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志愿军精神永存
父亲负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作者:栾梅红

我的父亲栾永生,1944年参军入伍,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1月,父亲所在的31师纳入12军序列,3月底进入朝鲜,为了新生的共和国,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当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不但忍受天寒地冻的气候,缺吃少穿,还要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只能利用战壕和简易的防空洞,抵御敌人的飞机大炮。

1952年初,部队为了缓解机枪手的不足,专门开办机轮训练班,我父亲当时任三十一师九十二团三营参谋长,又因为是机枪连里出来的,营里就让他具体负责培训。

一天,正当学员训练时,突遭敌机来袭,战士们正在训练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战壕及更多的隐蔽物,飞机上一排排机枪子弹怪啸的到处乱飞,扬起一片片尘土,瞬间就是一片血雨腥风,枪声还有飞机呼啸声响成一片,就像突然刮起的巨风一样,席卷了训练场。

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父亲当时二十多岁,也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眼前的一切,让他目眦欲裂,万丈怒火在胸中燃烧。情急之下,父亲端起一挺重机枪就朝着敌机扫去。

 

然而这样做无疑是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暴怒之下的美军飞行员调转机头就向着我父亲方向俯冲而来,随后野马战机127毫米子弹哒哒哒的像一条鞭子从空中掠过,激起的尘土和雪花像被煮沸的开水一样翻滚。

 

父亲突然就好似被铁锤重重的砸了,立即就像一段木桩倒在了地上,顿时殷红的鲜血从肩背部汩汩的冒出,染红了棉衣和身下的土地。因为子弹从右肩进入穿过右肺,父亲当时就感觉透不过气来,认为自己是要“光荣”了。

战友们将他移至隐蔽处,同时医护员也抢上来包扎,看到我父亲痛苦的表情,连忙对我父亲说了声:“没事的”。其实按当时医疗状况是无法判断伤势轻重的,如此说只是起到对伤员的一种安慰和减少恐惧而已。

当时“联合国”军轰炸我志愿军运输线,造成我军对伤员的后送的困难。经过几番周折,父亲被送到一个伤员集结地,那里有很多需要等待回国救治的重伤员,就隐蔽在一个密林里,为了防止敌机的轰炸,要等到夜幕降临,火车才能出来。

那时夜行的设备及技术还不支持大部分飞机夜间行动,所以当时有种说法,夜晚才是志愿军的天下。当时我国刚解放,经济还很落后,在朝鲜战场上医疗设备及药品的短缺,很多伤员都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我父亲由于流血过多,在等待火车时就陷入了昏迷状态,怎么回到国内的都是不知道。等他醒来后已回到祖国,那已是七天以后的事了。

父亲醒来后吃了一碗面条,据他回忆还卧着一个鸡蛋。这顿很普通的面条,在父亲看来,堪比山珍海味,许多年以后还记忆犹新。也许是在朝鲜战场上一把炒面一把雪或是一周粒米未进,爬冰卧雪经常饿肚子的日子。能吃上一顿这样热腾腾的面条,已经是一种美食加享受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父亲的伤渐愈,留下右上肢功能不全,评定为三级甲等伤残,领导考虑到父亲的实际情况,留在部队多有不便,决定安排其转业,按理讲这是即合理又完满的结局。可是父亲二话不说婉言谢绝了组织的好意,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伤还未痊愈就重返前线再次入朝。

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父亲说,在国内养伤的日子里,脱离了战场,没有了硝烟;没有了生命危险,不用时刻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祖国人民对我们特别热情,照顾的非常周到,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

 

而在每时每刻都充满着鲜血和牺牲的朝鲜战场上,饥饿,寒冷,硝烟,死亡,集中了人世间所有的痛苦,就像地狱的恶魔盯着志愿军战士。

 

父亲说,有一次在敌人的炮火轰炸时,他就离开防空洞数分钟,一颗炮弹就将防空洞炸飞,生死只在转瞬之间,只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才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残酷的环境,时刻考验着每个志愿军战士,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很难支撑下去的。

 

若干年后他对我说过,有时想起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个个都是年轻的生命。我们能活到现在,是千万条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生活在和平年代多好啊!多幸福啊!

 

我父亲没什么文化,也说不出什么的道理,更没什么豪言壮语,朴实的话使我想到,他当时要求返回战场,也许就是想起了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想起了还在与“联合国”军拼杀的兄弟们,他没理由安心的在后方过着安稳的生活。

 

这就是千万个志愿军战士的情怀、信念,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为了新生的共和国,不让美帝国主义踏上祖国半步,而敢于和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许多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就地挖个坑将尸体掩埋,再插上一块木牌写上人数,这块木牌也许会被一颗炮弹炸飞,或被一辆坦克碾碎,从此这个坑里的英雄们就没人知道了。

 

其实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都是很平凡的人,像他们那样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到处都是,他们只是被记住名字和事迹的少数人。

 

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千千万万的志愿军都是默默无闻,他们的名字大多不为人们所知晓。但在我们心中他们是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旗子上!

 

在此,向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向英勇顽强,骁勇善战的志愿军将士们,向“为国捐躯”而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烈士们,向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栾永生,出生:1925年 ,1947年入党, 籍贯:河南省项城县火园阁区二十五里前栾楼村人。

1944年参军入伍,曾先后任战士、班长,1946年8月晋冀鲁豫3纵7旅20团3营机枪连任排长,1951年抗美援朝原12军31师92团司令部军训股副股长,原12军军炮团团长,军炮兵指挥部主任(副师)等职务。

————————

 

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作者简介:

 

栾梅红,1957年出生,籍贯:河南项城,出生:浙江江山。1970年11月入伍,1976年入党,入伍后先后担任战士、卫生员、原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内二科护士、内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浪情):志愿军精神永存——父亲負伤及二次入朝的经过

(浏览 22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