这位“硬锵锵”的爹,却在我7岁的小小年纪就远离我而“走”了,致使我幼小的心灵落寞而孤寂。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父亲的容貌在我的记忆中是模糊的。只记得父亲高高的个头,长长的脸庞,可能是长期被疾病折磨的原因吧,面黄肌瘦、说话有气无力。父亲生命最后几年里几乎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常常听到他被病痛折磨而痛苦地呻吟声。
 
在解放前那个战乱和天灾不断的年代里,我的家庭和许多家庭一样,唯一的出路就是——逃荒、要饭。当时父母亲领着姐姐、哥哥上山西的,年迈的爷爷奶奶走不动路,只好留在老家要饭,没多久就饿死了。在逃荒的路上,哥、姐年幼,由父亲用箩筐挑着,一路要饭走上山西。到山西后才听老家逃荒来的人口中得知爷爷、奶奶已经在老家饿死了,万幸的是他们已经由在老家的亲戚帮着掩埋了。此时,遥望南天,一家人大哭一场。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日子难过还得往前过。这一家,也只能靠父亲撑起了。于是,他每天没黑没明的靠挑脚(徒步为人挑运货物)的苦力养活一家妇幼儿童。繁重的劳作就像慢性的毒药,你再是“硬锵锵”的“石头”也抵不过岁月的折磨,严重透支的身体,就这样把这条硬汉子累趴下了,这一病就是十几年哪。
 
后来虽然家乡解放了,分到了土地,但家中没有壮劳力,庄稼也收获不了多少,加之父亲看病吃药花钱,家中依然一贫如洗,吃了上顿无下顿。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锅里的水滚开了,没有米下锅,母亲只能厚着脸皮拿着升子到邻居家借米下锅。
 
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什么饭都不想吃,就好吃几口黑糖,总是由母亲去邻居家借几毛钱给他买糖吃。借钱的次数多了,母亲不好总向邻居张口,便做些小米粥给父亲吃,可父亲那胃吃不下呀!
 
一次,趁母亲下地干活的功夫,他赤身穿上一件破棉袍,拖着重病的身体,去一个本家奶奶家借钱买糖吃,结果身体太虚弱,颤颤巍巍没走多远就跌倒在胡同口,好心的邻居发现后才把他抬回家。
 
父亲一生喜欢抽烟,生病十几年抽烟的习惯没有改变。没有钱买烟抽,父亲总是让我和三姐到大街上的店铺口和街口路沿处捡烟头,捡回来的烟头再捏碎了装到烟袋锅里抽,缭绕的臭烟味呛得我们直咳嗽。
 
1958年农历五月的一天,父亲在病痛和贫困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终年52岁。父亲患病十几年直至病故,家人始终不知道他到底患的什么病。因为没有钱,从没给他做过一次体检!因为没有钱,从来没有吃过几付值钱的药!因为没有钱,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也没有如愿吃上一次糖、抽上一支纸烟!
 
“杨石头”,唉,名字虽然硬,可抵不过命运的坎坷与磨难,我可怜的“石头”父亲啊!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二零二二年三月写于鹤壁新区

 – 作 者 简 介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杨雨朝  1951年7月生于林州市任村村,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鹤煤集团退休职工,现生活在鹤璧新区。

 

– 主 播 简 介 –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魏俊彦  笔名新生,林州市河顺村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红色文化史料的研究和写作,编著出版有《血荐轩辕》《林州热土领袖情》等10多部文学、历史著作。爱好诵读、曲艺和书法。 

-End-

【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散文】“石头”父亲(音频) | 杨雨朝

(浏览 5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