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图|源网络

文|杜衡记

小时候看《建国大业》,感觉就是一个字:累!
一是眼睛累,很多明星就十几秒的镜头,一眨眼可能就错过了。
二是脑子累,一个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半生不熟的名字,这个还没想起来,下一个又出现了。
所以多年后回想这部片子,能记得的场景不多,但有三个却印象深刻。
一个是王宝强扮演的解放军战士,把北京城当成了地主大院…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第二个是让人热泪盈眶的,五大书记忘情合唱《国际歌》。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还有一个,就是西柏坡会议时,红军新闻工作者拍摄各领导人的入场画面。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一个个镜头下,显得即亲切又可爱,如此与众不同的那位,就是贺龙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
用现在的话说:贺老总略萌…
?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新中国十大元帅中,贺龙是唯一的非“学院派”,其他9位,我们可以在此总结一下。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毕业于旧式军校的有3位:朱德和叶剑英都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彭德怀是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有2位:一期的徐向前和四期的林彪。
留学苏联的有2位: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刘伯承和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聂荣臻。
毕业于非军校的有2位: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的陈毅和青岛大学的罗荣桓。
但贺老总,如果你搜百度,会发现是没有学历这一项的,这就是他的第一个特别之处。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杜衡记在8月份写了两篇关于南昌起义将领的文章,分别是朱德和叶挺,所以关于贺龙的故事,我们也从南昌起义开始讲起。
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都来自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分别是叶挺的第11军24师、以叶挺独立团扩编而成的第4军25师一部分(2个多团)、贺龙的第20军。简单来说,就是叶挺的部队贺龙的部队这两大部分。
在上一篇《南昌起义:叶挺一生的分水岭》中我们讲过,叶挺的部队其实就是共产党掌握的部队,不仅叶挺是共产党,部队中大量的中下级军官也是中共党员。
那么,问题就来了。没有共产党基层干部的贺龙部队,为什么会整齐划一地跟着贺龙,去参加一场共产党的武装起义呢?要知道,起义当天,贺龙自己都还不是共产党员。
答案是,因为贺龙个人的威信和号召力。
而这份号召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又和贺龙的哥老会身份有一定的关系。
哥老会,是当时旧中国的一个下层阶级秘密结社组织。(为了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哥老会的介绍放到最后再讲。
贺龙是哥老会成员吗?党史里并未记载。但还是有很多痕迹可循。
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十大元帅》中,写到贺龙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回到湘西,有这样一段:

贺龙在湘西声望很高…甚至贺龙每经过一地,常常出现民团排队相迎的盛况。

这里虽然没有点明哥老会,但当时的湘西民团,大多都是哥老会背景。
《贺龙口述自传》里的记载就更加明确了: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贺龙口述自传》

1913年春,在湖北恩施,有个叫唐伯义(当地哥老会首领)的人,给我讲桃园三结义,并介绍我加入“汉流”—一个哥老会组织。那个时候,哥老会提出的口号,就是“打倒贪官污吏”!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还有一本著名的书里,也提到了贺龙的哥老会身份,而且非常具体。这本书就是美国记者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本书是八年级语文教材配套读物
?
其中有一段是讲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地位:

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贺龙承袭了父亲的威势,年轻时声名就盖遍湖南全省。

还有一段讲的是影响力:

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他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

此言非虚。按照《十大元帅》的记载,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在1928年2月28日回到了家乡桑植。然后,仅仅20天,贺龙就拉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占领桑植县城,成立了中共桑植县委。
20天,3000人…按现在的话说:也是没谁了。当时的共产党人里,大概只有贺龙能办到。
杜衡记在上一篇中提到过,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安排刘伯承和贺龙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但贺龙没有去。
一个说法是贺龙没赶上轮船,另一个说法是贺龙主观上不想去。其实还有一个说法:贺龙听说去苏联要在日本中转,所以就决定不去了。
其实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结果:贺龙回到了湘西,然后凭他强大的号召力,最终成为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领袖。
好了,贺龙南昌起义后的情况,差不多讲清楚了,我们再倒回去讲起义之前。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贺龙最知名的故事,当然是“两把菜刀闹革命”了。
?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著名的故事,总是在“小人书”里
?
事情发生在1916年,那一年贺龙正好20岁。我们之前讲了,贺龙在1913年加入了哥老会,但就在第二年,他在小学教员陈图南的影响下,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
这一年的3月17日,贺龙拿起菜刀,带着一帮小伙子,跑了几十里山路,夜袭了巴茅溪税卡。砸了盐局,打死了盐税局头子,缴获了12支毛瑟枪。
这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搞枪,干革命!
“枪杆子”的重要性,贺龙很早就知道。其实在这一年的1月,贺龙已经搞过一次枪,他和姐夫谷绩延等人,袭击了泥沙镇民团,缴获了20支汉阳造步枪。
谷绩延的夫人是贺龙的姐姐贺英,她可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上榜人物,短评为“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
贺龙拉起农民武装部队后,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发展壮大。大革命时期,因为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贺龙率部投奔了国民革命军。所以,贺龙从军,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自己的部队。
1926年,贺龙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师师长,参加了北伐。
1927年6月,因为在北伐中战功卓著,贺龙升任第20军军长。就是参加南昌起义的那支部队。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并火线入党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一推”和“一拉”两股力量。
“推”他的,国民党治下,军阀部队的腐化和内斗,让贺龙觉得没有出路。就在这一年的4月份,他的部队还被克扣了几个月的军饷,险些闹出兵变。
“拉”他的,就是共产主义思想。最早影响贺龙的共产党人,是周逸群,北伐期间,他带领宣传队进驻贺龙的部队。南昌起义前,周逸群是贺龙20军的政治部主任。南下途中,周逸群成为了贺龙的入党介绍人。
?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的贺龙入党情节
?
汪精卫武汉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贺龙在周逸群的建议下,将武汉和两湖的一批共产党人收容到了20军军中。其中就包括陈赓,还有《如果没有牺牲,他们都是开国将帅(上)》中提到的段德昌
贺龙的部队原本驻扎在武汉,接到任务东征打蒋介石,但到了九江,情况发生了变化。按贺龙的说法:“说我的部队太红”。于是,他和叶挺(也驻扎在九江)被要求上庐山开会。
后面的故事,就是贺龙、叶挺、叶剑英的小划子会议,随后两支部队开赴南昌,发动了起义。
这里还需要提一下。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州失败,导致主力部队溃散。那这个南下的方案,当时就没有反对意见吗?
有的。贺龙就提出过不同的方案:西进湖南,与当地农民军会合,建立根据地。
起义军最终没走这条路,但起义失败后,贺龙自己走下去了,他回到了湘西。
他是孤单的,因为部队已经没了。
他并不孤单,因为他已经是共产党员,他的身边有周逸群、段德昌等共产党同志,他们一起建立了红2军团湘鄂西根据地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1934年10月,就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红6军团与红2军团会师。杜衡记在《“大决战”中的复仇之战》中提到过,红6军团是长征的三支“小分队”之一,任务就是“探路”。
所以,中央红军在出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目的地并不是陕北,而是湘西,到那里与贺龙会师。
但这个转移方向,太过明显,蒋介石一直在防止红军两大主力的会师。最后,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渡江北上的计划,四渡赤水,绕道大西南。
贺龙在长征中的“名场面”,当属红二、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
1935年11月,那时中央红军已经抵达陕北,贺龙率领红2、红6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
1936年7月,贺龙在甘孜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在上一年的9月,和中央红军“分道扬镳”,张国焘另立了“中央”,南下入川,但惨遭失败。
可以说,贺龙和红二方面军的到来,彻底终结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为,最终促成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在陕北会师。
《光荣与梦想》中的这一段,真是百看不厌。
?
贺老总的“江湖气”,压得张国焘没脾气。“只讲团结莫讲分裂”、“阎王爷面前耍小手枪”、“小鬼儿巡山”…句句犀利,却也句句在理。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抗日战争期间,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曾指挥著名的陈庄战斗
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在三大战役里没有看到贺龙的身影。因为他和彭德怀负责的是西北战场,而随着战事的发展,西北在那时已成为了大后方。贺龙成了“后勤大总管”。我们都知道,大战役打的就是后勤,贺龙尽心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1949年12月,贺龙再披战袍,率华北野战军18兵团等部,由陕入川。
西南各省解放后,贺龙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
为什么派贺龙去解放并坐镇四川呢?一个猜测:这大概又和哥老会有关吧!
所以最后,介绍一下哥老会。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哥老会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的,由下层群众自发结成的秘密结社组织。
啥叫“秘密结社组织”?按我们现在常用的说法,就是“黑帮”,比如同期的天地会(洪门)、青帮,都属于秘密结社组织。
?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哥老会拜的是“关二爷”
哥老会是怎么来的?没有定论。主要有这样三种说法:
1、天地会在四川、湖南的分支。
2、由明末抗清将领郑成功创立。
3、由重庆、四川的啯噜演变而来。
第一种说法,有道理但缺乏证据。因为天地会和哥老会之间,确有许多融合与互助,但若说哥老会来源于天地会,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
第二种说法,主要来自于哥老会内部,所以是“传说”的可能性很大。这个传说的大意是:有人在海底找到一个铁匣,打开来一看,有许多珠宝,还有一方郑成功的玉印。于是,珠宝成了哥老会成立的启动资金,而郑成功就是号令帮众的信仰领袖。
第三种说法,相对更靠谱一些。因为啯噜是被清朝官吏们的奏折所记录下来的。啯噜是雍正、乾隆年间,出现在四川地区的最大结社组织。而哥老会盛名于清末,所以哥老会这个名字,很有可能是来自“啯噜会”的转音。
那么,啯噜又是哪来的,谁成立的呢?
其实吧,我觉得探究这个没太大意义。但可以换个问法:为什么啯噜出现在四川?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名词:屠蜀
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地区战乱频发。这里面不仅有清军、明朝残部,还有张献忠的农民武装、吴三桂的一部分叛军、当地土豪武装等等。总之,战祸成灾,百姓遭殃。
不仅如此,这几十年里,四川又连逢大旱、大饥和大疫。
还有一个我们现代人都很陌生的灾难:虎患。有记载,康熙年间一个新任知县抵达四川,却发现整个县城空无一人,“迎接”他的是一群老虎,知县的7名随从中,便有5人命丧虎口。
屠蜀的结果,就是四川全省人口丧亡了90%。
于是,从康熙朝开始,便出现了另一个历史名词:湖广填四川。就是组织湖广移民,去四川安家。实际上最后的移民来源,并非只局限于两湖和两广,四川周边的云南、贵州、陕西也有大量移民入川。
?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杜衡记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古代中国的最小社会“细胞”是家庭。这个家庭不是我们现在的小家庭,而是大家族,或者叫宗族
整个社会的基层稳定,依赖的就是士绅宗族的自治。所以有“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的说法。
那么,由大量外省移民组成的“新四川”,就出现了一个基层的“权力真空”,因为同姓宗族是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和壮大的。
这就是异姓结社得以发展壮大的“土壤”。不论是啯噜会还是哥老会,出现在四川,是个必然,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需求。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讲完哥老会,还是要总结一下和本文相关的三个点:
1、哥老会的主要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的四川和两湖。所以你会发现,贺龙的一些军事成就,会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2、哥老会在当时的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川军和湘军中。所以从辛亥革命开始,各阶段的革命党人,都会有意识地联络和引导哥老会加入革命。
3、哥老会的性质是下层群众结社,下层群众某种程度上就是无产阶级。
“团结和争取结社组织、土匪”,这逻辑现在听来感觉挺陌生的。但在我党武装革命的初期困难阶段,特别是要走通毛主席的“农村线路”,这个逻辑有其必然性。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主席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也就在这次会议上,主席也提出了他对土匪武装的看法:

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因此种会党土匪非常之多,我们应有策略。有些同志以为只可以利用他们,我们不应如此。只要我们实行土地革命,那一定是能领导他们的。我们应当(看)他们是我们自己的弟兄,不应看做客人。

这话在当时其实很有点“曲高而寡”的意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包括上级领导共产国际的代表。
但毛主席就是这样,不唯上,只唯实
不久后,主席就亲自实践了他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秋收起义的部队,正是因为团结了王佐袁文才的土匪武装,才得以和平占据井冈山,不仅收编扩充了部队,还赢得了群众基础。革命火种得以保留。
对了。毛主席在上井冈山前,进行了三湾改编,他对改编后的全体指战员说的第一番话,就提到了贺龙:

敌人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七百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

在土地革命初期,中共中央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主流的思想仍是“占领城市”,和敌人决战,或者抢占海港以获得苏联的援助。
而在“扎根农村”,团结收编农民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条道路上,贺龙无疑是那时的毛泽东,难得的一个“知音”。
?
参考书籍:
陈冠任,《十大元帅》
刘树发、王小平,《贺龙口述自传》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金一南,《苦难辉煌》
刘统,《火种》
?

?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全文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杜衡记):?贺龙:这个元帅有点特别

(浏览 1,308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