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元帅诞辰132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刘伯承元帅的丰功伟绩,追思和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崇高风范,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馆长李海军带领副馆长申利芳、王艳茹、王翔翥和中层以上人员,代表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向刘伯承元帅表达最深切的敬意与怀念。
向刘伯承元帅塑像行鞠躬礼、敬献花篮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字伯承。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因父病故、家庭困难,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立志”拯民于水火”。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刘伯承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1937年9月底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他的领导下,英雄的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广阳、户封、黄崖底“重叠的待伏”,痛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1938年起与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等领导指挥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三战三捷”,以及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指挥部队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组织实施正太、榆(社)辽(县)等战役,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在日伪军加紧推行“囚笼政策”,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形势下,他坚决执行主力地方化的方针,积极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频繁的“蚕食”和残酷的“扫荡”。同时,多次反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的进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与邓小平等领导根据地军民施行生产自给、减租减息、精兵减政,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43年9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返回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全区军民开展自卫作战,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右)和政委邓小平(左)在涉县赤岸村的合影。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与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1947年7月,率领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刘邓大军威震敌胆,所向披靡,谱写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光辉篇章。在一系列重要战役中,特别是在上党、平汉、淮海、渡江战役中,在进军解放西南战役中,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刘伯承同志对推翻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47年12月,刘伯承在干部大会上作千里跃进大别山四个月来南征作战情况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刘伯承同志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振兴奋斗了一生。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他统率大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中外驰名,却始终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具有坚强的党性,他严格地执行党的政策,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他身体力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不居功、不自誉、自奉微薄俭朴为荣。他用实实在在的言行实践了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的自勉,他功高德重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楷模。
1940年5月31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进驻涉县常乐村。12月4日,刘伯承师长在他生日的这一天率领一二九师司令部,由常乐村迁驻涉县赤岸村。从此,长期驻扎赤岸,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长达5年之久,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
1937年10月,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9167人出师抗日,东渡黄河,挺进太行,驻扎涉县。驻涉六年,他与涉县父老乡亲结下深厚情谊,缔造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刘帅对太行山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对涉县人民更是感情深厚。他曾说:“四川开县是我的第一故乡,河北涉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涉县人民养育了129师,也养育了我。”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逝世,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涉县将军岭,由此完成了他的心愿,世世代代与涉县人民在一起。他生前立马太行、心系太行,逝后魂归将军岭;青山仍在,漳水长流,伯承元帅没有忘记涉县人民,涉县人民也将永远怀念伯承元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3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