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下半年,朝鲜战争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此时的联合国总司令麦克阿瑟,因为彭老总的接连完胜,被撤了职。此时的联合国司令被换成了李奇微,与麦克阿瑟不同的是,李奇微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将领,他懂得运用各种战术,上任后他带领美军,几乎每天都在发射上万发炮弹,我国的志愿军,在美军密集的炮弹布控下死伤惨重。
在这么残酷的背景下,毛主席毅然做出了一个,让美军束手无策的决定,向朝鲜战场派去了一个人,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让我国志愿军的防御能力提高了十多倍,使志愿军的伤亡大大减少,让美军直到被迫停战,都心有余悸。美国总统得知此消息后,更是感慨道:“这人让我们的炮弹变成了玩具”!
那么,毛主席究竟派谁去了朝鲜战场呢?他做了什么,让志愿军的防御能力能增加十多倍呢?
联合国军步步紧逼
在1950年进入朝鲜战场后,彭老总带领志愿军先后打了5次大型战役,打的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步步退败,在这种情况下,美军不得不开始,对我国志愿军的军力重新估算。
随后联合国军的司令便换成了李奇微。李奇微一上场,就针对我军的战术进行了研究,随后便展开了磁性战术,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被我军打的士气低落的联合国军,立即重整旗鼓,在短时间内就对我军开启了反击。面对志愿军的穿插战术,李奇微表示,应该数路并发,一起发动攻击,这样部队之间也能相互呼应,极大的克制了我军的穿插战术。
不仅如此,李奇微还抓住了我军的作战规律,比如志愿军平均的战斗只能持续一个礼拜左右,一个礼拜后志愿军就会撤退,李奇微给这种攻势起名为“礼拜攻势”。而且志愿军没有机动部队,只能徒步,一晚上的行军路程大约是20公里,李奇微掌握了这一点,每次在率领部队撤退时,都会撤退20公里多一点,这样志愿军一个晚上也追不上联合国军,而且还会在白天暴露自己。
随后,联合国就会对志愿军进行炮弹攻击,对志愿均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李奇微称之为“火海战术”。就这样,两军开始了焦灼的阵地战,为了能打赢这场仗,美军不惜动用了300多门大炮,200多辆坦克和100多架飞机。连续对我军的阵地进行攻击,让当时装备落后的志愿军,只能遭受着炮火的打击。就这样一来一回,志愿军并没有给联合国军,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自己损失惨重。
当一向爱兵如子的毛主席,收到这个消息后,一想到美军的几十发炮弹,就得换志愿军战士一条鲜活的生命,心疼的连饭都吃不下去。他不忍心让中国志愿军,再因为装备的差异,白白牺牲。很快便召开了会议,解决志愿军的防控和防重炮问题,已经火烧眉毛,就在众多高层集中讨论的时候,毛主席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王耀南的传奇人生
这个人就是有着工兵专家称号的王耀南。当众人听到毛主席,让王耀南去朝鲜战场的时候,都纷纷表示赞同。的确,在这样险峻的情形下, 王耀南或许是最好的一个选择。那么,王耀南究竟是何许人也?
会让毛主席第一时间想到他,也让众多领导如此推崇呢?说起王耀南,也许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要说起地雷战和地道战,那你一定是耳熟能详,这些就是王耀南组织并指挥的伟大战役。
王耀南出生于江西萍乡,一个鞭炮世家,从小就跟着叔父们学习制作鞭炮,久而久之便掌握了,许多制作烟花爆竹的方法。后来又跟随父亲在煤矿当一名爆破工人。王耀南是在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的时候加入的,是一名资深的革命老前辈。在井冈山工作时,他凭借着自己熟练的爆破本领,在部队大放异彩。
在1928年反围剿时,他凭借一己之力,主持架设了湘水大桥,让我军3万多人能够顺利转移。长征期间,王耀南带兵英勇的炸毁阎锡山的铁甲车,捣毁国民党的铁路线,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耀南也因此担任了,红军总部工兵营营长一职。在1935年初的四渡赤水战时,毛主席和刘伯承评价王耀南:“只要有他在,红军没有过不去的坡,没有过不去的河”,王耀南“工兵之王”的称号从此响彻全军。
长征结束后,王耀南抵达延安,便继续了他的传奇之路。日本的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人便成了王耀南地雷战的第一个实验者,之后,王耀南因为要手把手教乡亲们制作地雷,他经常到老乡家里去,久而久之便发现,日本人只要一来,乡亲们就会躲在家中隐秘的菜窖里,这一举动让王耀南醍醐灌顶,他让乡亲们将村里的地窖都连在一起,等日本人来了,大家可以快速转移,也可以凭借地道,对日本人进行反击。可以说,王耀南就是地道战的鼻祖。这时你会好奇,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奔赴朝鲜?那是因为王耀南后来负伤,便一直退居二线,所以毛主席一时间没想到他。
王耀南奔赴朝鲜
面对朝鲜这样的战争局势,毛主席当即召见了王耀南,此时的王耀南已经是绥远军区的参谋长,在毛主席告诉他朝鲜战场的战况后,王耀南立即对战况做出了分析。
他表示,朝鲜战场的地理条件与我国很不一样,以前的地雷战和地道战,基本都是在平原地区开展的,而朝鲜战场主要集中在山区,还是远距离作战,能否再研究出一套有效的对抗方案,他自己心里也没底。而且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还没有多少开掘类机械设备,经过周总理的指示,王耀南与苏联方面进行会谈,用我国农民辛苦种植的蔬菜水果,换来了500部空气压缩机。
事不宜迟,1951年9月,王耀南带着换来的数百架空压机,2000多支狙击步枪等武器装备,迅速赶往朝鲜战场。顺利抵达朝鲜战场的王耀南,向指挥部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对朝鲜战场地形进行勘测,随后王耀南便提出可以使用坑道战,此话一出,很多将士们表示质疑,因为他们之前也用过坑道战,虽然是有些效果,还是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但王耀南作为地道战的开路者,他肯定有他独到的想法。
果然,王耀南所提出的坑道战和以往的就是不一样,志愿军们首先要在阵地上,构筑隧道式据点,然后再挖出坑道,将每一个据点都连接起来,坑道口的正面都配备了迫击炮、狙击枪等武器装备。很快,坑道阵之间形成了蜂窝状的结构,如果美军想要进攻一个坑道,就会被整个坑道的火力包围,这样紧密的坑道作战方式,必让美军走投无路。
方案一出志愿军们立即开始,按照王耀南的设计构筑战斗坑道,仅仅一个连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构筑了300多米的坑道,战斗掩体100多个,交通壕4000多米,当阵地初步达到了王耀南的要求后,突然得到,美军即将大军进攻我军216阵地的消息,听到消息的王耀南顾不上休息,立即赶往216阵地,协助64军构筑战斗坑道。联合国军仗着自己武器装备的优势,丝毫没有将我军放在眼里,但他们肯定想不到,一场人间地狱即将到来!
坑道战是联合国军一辈子的噩梦
1951年10月3日,英军第28旅和美军骑兵第1师第5团,向马良山发起进攻,驻守在马良山阵地的是第64军与第191师,值得一提的是,191师正是王耀南在抗战期间,带过的部队,对于知根知底的部队,王耀南指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志愿军防守216高地的一个连,利用坑道战,在一天内,就连续击退联合国军21次进攻,并歼灭敌人700多人,而在王耀南设计的防御工事下,志愿军仅伤亡26人。马良山的表面阵地,曾先后5次丢失,但191师利用坑道战术,每一次都夺了回来。经过两次焦灼的坑道战,联合国军共伤亡4340余人,击落飞机14架,击毁坦克6辆。
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多次的改良,最终具备了完整的攻防体系,志愿军们对坑道战术更是游刃有余,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也用坑道战术,让上甘岭成为了美军的“伤心岭”。
在坑道战实施后,志愿军的伤亡降到了最低。据防御作战数据统计,美军每660发炮弹使志愿军减员一人,相比1951年,40多发炮弹就有伤亡来说,志愿军的防御能力,足足增加了15倍。美军引以为傲的火力武器,在坑道战的抵御下化为乌有。美军表示:“自从志愿军用了坑道,防御力比以前提升了十几倍”,而这坑道战术,也被大家称为,无法摧毁的地下钢铁长城。
1955年。王耀南被授予工程兵少将军衔,随后担任了,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务,继续为新中国的工程兵建设发光发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历史读书馆):1951年毛主席派一人入朝,让志愿军防御增强15倍,令美军防不胜防